穿越嘉靖:朱棣,你来当大将军

50 我怎么可能会输?(求追读)

    跪在前面的詹徽,只感觉事情发生的有些突然,但又似乎就在情理之中。

    回想起之前朱允熥面对他告密之时的表现,詹徽心中猛然一惊。

    难怪朱允熥对于定嫡庶之分这件事情,表现得毫不急切,面对他的投诚,也有些爱答不理。

    原来,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皇帝的一言堂。

    召开朝会定下嫡庶之分,看似是要询问朝臣的意见,实际上只是走一个过场。

    甚至有些变相的警告群臣,那些往日里的小手段,该收起来了。

    那些见不得人的小心思,也该拾掇拾掇,藏在心底了!

    勋贵那边的凉国公蓝玉,挨了一脚,看似十分丢脸,实际上陛下已经是轻拿轻放。

    而位居礼部左侍郎的张智,陛下一句话就直接削夺官位,将其赶出了朝堂。

    这是一次警告,警告那些暗中蠢蠢欲动的臣子,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有半点逾越。

    否则即便是朝廷重臣,也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詹徽心中惶恐,头埋得更低,脑海中回想起朱允熥之前的诸番表现,忽然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吴王殿下,其心思手段,并不在皇帝之下。

    这三天时间里,忙的乱的是朱允炆,是其他不安分的臣子,是莽撞粗鲁的勋贵。

    可最重要的当事人朱允熥,却平静的像是个透明人,静静的做着自己的事情,保持着原有的生活轨迹。

    如果不是他提起太后之事,恐怕朱允熥根本不会对定嫡庶这件事情,表示出半分急切。

    好可怕的定力,好厉害的手段,以不变应万变!

    自信从容,笑看风云变化,无形之中,直接拔高了自身,且能够让皇帝陛下感受到,这份老练和沉稳。

    詹徽心底感慨,淮王殿下败的不冤,哪怕是换做他,一时半会也难以发现这其中的关键。

    事后诸葛亮般的分析鞭辟入里,但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无法改变。

    定嫡庶之分的旨意送往大本堂宣读,此刻朱允熥和朱允炆正在那里读书。

    詹徽想起,朱允炆摩拳擦掌准备多时,就为了能够在朝堂之上辩倒朱允熥,成为大明的唯一。

    可他哪里知道,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不需要什么辩驳之言,一切只看皇帝陛下的心意。

    陛下一言而决,天下谁敢反对?

    就如此简单罢了!

    ……

    朱允炆心思有些不定,眼神时不时飘向窗外。

    他心里有些急切,有些紧张,也有些期盼。

    为了这一天,他苦心钻研十数年,小心谨慎的模仿着父王的一举一动。

    父王如何待人,他就如何待人,父王如何做事,他也如何做事。

    父王喜欢说些什么话,他也跟着说些什么话。

    母妃经常教育他,要做的像,要做到一模一样,叫别的人挑不出毛病,让自己的父王挑不出毛病。

    曾经的朱允炆,对此懵懵懂懂,但是他听话,这些年一步一步的跟着走了过来。

    在父王的诸多子嗣之中,他得到了最多的表扬,受到了最多的赞赏,那个叫朱允熥的家伙,完全比不上他。

    懦弱、自卑、可怜,玩物丧志……朱允炆对自己这个弟弟的印象,就是如此,哪怕明面上做的再好,他也依旧瞧不起朱允熥。

    朱允炆时常在想着,为什么父王和母妃不把这个讨人厌的家伙赶出东宫,不读书还惹事,长得也没他好看,留下来也是烦心。

    随着年岁的增长,朱允炆更加懂得母妃的苦心,也更加谨小慎微的表现自己。

    父王的夸奖让他心中自得,再看看朱允熥,这個只会惹父王生气的家伙,时常被父王拉进房中厉声训斥。

    朱允熥啊朱允熥,你的母亲虽然是敬懿太子妃,可是你太不争气,也太让父王失望,未来的储君必定是我!

    后来,父王病重,他手足无措,但母妃告诉他,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他心中惊恐惶急,可母妃的话极有道理,他选择接受,并精心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苦心经营,终于迎来曙光,父王病逝,皇祖父伤心欲绝,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不断加深着在皇祖父眼前的印象。

    可恨!只差那么一点,原本这件事情,应该是十拿九稳才对,没想到最不被他在意的纨绔子朱允熥,突然间像是变了一个人。

    短短大半个月,朱允炆便惊恐地发现,他完全看不透朱允熥了,完全不知道朱允熥接下来会做出些什么。

    而皇祖父,似乎也更加亲近朱允熥,将他这个长孙放在一边,甚至因为一道奏疏,厉声斥责!

    朱允炆不理解,仅仅是大半个月的时间,情况就恶化成如此模样。

    不过好在,多年的苦心经营让他有着不小的优势,无论是名声还是支持者,朱允炆都非常自信,绝不会输给朱允熥。

    时间太短是朱允熥的劣势,恰恰就是朱允炆的优势,如今只需要等待皇祖父召见,他就有信心,将之前败退的悉数拿回来。

    只要皇祖父召见!

    朱允炆再度看向窗外,原本有些急切的目光顿时一亮。

    来了!

    绝对是来传他和朱允熥上朝,定嫡庶之分!

    刘三吾手捧着圣旨,推开门扉,目光扫过一众皇子皇孙。

    他的目光,尤其在朱允炆身上停留许久。

    这个学生,他一直都很喜欢,仁厚宽明,又爱读书,只要好好培养,未来绝对会是如汉文帝那样的仁君。

    可惜……

    刘三吾目光停留在朱允熥身上,看着这张有些近似于太子殿下的脸,那一双狭长的眸子之中,展露出和朱允炆完全不同的气度来。

    发自内心的沉稳、从容,仿佛一切都能够紧紧拿捏在手心,运筹帷幄之中。

    微叹一口气,刘三吾高声道:“吴王、淮王接旨!”

    明黄色圣旨高举,朱允熥、朱允炆等皇子皇孙齐齐跪拜在地:“臣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秉承天命,开国立庙,兢业治世,天下安宁。

    今太子薨逝,国之大殇,朕亦心中悲苦,然国之嫡庶,不可不分,不可不察。

    兹尔皇孙朱允熥,为太子朱标第三子,先太子妃常氏次子,循汉唐礼法、行圣人所教,定为大明嫡长孙!

    十五日后为吉日,太子朱标下葬,命皇孙吴王朱允熥为主祭,淮王朱允炆为陪祭!

    钦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