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这个秦始皇很听劝

第12章 张良抵京

    “臣……”

    李斯下意识便要回答,但他硬生生止住了。

    他很清楚始皇帝在在担忧什么,无非是地方官民勾结,欺上瞒下,酿成祸乱。

    依他看来这事虽然棘手,却并非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规定流官担任年限,年限一至便必须调去别处;又例如打乱地方宗族势力,将黔首与百姓分开迁移至全国各处,使秦人与六国之人混居。

    不过前者治标不治本,后者分寸把握不好的话极容易酿起民变,这与始皇帝的想法明显背道而驰。

    李斯头脑转的飞快,最后,他只是说:“臣驽钝,不知何解,请陛下解惑。”

    他也很好奇始皇帝到底想出了个什么样的方案可以完美解决此事。

    嬴政点点头,开口道:“左相说得不错,时代是如同德水一样川流不息不断变动的。”

    “适合前人的制度不再适合后人,一昧的崇古是愚蠢的做法。”

    淳于越身子往后缩了缩。

    “但完全的创新,却又不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同样不可取。”

    嬴政迈步走上台阶:“分封、郡县,二者各有其优,亦各有其短,何不效仿滕文公故事,取长而补短呢?”

    李斯若有所思,他有点明白始皇帝的想法了。

    果然,嬴政下一句直接说了出来:“朕欲行郡国制,郡县与分封,两制并行!”

    他语速飞快,吐露出具体的行政策略:“郡国何为?秦地行郡县,余地行分封,郡县并行,以郡制国,以藩屏秦也。”

    “封国相邻的边郡郡守有监察之权;封国之内,设国相,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任封国之官者,便不可再担任大秦之官,封国之将,亦不可再拜大秦之将!”

    因为后世网友的回复中并没有汉朝郡国制具体的施政方针,所以嬴政的这套郡国制完全是他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

    他这套方案与汉初施行的郡国制不尽相同,与景帝七国之乱前后倒有些相似之处。

    首先是诸侯王国与秦地郡县之间的地位差距没那么大,授予边郡郡守监察权,可以有效牵制诸侯王;

    其次是封国之内设国相,对应大秦丞相,能分走诸侯王手中的一部分权利,起到掣肘的作用。

    看似与汉朝的郡国制差别不大,实际上却是嬴政与刘邦两位开国者最大的不同。

    老刘家打天下靠的是一众兄弟,没这帮兄弟他早就被项羽干掉了,分封异姓王是不得已而之,他不给别人封王别人就不会跟他一起干;

    老赢家又不同,本身便有法统在身,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前人都给他把路铺好了,按部就班就能一统天下,这期间出力的老秦人顶多算些小股东,嬴政只要舍得让权的话很好打发。

    两人在国内的威望可谓天差地别,这就导致刘邦给诸侯王国之内派出的太尉与丞相就是个摆设,其他诸侯王鸟都不鸟,嬴政派出的国相是真能揽权的。

    他说完之后,抬眼观察群臣反应,有细细沉思者,有互相讨论者。

    李斯低头沉思这个始皇帝提出的郡国制度,竟意外地发现这个简单折中的办法很有可行性!

    中央——边郡郡守——诸侯王;

    中央——国相——诸侯王。

    这两个设置就像是拴在诸侯王脖子上的两条狗链子,只要大秦内部不出大问题,分封的诸侯王国便很难惹出大乱子。

    而且,他还能想得更加深远,既然大秦对封国有如此掌控力度,那日后若是有可能削藩的话……

    只能说,此法让大秦加深了对六国之地的掌控,同时还转移了内部的矛盾,可谓是一箭双雕!

    至于就封的诸子与列候同不同意这个方案,李斯想他们大抵是不会反对的。

    秦人的性情总是喜欢折中的,倘若直接栓两条链子在他们脖子上,他们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陛下全面推行郡县制,他们就会自愿被链子拴住了。

    思虑清楚其中细节之处,李斯不由衷心俯身一拜,道:“陛下之法神武圣明,臣敬服。”

    其余百官虽然还没搞清楚这个制度到底怎么样,但看见李斯的模样,他们也跟着俯身赞叹。

    管他好还是坏,大佬都敬服了,他们也跟着敬服就对了。

    看见群臣都认可了自己的想法,嬴政很高兴,正要就这个问题再水上三千字,殿外急匆匆跑进来一个侍从,在他身边附耳低语几句。

    嬴政精神一振,挥了挥袖袍:“好了,今日便先如此,关于郡国改制一事两位丞相另几位博士可以暂且议论个章程出来,到时候交予朕细看,退朝!”

    说完这句话,嬴政直接带人离去,留下麒麟殿内面面相觑的群臣。

    “这……发生了何事?你与陛下说了什么?”

    众臣好奇地问报信的侍从,侍从不敢隐瞒,连忙作揖说道:“小人只是禀告陛下,行刺的刺客在下邳找到了,现已押送至咸阳。”

    “什么?真找到了?”

    “陛下仙人入梦之说莫非是真的不成?”

    “呸!莫要胡言!陛下乃天子,得上天之幸,得仙人入梦乃是寻常之事,自然是真的!”

    “多谢提醒,多谢提醒……是我失言了……”

    众臣既惊讶于始皇帝口中的“仙人入梦”真有其事,又不解始皇帝为何对一个刺客如此上心。

    莫非这个刺客还有什么特殊身份不成?

    群臣中只有李斯与王绾几人亲眼见过李由的信笺,知晓记载刺客的真实身份为五世相韩者张氏的后裔。

    身份确实算得上特殊,但也不至于让始皇帝有这种表现吧?

    咸阳城中,刚被押解至此的张良脸色颓然,他俊美的脸上风尘仆仆,好似蒙了层灰,整个人木楞楞的地注视着这座这个时代无可置疑的天下之都。

    如同天上星汉一般拱卫着咸阳宫的两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组成了这个伟大帝国的都城。

    这样人类建筑史上瑰丽的造物无疑是震撼人心的,但张良却没有兴趣多看一眼。

    他太累了,从揭牌自首后,他几乎是被马不停蹄地押送到了咸阳,中间连睡觉都是在马背上,这样的长途跋涉就连铁人都扛不住,又何况自幼体虚的他。

    被浑浑噩噩地带进城,又被浑浑噩噩的带入一方宫殿之中,等了许久见没人来管自己,张良终于有机会坐在地上枕着墙壁小憩一会儿。

    在他意识陷入深沉的黑暗之前,只依稀察觉到有人进门大力摇晃他的身体想要叫醒他,在他快要清醒时,幸好另一个后面进门的人挥手拦了下来。

    瞬间,张良觉得这人或许就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