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房车行

109,露营看满天星斗

    露营看满天星斗

    在回沙漠的路上,我接了一个电话,是小顾打来的,问我在哪里?我说和几个朋友在沙坡头活动,电话那头传来了兴奋的声音,怎么没有把我叫上呀?有几个朋友最近在沙漠里五湖穿越,晚上看星星,发回来的照片太美丽了。

    这个电话倒是提醒了我,晚上宿营的时候要看星星,拍照片也浪漫一下。

    在沙漠里,很容易出大片,最常用的,就是站在沙峰,逆光拍摄,可以拍出各种漂亮的堪比大片的人像剪影。落日时分拍照出来的效果也是十分的让人喜欢。给小顾发回去了几张我拍的沙漠风光照片。收到了几个点赞,心里甜滋滋的。

    我们在沙漠边缘选了有几棵沙枣树和胡杨的地方露营,这样可以遮风挡雨。

    夏天的火热洒在沙丘上,晚霞的光在西天扯布丝的飘渺着,斜缀在大漠上的黄沙被掩的失了本色,忽明忽暗的有了层次感,正是适合照相的色温,我拿出手机,从不同角度又拍了十几张照片。

    思绪又回到四十多年前的绿洲牧羊生活,我和“蛇狼”(一个老头的绰号)到沙漠里,与弯嘴到沙漠深处打猎,在沙漠宿营过。

    我曾在一部《沙枣树开花》小说里描绘过那段故事。想想那时候多么艰苦,现在的条件多么好,要珍惜现在,活好当下。

    为了看月亮和星星,索性把防潮垫从帐篷拿出来,直接铺在沙子上,仰躺着眼眼是满天星斗。

    看着眼前的沙枣树和胡杨树,我就想起有人说胡杨有三千年的生命,它立在沙漠里,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我走近一颗稍大的胡杨树,仔细端详着它们的容貌,它们枝不繁叶不茂,像老年人一样,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皮肤松弛,虽然还没有到秋天,叶片中己有淡黄色,在晚霞的沐浴下失去了光泽,好像营养不良似的,病殃殃的,有的身躯已经干枯,这个时候的胡杨没啥看头。相反沙枣树倒比它活得滋润,树干虽然不够粗壮高大,弯弯曲曲的虬枝,富有造型和艺术,有的像一只振翅欲飞的苍劲雄鹰,有的枝条柔美轻飏,毫不掩饰的裸露着它的满枝条的刺,树叶子密密扎扎的,结着一串串绿茵茵的小枣,我摘了几颗放在嘴里嚼一嚼,又涩又苦,没有一点水果的香味。

    夜幕中一波波的沙丘渐渐变得黑黝黝的。走在沙漠之中,白天那种能烤伤人皮肤的灼热渐渐而去,一股股清凉油然而生。

    随着天色渐晚,天空中的点点繁星逐渐显露出来。而随着西边天空仅有的的一点落日余晖也完全消逝,漫天的繁星尽显无疑。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沙漠的夜很静很空,整整一个天幕,全是满天的繁星,无处不是闪闪发光的星星,无处不缀满了钻戒宝石般的星星,这真是充满童话故事的夜空。每一颗星星都在发光,每一颗星星都在闪亮,偶尔有一两颗流星穿梭其中,让整个星空都静中有动了。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指点起点点,那闪闪发光最惹人上眼的是北斗七星,顺着北斗七星再往下看是启明星,像一颗璀璨耀眼的大钻石,那是什麼?

    我们都知道一些天文知识,我们看到的星星都是银河系的,那些用肉眼分辨看着发出淡光的小星星很可能是比地球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的大恒星,它们离我们该有多少亿光年之遥吧。这些神秘的星光在城市是很难见到的,唯独在沙漠中才能看得这样真切,这样明亮,这样繁多,这样璀璨。我们都仰着脸伸长脖子,尽情享受。

    广平说:这太适合拍星空照片了。有一个俗语叫“月明星稀”,意思非常明了,“满月天,地景亮,星星少,新月天,地景暗,星星多”,所以相比之下,星月时是最适合拍昨空的。简而言之,就是说我们想要拍星空,必须要肉眼能看得见星星,有云、有雨、有月亮、有灯光都不适合,往往天空越暗,空气越通透,气流越稳定,繁星便更加清晰,也就星适合拍星空。晴朗无云的苍穹下,除了自然星光、月光、天空光,没有其五的光污染,是看星星、拍星空、拍星轨,是绝好的地方。

    我们很兴奋,这样理想的环境,通过相机镜头即将收获到漫天的璀璨星空。他这么说我们就跟着干。我们开始了沙漠星空的拍摄,打开华为相机,进入手动模式,光圈2.8,ISO-2000、对焦无限远,爆光时间15秒,拍出来感觉觉色彩偏暖,又调整了好几次,将色温从5000调到3500,再拍了一张,感觉好了很多,但是总是拍不出理想的图片,达不到小顾发来的那张照片的震撼效果。

    我们这些人当中,唯有广平市摄影爱好者,他相对比较专业一些,他从车里拿出相机,架好三脚架,一边做准备工作,一边对我们说:拍摄星空,要达到你收藏的图片这种这绝美的效果,除了像今天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以外,设备也很关键,最好是全画幅相机,你用手机也可以拍,随着现代手机摄影技术的发展,手机的高感光度性能也越来越好,拍摄星空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困难。只要找到一个没有光污染的漆黑野外,天气良好并且晴朗无云,没有月光干扰,手机也可以拍出不错的星空照片。但要达到这种绝美的效果,手机就不专业了。专业的相机还需要大广角(比如14-24、16-35等)、大光圈(F2.8是大光圈的一个标准),大广角的目的是可以收纳更多的星空,大光圈则是在非常黑暗的环境里,捕捉更充分的光,光圈越小需要曝光的时间越长,但曝光时间太长,星星便会拖尾,因为星星在转动啊。

    他拿着三脚架比划着说,三脚架是必须要使用的,晚上风大,曝光时间又长,稍有不稳,就会虚。

    支好三脚架架好相机,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夜渐渐深了,天上的星更明亮了,他开始调整相机参数,在夜晚拍摄,只能用手动模式。无论是对焦,还是曝光。光圈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开到最大。比如镜头最大光圈是2.8,那就开到2.8。快门速度也并不都是千篇一律的30秒,而是取决于镜头焦长。有一个“500原则”比较流行——也就是用500除以焦长,来算出不会导致明显拖线的最长曝光时间。但这个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为我们还要考虑传感器的大小。ISO(感光度)的设置取决环境和相机性能。一般在800-6400之间。感光度设置得越高,正确曝光所需的时间就越短。究竟使用哪个ISO值,要经过测试决定。通常可以从1600开始进行试拍,通过比较,选择最适合的值。

    他用相机拍起了延时,一个小时才能拍6秒的视频。

    他用相机和专业的摄影方式拍了几张照片,效果比手机拍的好多了,但是仍然达不到我们在手机图库里翻出的星空图片那种效果。

    老何嘲笑广平说:你这也是一流的相机,二流的水平,一般般嘛。

    广平红着脸辩解道:你们拿的照片都是世界级的大师拍的获奖作品,这是拿哈苏或者莱卡等更高档的相机,成年累月在沙漠里,慢慢的寻,慢慢的找,慢慢的等,10年等个闰腊月,才盼来最好的天气,最好的星空,最美的夜晚,再拍上千张甚至上万张照片,从中选出那一张最理想的。这就像我们老百姓过日常生活和电影艺术中美化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都是生活,但是日常生活和镜头中的艺术生活不一样。都是照片,但是一般摄影爱好者的随手拍和摄影大师数十年苦功拍的专业照片肯定是有区别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我们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其实他拍的照片比我们好的多了。这就是站着说话腰不疼的道理,不干活的人永远说干活的人,不干活的人永远是对的,干活的人永远是错的。外行永远在批评内行。

    夜深了,开始起风了,小风,把腾格里沙漠一天的燥热吹得乾乾淨淨,酷夏沙漠的深夜犹如初秋乍到,古人说好风无限,清凉似水吗?在沙漠的夜晚才更有这种感受。我们坐在沙丘上,都不愿意回到帐篷里去休息,一边看星星,一边享受着清风的凉意。风轻轻地吹起沙来,沙沙作响,四周太静了,像在真空中一样,没有虫鸣没有鸟叫,没有车鸣没有人噪。只有树叶在轻轻动,但那声音动听,老樊开玩笑说:“这风吹着树叶发出的轻微摩擦声像数崭新的百元新钞发出的声音,你听,多么悦耳,多么诱人?”经他这么一说,我听得还真像,他的想象力真丰富,当然也过于浪漫好美好,正是幻想。

    沙漠中昼夜温差很大而且夜里湿气重,所以凌晨时分气温就凉了。收拾好摄影器材,我们就钻进了帐篷。露营的地点方圆几公里都没有居民,所以这里出奇的安静,没有任何的声响。在这种出奇安静的环境中人的内心也会随之平静下来。虽然沙漠里人迹罕至,漆黑一片,但奇怪的是我心里并没有任何恐惧,反而出奇的踏实。这一晚也睡得出奇的好。而就在此时,我也喜欢上了这种与沙子为伴融入沙漠的体验。

    早上半梦半醒中听见帐篷外面传来微弱的摩擦声。我好奇地从帐篷中钻出,意想不到的是一只野兔正在帐篷边吃草。看见我出来它也并不惊慌,转过头看着我,随后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我们也该起床了,开始一天新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