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领主,就被送上断头台

第39章 罢兵休战

    夏州,某市。

    “哥,你真要移民去龙山县?”

    “趁着还年轻,有机会,总要去闯一闯的,总不能一辈子送外卖吧?”

    随着星零撤国为区,裁减军队,军人、公务员以及企事业单位员工,遭遇史上最大下岗潮,成了时代浪潮下的失意者。

    张梓轩这位著名军校毕业的高材生,提前退役之后,却也只能送外卖。

    可送外卖也卷啊。

    随着全球贸易壁垒消除,但凡有实力的企业都成了“跨国企业”,为了削减成本,纷纷选择将工厂迁往南亚、南洋,甚至是南洲、炎洲等地。

    那里的人工、土地都更便宜,也更贴近市场。

    加上消除户籍壁垒之后,很多有钱人纷纷前往炎洲、南洲、北洲、南洋等人口不那么密集,又更宜居的地域定居。

    使得夏州区消费不振。

    种种不利因素之下,夏州内部却是愈发内卷。

    “可网上都在传,说蛮荒星是原始社会,还随时都会爆发战争…”

    张紫萱还在试图劝止。

    “没有自来水,没电,没网,对一位军人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以我的才干,去了龙山,怎么着也能竞争上基层军官,有固定编制,职业发展前景也不错。至于说战争,军人,不就是天生为战争而存在的吗?”

    送外卖收敛的锋芒,重新在张梓轩眼中闪烁。

    他有他的骄傲。

    “也是哦。”

    张紫萱都被说的有些意动。

    “没有电,没有网,也就没有了手机依赖症,没有了焦虑。就像小时候在村里,喝最干净的井水,吃最绿色的青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样的田园生活,似乎也很不错。”

    如果可以,没人喜欢被困在现代科技的焦虑里。

    有时候太便利,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科技在进步,人反而退化了。

    一个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要么近视,要么腰酸背痛各种职业病,各种亚健康,各种睡眠不足,压力山大。

    似乎偏离了生而为人的初衷。

    “可是,哥...”

    张紫萱仍旧心有疑虑,“龙山县虽然是夏州第一座县城,但网上早就有人曝光了领主魏渊的资料,只是一个普通人啊。哥你真要移民蛮荒星,我觉得可以再等等,等章腾飞那些大领主晋级也不迟。”

    神壕领主们,不用领地光环加持,也都是夏州顶流。

    “一个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不仅通过了号称地狱难度的领主试炼,还成为第一个将领地晋升为县城的领主,不正好证明了魏渊的不普通吗?”

    张梓轩却有不同看法,“我倒是也想加入章腾飞的领地,就怕人家名气太大,竞争者太多,根本就入不了人家的法眼。”

    “与其去追捧热门股,倒不如押注魏渊这支潜力股。”

    张梓轩其实还有一层野心,没有跟张紫萱明说。

    正因为魏渊“平平无奇”,对人才自也更加渴求,他如果能够成为第一批加入龙山县的“初始成员”,得魏渊器重,未来说不定就能平步青云。

    领主争霸。

    跟对主公非常重要啊。

    况且,魏渊竟然知道他,还给他发来邀请函,属实是让过去半年,送外卖受尽各种委屈和冷眼的张梓轩,有点“受宠若惊”。

    “好吧!”

    张紫萱终于是被张梓轩说服,“爸妈那里,你准备怎么说?”

    这是最大一重障碍。

    因为移民是单向的,张梓轩一旦加入龙山县,要么跟家人“两界永隔”,要么就只能后续是全家移民,在龙山重聚。

    “好男儿,志在四方。”

    张梓轩下意识握紧拳头,“我已经跟爸谈了,爸也同意了。”

    做父亲的。

    又怎么会忍心一个军校高材生,一直送外卖?

    “那好吧。”张紫萱强忍着眼泪,强笑说道:“哥你在龙山好好干,争取当上大官。等明年我大学毕业,就带着爸妈去投奔你。”

    “必须的!”

    张梓轩露出一个灿烂微笑,“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多跟爸妈打电话。”

    “放心啦!!!”

    兄妹两相视一笑,为灿烂的明天。

    ………

    通过【两界商城】发出邀请函、招贤令以及招商通知之后,魏渊便不再关注,因为他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忙。

    刚刚攻占的东西五镇,百姓需要安抚。

    否则。

    很可能就会变成流民,逃往其他县域。

    受伤的战士需要及时治疗,阵亡战士需要抚恤,战俘需要得到妥善安置,还要在龙山县边境布防、巡逻,谨防生变。

    留下的几位领主,也需要魏渊单独会见。

    或是留下经商;

    或是担任镇令。

    前一刻还在互相厮杀的敌人,这一刻,却又必须得到妥善安置。

    诸般事务,千头万绪。

    好在龙山县的治理能力也已经今非昔比,六科衙门运转有序。

    战争刚结束,户科就派出人马奔赴各镇,张贴安民告示,接收户籍账册,封存库房,盘点物资。

    吏科则重点关注各镇领主府吏员以及各村里正档案,给出考核意见。

    匠作科负责盘点伐木场、采石场、采矿场、砖窑等,同时重点登记、接收各类工匠,清点各镇建设情况。

    刑科派出人员维持当地治安的同时,也在考核、提请任免负责治安的亭长,防止百姓趁乱盗窃、抢劫等。

    农科自不必说,主要是接收田亩账册。

    至于说伤员救治、战俘安置、巡逻布防,以及后续军队整编等军务,则统一划归兵曹对口负责。

    魏渊这位领主,却是不必事事都事必躬亲。

    主要就是接见了三位领主。

    东部二镇。

    白龙镇领主“同意”前往龙山县经商,乌家镇领主留任镇令。

    西部三镇。

    只一镇领主留任,剩下两位都逃往防城县。

    一趟下来。

    龙山县竟是多出了三位镇令空缺。

    事急从权,魏渊只能是让各镇原领主府负责日常事务的主事,代理镇令一职,等到局势稳定之后,再做计较。

    一场大战下来。

    龙山治理范围不是扩大两倍,而是扩大了五倍。

    除了东西五镇,古里镇、杨梅镇以及青湖镇,直到今天,才算名正言顺地划归龙山治下,统一管理。

    而不是之前的代管。

    因此,刚刚完成晋升的龙山县,内里诸般事务盘根错节,想要上上下下捋顺,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之前,不宜再对外征伐。

    除了要梳理内政,军事上,龙山其实也不具备对外征伐的条件。

    其一。

    刚经历一场大战,城防营、边防营各有伤亡,战士需要休整。后续还要整编战俘,完成磨合训练,至少也要半个月。

    其二。

    情报不足。

    对于龙山县周边,无论是西面的防城县,还是北面的武利县,亦或是东面的石岭县,都是两眼一抹黑。

    既不知道三县领地分布、兵力规模,也不熟悉地理地形。

    真要一头扎进去。

    哪怕魏渊是带兵的老将,估计也要碰个头破血流。

    实为莽夫行径。

    再加上各县之间,实力差距并不悬殊,取胜希望就更渺茫。

    实在不适合即刻动兵。

    退一万步讲,即便以上种种不利因素都能克服,魏渊也不急着去攻占周边领地,导致领地人口再次达到上限。

    “天下第一县”带来的领地特性,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还是先安稳发展一段时间。

    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