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开局收个三品义父

第九十章 十万赵军【求收藏】

    “唉,你小子之前到底受过多少委屈,怎么……对自家爷爷都这般客气。”寇小平有些心疼的将竹青扶起,看着眼前谦谦公子,感慨道。

    “嘿嘿。”竹青笑容憨厚,轻轻挠了挠脑袋,毫无梁王威严,道:“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管何时何地,您都是长辈,自然要孝顺恭谨,不得逾越。”

    笑话,他哪里受过什么委屈,只不过知道礼多人不怪,况且像曹德、寇小平这种小老头,这样最高哄罢了。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寇小平闻言一愣,仔细琢磨这几句话,欣赏道:“你竟有如此孝顺之心,如此言论可为名言警句,实属不凡…”

    听到这话竹青连忙摆摆手,解释道:“引用前人名言罢了,可不是我自己想的,实属不敢当。”

    “嗯?”寇小平疑惑,“哪位前人?老夫平生不说学富五车,那也博览群书,如此名言老夫竟然没见过。”

    “哈?兴许是前人淡泊名利,加上时间古远失了真切吧。”这句话是前世孟子言论,异世大汉自然没有,不知道怎么解释竹青只好打了个哈哈,急忙转了個话题:

    “不说这话了,寇爷爷您能来斜阳城真是太好了,有您在我就有信心将燕赵二王一网打尽。”

    谈到正事寇小平也严肃起来,认真倾听。

    竹青继续侃侃而谈道:“平青州本为骠骑将军商靖川所掌,遭宛县之难后,便被我师兄袁亮掌管。

    于是我就修书一封请师兄前来相助,前几日师兄已至,在郊外藏匿。

    只需等待燕赵联军投入更多兵力攻城便可偷袭其军大营,二王危难,联军必被掣肘,陷入后背受敌之境。

    到时便可大开城门主动出击,您去擒拿燕王,我去擒拿赵王,如此,联盟群龙无首之下必然溃败。”

    此计本就把寇小平也算了进去,但就算他不在,竹青也会捉拿恶首燕王,到时敌军投鼠忌器,必然退去,也可称胜。

    只是赵王就会侥幸逃走,到时收拢残兵,估计又会是一场恶战。

    但无论如何联军必败,无外乎是死多少人。

    平青州军虽然被商靖川败光,但还留下了五万人,袁亮带着五万军冲击燕王大营也可堪一用。

    “嗯。”寇小平颔首微笑,似乎毫不在意燕王联军,平静道:“本来老夫还担心你被突破后的力量冲昏头脑,直接冲进燕王大军,如今看来,你所作所为步步皆有章法,我也就放心了。

    就依你,按计划行事。”

    “哎嘿。”竹青欣喜。

    ……

    斜阳城外,燕赵联盟大营处,万千营帐林立,四周不断涌入车辆,运送粮食辎重。

    十万赵军在营中集合,在各级将校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的走出营门,涌向斜阳城。

    此次出阵足有十万大军,大军浩浩荡荡,漫无边际,号鼓声此起彼伏震人心魄。

    既然决定和燕王结盟,那有事赵王是真上,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心底怎么想……

    高墙之上的吉灿忠望到这一幕,靠着多年打仗经验,估摸敌军此次出动近十万人。

    而四十万大军所需的后勤民夫最少也要五万人,再除去下方攻城的十万人,敌军军营只怕剩下不到十五万人,而袁亮所带领五万平青州军已经就位……

    换而言之,战机已至!

    不过他还是准备再缓一会,期望敌军能多派些人攻城,让大营更加空虚。

    “啧啧…十七岁的先天宗师,如此恐怖……恐怕眼前的燕赵大军从未被他放在眼里吧…”

    想到竹青的计划,吉灿忠就暗自乍舌,他自己不足三十便官拜二品车骑将军,在别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大人物,但竹青对于他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赵王帐下大将军景皓将大军分为三部,方便管理,由他当做先锋统领四万人。

    左右二部分别由芦斌、荆华统领,各带三万人拥护前军。

    赵王手下士卒装备差了燕军不只半筹,盾牌护甲只有半数人有,大多的还是只有一把大刀,剩下的全靠命抗。

    随着赵军冲锋,城墙上的吉灿忠自然不会放过机会,立刻下令弓手放箭。

    一时间,支支箭矢划过天空,汇聚为漫天箭雨,带着恐怖动能与重力势能狠狠落下。

    十万大军,装备精良者少数,那些布衣兵卒在箭雨下,犹如麦穗般草草倒地。

    一轮箭雨下来,无数人命被收割。

    城头壮士见状,立马击鼓助威。

    “咚咚咚!”

    城墙守军得到极大振奋,卖力的丢下滚木落石,城墙本有十五丈高,但此时却只能看到十丈,下方早就被尸体、石块、滚木所填满,攻城之惨烈,可见一般。

    赵王并未同燕王一起,而是站在另一处高台之上,四周将领如云,底下甲士如林。

    “大王,若按照现在情形发现,斜阳城必破,只是大军损失多少的问题。”谋士胡炜道。

    “斜阳翻手可灭,大军损失亦可,重要的是……该死谁的人?或者……该谁的人死的多?”赵王头也不回淡淡道。

    “那此事好办,到时我们只需出工不出……”

    另一谋士谭奕满脸讨好道。

    “不可。”胡炜忙出声打断,“如今战事虽好,但战局未定,不可行这内斗霍乱之事!”

    不料谭奕却不为所动:“哼,虽说燕王承诺将梁北让于大王,但如今燕王之心谁人不知,他就是想当皇帝!

    且燕王势大,足有二十万兵马,我王却只有十五万,差了整整五万,更不用说武器装备还更加精良。

    到时拿下斜阳城还会不会履行诺言还不一定。

    所以保全实力臣以为,很有必要!”

    最后几句话明显是给赵王说的。

    “好了,不用争了,攻打斜阳,本王自会用处全力,但大营无兵不受,剩下五万军就不必动了。”赵王轻描淡写,将此事定下。

    “是!”

    胡炜只能无奈答应,一旁谭奕挑衅的望了他一眼,两人同位赵王帐下,自然争斗不断,谋策被大王采纳,本就是一次胜利。

    这让自诩为第一谋士的胡炜十分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不过两人争论最后都未曾想过大营会被偷袭,毕竟攻城之战不用顾尾,怎会有人突然偷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