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这个秦始皇很听劝

第38章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一个好的军事制度不仅能锻炼出一支百战强军,更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例如商鞅变法后的军爵制,秦人为了爵位浴血死战,秦国就是一台为了侵略杀戮的战争机器。

    又例如府兵制,初唐时,府兵地位高,福利好,唐人不论贵族富商亦或是贩夫走卒,皆以参军当兵为荣,国家凝聚一心,所以“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说白了,一个好的军事制度,需要设置一种强而有力的内驱力。

    或是物质,或是信念。

    有这样的内驱力推动,这种军事制度下的士兵才有能力吸收新鲜血液,昂扬向上,而不是死气沉沉。

    古代帝国制下普通人民大都蒙昧,大字不识几个,加上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所以不用奢望以信念立军。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奖赏了。

    大秦现在的情况就是军队中的内驱力不足,没有仗打就没有奖赏,家中还有沉重赋税,继续这样下去,腐烂崩溃是理所应当之事。

    嬴政所要做的就是为大秦军队换一种内驱力。

    军爵制是入伍后立功才能受赏,府兵制则不同,你一入伍就能免除所有租调,立了功还有奖赏。

    前者在战乱年代能有效提高军队战斗力,而在战事平息的时代自然是选择后一种更加稳定。

    然而嬴政说完后,便有一位大夫站出来劝谏道:“陛下可是想收回赏赐而出的土地?此事万万不可!”

    嬴政看着他:“为何?”

    “君无戏言,陛下此举有失皇帝威严。且军中爵位者众多,若是就这么将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搏杀才换来的土地收回,恐怕会让军队哗变啊!”

    嬴政解释道:“朕并不是要将他们的土地收回,而是以律法确定他们的土地皆为国有,他们仍然可以继续耕种。”

    “只是在服役之龄已过,或死后,土地不可传家,收归国有。”

    众臣一滞,始皇帝这说的不是跟现在一样吗?

    似是看出了他们的想法,嬴政说道:“但从此往后,军中立功便不会再以爵位来赏赐土地了。”

    “什么?!”

    嬴政这话一出,众臣顿时炸开了锅。

    绕了这么多圈子,他们终于确定了始皇帝想干啥了。

    取缔军爵!

    “陛下不可啊!爵位乃根本,若是除爵无赏,则军中兵士再无士气,将领再无进取之心!此国之危也!”

    瞬间,就有诸多勋爵大夫表示反对,甚至有列候都站出来劝谏嬴政。

    其中有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有的人是真的担心这套贯穿大秦军队上下的体制被骤然摘除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他们再怎么也不能任由皇帝一拍脑门,不知从哪儿随意找来份制度就开始变法。

    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殿内吵作一团,直到嘭的一声,嬴政拍在桌案上,大殿内骤然一静。

    嬴政声音冰冷:“尔等是要逼宫吗?”

    众臣连忙作揖请罪。

    “朕之前说了那么多,尔等难道一句都没听进去吗?既然你们这么反对朕,那朕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说出能解决如今问题的方法,谁说得好,朕重重有赏!”

    百官缄默。

    嬴政视线扫过他们:“继续说啊?你们都哑了吗?”

    他话都还没说完,这群人就急吼吼跳出来反对,一问有什么具体的策论又闭嘴了。

    嬴政算是明白后人之人说的既得利益群体是怎么回事了。

    这帮人只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哪怕大秦都要亡了也毫不在乎。

    嬴政很气愤,有这样的虫豸大臣怎么能搞好大秦呢?

    好在,众臣里也有能理解他想法的大臣。

    一旁,李斯用这段时间终于将书简细细看完。

    他站出来说道:“臣已理解陛下之意。”

    嬴政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继续。

    李斯总结道:“陛下不仅是想变军制,亦想变田制乃至税制,对否?”

    嬴政点点头:“没错,丞相觉得大秦变为这书简中的制度如何?”

    “臣有一言可说。“

    李斯作揖道:“不过在此之前,陛下能否告知这卷书为何人所做?”

    “嗯?”

    “陛下,作此书之人为当世大才,臣想当面拜会一番,而且此书中所写有多处并不明朗,陛下若是想依照此制变法,能请教其人一番能免去不少麻烦。”

    嬴政无言,他还想知道这书是谁写的呢,可相隔两千年,天底下没有比这更远的距离了。

    见嬴政脸色有异,李斯猜测道:“陛下,可是作此书者已经薨逝?”

    “……”

    不仅没薨逝,写这篇文章的人还没出生呢!

    嬴政不想在这种事上骗人,又不知作何回答,干脆含糊过去:“此人寻常之人难见,朕亦心慕其才,可惜无缘得见。”

    什么人这么神秘?连始皇帝想见都见不着?

    嬴政的话让侧耳倾听的众人不禁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

    以始皇帝的霸道,这天下还有他见不了的人?

    李斯还不死心,继续追问:“陛下可知此人名讳?”

    嬴政还是摇了摇头,眼见李斯还要再问,他连忙故作不悦,沉声道:“好了,你们只把此人当做无名氏便可。左相有何言要说?”

    李斯略一沉吟道:“陛下无非是想以‘府兵’替‘军爵’;以‘均田’替‘授田’,以‘租庸调’替正税。”

    嬴政满意道:“还是丞相懂朕。”

    可李斯马上皱眉道:“此两种制度看似相似,而又不同,陛下若想强行取代,不知可否考虑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李斯提醒道:“陛下可还记得驭民之术?”

    嬴政眉头蹙了蹙。

    “商君言之‘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大秦以法治民,民皆有罪,而军爵之下,功可抵罪,如此方为平衡之道。陛下若想以‘府兵’替‘军爵’,只有其二,其一弱民而强法,这样一来,士兵没有爵位,如何抵罪?其二,弱法而强民,民强则国弱。”

    李斯一揖到底:“民强国弱或民弱国强,皆在陛下一言以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