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镇刑场,斩邪就变强

第16章 “大乾诗神”

    “传、传世?!”

    金字浮现,金光爆射,就连王云也被亚年这一幕,震惊得瞠目结舌,一时呆若木鸡。

    以他的诗才,虽说嘴上对陈金的诗作不屑一顾,却也分得出好歹。

    否则,此番也不会借陈金的诗来扳回一城。

    只不过,他原以为,陈金这诗固然尽皆甚高,撑死也就“镇国”级别。

    万万没想到,竟是传世之作!

    放眼整个洙泗学宫,甚至是整个大乾帝朝,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儒以外,还有谁能拥有这样的才华?

    完蛋鸟,这逼装大发了…王云非但没有半点喜悦,反而有些慌了神。

    他的诗才固然上佳,但斤两如何,学宫师生,全都有目共睹。

    再怎么爆种,也不可能爆出传世之作。

    如今不小心搞了这么一出,想要收场的话,可就难了。

    与此同时。

    被儒圣裁定为“传世之作”所爆发而出的金色才气,化作光柱,冲出圣庙,直入云霄。

    在金色才气的渲染下,原本看着有些陈旧的圣庙,霎时变得金碧辉煌。

    半座书山,沐浴着金色才气,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

    异象早已惊动洙泗学宫。

    紫云庭。

    大儒陆渊手握钓竿,坐在池塘边,正自打着瞌睡。

    突然,才气涌动。

    陆渊心有所感,猛地惊醒。

    “金色才气?传世之作?”

    手中的钓竿,啪的一声,掉入了池塘里面,陆渊霍然起身,满脸震撼,“莫非周老学究又写出了什么文赋大作?”

    另一边。

    昌黎雅居。

    目睹圣庙异象,周燮的想法,跟陆渊不谋而合:“难道是陆渊那个老东西又琢磨出了什么传世诗作?”

    想到这,两位当世大儒,几乎同时振衣起身,朝着书山圣庙,大步而去。

    “天呐,我洙泗学宫又多了一篇传世之作!”

    “如果没记错的话,上一次圣裁为‘传世’级别的大作,还是副院长的那篇《兵法六疏》。”

    “不管是谁的传世大作,我只希望千万不要是周大儒的文赋。”

    “同感。”

    “周大儒的《帝都赋》,确实好文章,可洋洋洒洒三千言,我前后背了三个月,背得我差点当场去世。”

    “师弟你还是太年轻了,等你入了六品,就会知道,跟院长大人的那篇《博古论》相比,《帝都赋》其实还好。”

    ……

    目睹冲天的金色才气,洙泗学宫的弟子,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被“全文背诵”所支配的恐惧。

    书山山脚下。

    周燮和陆渊几乎同时赶至,甫一看见对方,均是愣了一下。

    “你不是——”

    两人异口同声。

    但很快,便反应过来了。

    陆渊顿时释然一笑:“我就说嘛,就凭你这老古董,能写出《帝都赋》这一篇传世之作,便已周郎才尽,哪还能写得出第二篇。”

    “陆老匹夫,信不信老夫吐出一口浩然正气喷死你。”

    周燮冷声道。

    “浩然正气是吧?别以为老夫就没有。”

    呵的一声,陆渊喉头颤动,仿佛子弹上膛,准备与周燮火并。

    就在两人如仇人见面之际。

    这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道爽朗豪放的笑声:“周大儒,陆大儒,你二位怎么也在这里?”

    两人循声望去。

    但见一个身材矮胖、穿着粗布短褐的小老头儿,朝着这边快步走来。

    “魏副院长。”

    周燮和陆渊这才罢手,将“浩然正气”吞回了各自的肚子里。

    整理衣冠,恢复了一代大儒应有的气象,拱手行礼。

    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儿,赫然便是洙泗学宫的副院长魏师古。

    “圣裁传世之作,我还以为是两位大儒呢。”

    魏师古始终笑眯眯的,“怎么二位一起出现在了书山?”

    “不是老夫。”

    周燮摇了摇头。

    “也不是老夫。”

    陆渊笑道。

    “不是二位,那会是谁呢?”

    魏师古转头望向书山之巅,那座巍然矗立的圣庙。

    “会不会是……”

    陆渊突然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老夫门下有一学生,此时恰在圣庙请圣裁,莫非是他?”

    他口中说的学生,自然便是秦文杰了。

    周燮一挑眉:“你有弟子请圣裁,难道老夫就没有吗?”

    两人针锋相对,似有火花四溅。

    “那可太巧了。”

    魏师傅笑道,“不如咱们一起去瞧瞧。”

    “正有此意。”

    三人当即联袂而行,拾阶而上。

    很快,便已来到圣庙外。

    广场上,早已挤满了围观热闹的学宫弟子。

    目睹副院长以及两位大儒亲临,顿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纷纷躬身行礼,让出了一条路来。

    但见圣庙大门紧闭,魏师古随便抓了个学子问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

    “听说是王云和秦文杰两位师兄为了比试各自诗作,在里面请圣裁。”

    那名年轻学子战战兢兢,怯声回答。

    “王云?”

    “秦文杰?”

    周燮与陆渊对视一眼。

    陆渊捋须笑道:“如此说来,这传世之作,必是秦文杰无疑了。”

    “放屁!”

    周燮沉声道,“是王云才对。”

    “老夫学生秦文杰,前日写了一首送行诗,圣裁为鸣州。”

    陆渊笑道,“请问周老学究,你那弟子王云,可有鸣州之作?”

    周燮登时哑口无言。

    诚如陆渊所言,无论是文赋,亦或是诗作,王云都未达到过“鸣州”级别,还被秦文杰后来居上。

    “都是我洙泗学宫的弟子,二位大儒何必争个高低呢?”

    魏师古打圆场道。

    “不行!”

    两人异口同声,“反正肯定是老夫的弟子更厉害。”

    “……要不咱们进圣庙看看?”

    魏师古有些无奈道。

    “好。”

    陆渊欣然同意。

    周燮脸色不太好看,可还是“嗯”了一声。

    三人上前,魏师古一把推开圣庙的大大门。

    “咿呀~”

    大门甫一洞开。

    璀璨金字,映入眼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陆渊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尤其是最后这句“应是绿肥红瘦”,更是让他虎躯一震。

    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整个人都怔在原地,许久没能回过神来。

    突然,拊掌一击。

    “妙啊!”

    陆渊大赞,“这虽不是绝句,也不是律诗,更不是文赋,但较之绝句律诗,形式更为自由洒脱。”

    “最后一句‘绿肥红瘦’,道尽雨后海棠之态,堪称千古一绝,无愧圣裁为传世之作!”

    说着,陆渊张开双臂,大笑着朝秦文杰,一把将秦文杰通入怀中。

    “文杰,你能写出这样的诗作,为师足慰平生!”

    陆渊说不出的欣喜和畅快。

    然而,被他抱住的秦文杰却是一脸尴尬,臊得不行,轻轻挣扎了几下:“老、老师,这不是我写的……”

    他的声音虽小,但清晰无比地传进陆渊的耳朵。

    陆渊愣住,松开秦文杰:“啥?不是你写的?那是谁写的?”

    纵然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可秦文杰还是将尴尬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王云。

    一时间,现场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王云的身上。

    王云更是慌得一批,手足无措:“完犊子了,这下误会更大了。”

    “王云?”

    幸福来得太突然,周燮睁大了眼睛,“这、这诗真是你写的?”

    “算、算是吧。”

    王云心虚道。

    话刚说完。

    圣庙里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史无前例的大笑。

    笑声,来自周燮。

    “陆老匹夫,看到没有?”

    周燮昂首挺胸,扬眉吐气道,“这首传世之作,乃是出自老夫门下弟子之手。”

    情知自己闹出了一个大乌龙,陆渊再怎么洒脱,却也有点挂不住。

    陆渊看了眼王云:“如此诗才,若是老夫门下弟子,老夫稍微指点,打磨一二,早已入了五品……可惜,某些人误人子弟,不当人子。”

    说着,叹息摇头。

    “陆老匹夫,你休得在此挑拨。”

    周燮心情大好,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老夫虽不擅作诗,可老夫的弟子,在老夫的教导下,诗才如泉涌,冠绝学宫,再看看某位自诩‘大乾诗神’的弟子,啧啧啧……”

    “姓秦的小子,老夫不是说你差,只是你跟错了老师。”

    陆渊冷哼一声,不理周燮,转头对王云道:“王云,你转投老夫门下,老夫保证让你在两年之内,晋阶四品。”

    “等老夫百年之后,这‘大乾诗神’的称号,便非你莫属了。”

    不等王云回答。

    周燮便已怒不可遏,喝道:“老匹夫,你竟敢当着老夫的面,挖老夫的得意弟子,信不信老夫一口浩然正气喷死你。”

    “来啊!”

    陆渊一扬眉,“谁怕谁!”

    两人势如水火,争论不休,差点当场动起手来。

    眼见因为陈金之诗,竟无端引起两位大儒的激烈矛盾,王云犹豫再三。

    终于,鼓足勇气,大声道:“那个……其实,这首诗并非学生所作,作者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