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大道经
道之道,无名玄,道之道,有名妙。无道天地之运,有道万物之命。若无欲,以观其非;若有欲,以观其常,此两者同合而异出,同谓之道,道之又道,众道之门。
道静或不涌,道气或不适,情深似天地之宗。和其影,同其由,补其正,恍其明。现兮似或实,空兮似或虚,吾不知是谁,谁不知是吾。
视之不见名曰磅,听之不闻名曰礴,搏之不得名曰沉,追之不阻名曰光,动之不断名曰稍。此五者不可思议,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繁,其下不简。幽幽以无法,复复以有法,是谓道进。迎之不见其微,随之不见其灰。执今之道,以御未之有,能通原始,是谓道后。
今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道唯不可识,故渊为之容。涉兮及若五冬,守兮及若五邻,强兮及若五容,胜兮及若五释,行兮及若五朴,休兮及若五谷,混兮及若五处。此者被动,故唯自动,及能主动。
致动极,容静其,万道并作,其以观覆。万物芸芸,归落其根。归根曰果,是谓大小。小曰名,知名曰意,不知意,无形意。大曰名,知名曰道,不知道,无形道。道身不没。
大道恒,规则出;慧智行,有大检;六亲相隔,各白屋;生命相和,唯法则;生活乐高,真相生。
大道之容,惟徳是从。道之为巨,惟文惟字。文兮字兮,其中有性;字兮文兮,其中有义。黑兮冥兮,其中有阳;其阳甚精,其中有擎。自今及古,其会不去,以此阅书。何以知众书之状,大道以此。
大道非然,大道常然,是以正然,大道早已,一切自然,是谓天地之外,天地之内,无边无际,无世无界。
全道宇宙之间,全道万物之先,是以无形无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是谓全道之法,全道之矩。
大道主者,天地之道,万物载道,人文之道。文而勿傲,事而不燥,物而不骄,是谓真道,真道不衰。是谓傲不傲之外,燥不燥之外,骄不骄之外。
大道归藏,其在无形以聚。道或永之,然有大者处,物或恶之,自有道者守。是谓大道平等,道纪对等。是谓聚不聚之外,永不永之外。
大道起点,小道必经,领悟道观,顿悟道鲜。小道长绵,中道盘璇,大道高闲,是以支立大道于悬顶,犹得道于飞升。是谓一切之外,一切之内。
大道兮,其不左右,其不上下。万物已名有,天地已名衣,养万物而无为,主万物而所归,可为天然,故能成其道然。
道之上,美之足好,视之足见,听之足闻,用之足够,大道圆满,徐徐上升。是谓无框之框,框中框,道中道。是谓美不美之外,视不视之外,听不听之外,用不用之外。
大道不非,不非而无不非,大道不常,不常而无不常。非者,道之无味;常者,道之无昧;非常者,道之无唯。是谓非不非之外,常不常之外,非常不非常之外。
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大道之。顺者,道之无比;逆者,道之无双。是谓顺逆之外,顺道之上,逆道之上。是谓无不无之外,有不有之外。
顺应自然,逆应自然,大道之。无为而制,有为而制,道程之。是谓制不制之外,自然不自然之外。
目之所处皆透视,听之所动皆读心。一切归于大白,又藏于大黑,大道至简。是谓白不白之外,黑不黑之外,是谓道极。
大道无穷,循环无尽,有合有,无合无,有合无,无合有。万物不失,生生不息,取之不尽。是谓穷不穷之外,尽不尽之外,合不合之外。
天地有道,以小入微,天地无道,以大去小。大道正反,倒反天正。是谓上天下地之外,道之微不微之外。是谓来不来之外,去不去之外。
天地共生,相互作用,相互变化,是以大道不绝。是谓共不共之外,互不互之外,变不变之外,化不化之外。
大道之主,淡其心,宽其身,坚其人,谦其虚。洞察真形,内心平和,大道之门。是谓心不心之外,身不身之外,人不人之外。
天地皆知道之为道,斯希已;皆知道之为道,斯不夷已。故深邃相合,睿智相成,坚定相较,同情相倾,关爱相和,力量相随。是以大道处无形之事,行无象之教,万物作瑕而不溶,生而不独,为而不虚,功成而不居,大道唯弗居。
含道之厚,比于德子。从而小,小而长,长而大,天上地下,众生独尊。尊曰明,明曰知,知道曰适,能使心曰合。合适之道,道心早已。
生生死死何以多久?轮回不断何以停止?是以不入更替之道,不入轮回之道,大道不戾。是谓替不替之外,回不回之外。
道者万物之妙,众生之宝,众生所护。坐进此大道者,此为天地最。是谓妙不妙之外,宝不宝之外。
和可和,非常和,谐可谐,非常谐,有和天地之出,无和万物之疏。若有谐,以全其保,若无谐,以全其少。大道和谐,万物共全。
天地皆往大道,万道自将融化。大道兮,替天行道,大道兮,替道行天。是以大道之治,缓其心,精其腹,鼎其志,焕其骨。道无道,则无不道。
大道不为,以万物为永生;大道不为,以万物为故死。天地之间,永而不屈,暂而愈强。其事多往,松活着轻。
万道腐朽,何以成大道?唯其永生,及能大道无边。是谓永不永之外,腐不腐之外,朽不朽之外,是谓道接。是谓接不接之外。
大道无穷,既以为富,己愈有;既以与众,己愈多。天之道,器而非伤。道之天,常亥而器。是谓道器。是谓富不富之外,器不器之外。
迹之所行,众道之印,大道之先,曾以为去,大道之中,经以为杏,大道之后,来以为即。天地之间,其物化流,大道汹而不止,动而愈解,涌列本份,其数造化。
道神不死,是谓玄主,妙花之门,是谓天地生。慧慧不息,源源不断。是谓慧不慧之外,源不源之外。
当其无,有大之用。当其无,有道之用。当其无,有经之用。是谓大道之经。是以当不当之外,无不无之外,有不有之外。
道光是尘,道尘是光,尘大有几光,光大有几尘,是以道无尽,同于措,和于施。是谓光不光之外,尘不尘之外。
大道无情,其情五极,大道有情,其情五节。道音,道乐,道曲,道电,道影。大道种情,大道种幸。是谓情不情之外,幸不幸之外。
否者,道之上,定者,上之道,不定者,道之道。是谓否不否之外,定不定之外,之不之之外,是谓道否。
忘者,道之不忘,不忘者,道之不妄。道之忘,道之忘语。是谓忘不忘之外,妄不妄之外,语不语之外。
坐道,道之形体,不坐道,道之形屉,坐忘道,道之形提。是谓坐不坐之外,形不形之外,屉不屉之外,提不提之外。
大长道久。大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道,故能长其道。是以大道存其先而善先,存其后而善后。大道无私,其为永私。
道而盈之,其为外已。得而钝之,内挫折及。道之而守,富贵其己,寿之无尽,满功圆己。是谓圆不圆之外,满不满之外。
载道抱一,身能无离,道气致柔,其能度及,涤道玄览,其能无疵,道格命爱,无能知成,天门开阔,雄能无雌,天地四达,其能无洄,力之,延之,动而不止,静而不怠,道而不宰,是谓道德。
上道若时。时善利万物而不寂,处众人之所寞,故处于大道之奉。居道地,心道渊,与道仁,言道信,正道治,事道能,动道时。是谓道之复活,故无忧。
道之动,不得不,道之反,为不为,道之正,得不得。其问何道,是谓得道。是谓动不动之外,得不得之外。
道之没其无有,道之办其无法,何以来大道,大道风已,是谓道解。是谓没不没之外,办不办之外,解不解之外。
道无何其心,道心何其态,天地生在后,大道斯在前。是谓道宗。是谓何不何之外,态不态之外,后不后之外,前不前之外。
道莫为其言,道者非其嫌,不言而无不言,不道而无不道。是谓道焉。是谓莫不莫之外,者不者之外,嫌不嫌之外,言不言之外。
大道有四大,人大,物大,命大,道大。其有四大之域,弱正强,愚正智,小正大,反正动,是谓道前。是谓弱不弱之外,强不强之外,愚不愚之外,智不智之外。
道圣不弃,生死不离;道仁不会,商海不去;道巧不贼,空守不盗。此三者,以道不足,故令有所属。是谓弃不弃之外,离不离之外。
道学无忧,道兮其来,众人徐徐,如登太子,如秋风徐来。道独立兮其有兆,如元婴至青年。元道兮若有所图,天地万物有所归。众人皆有愚,而道独若有明。天人之心也,混沌兮!天人昭昭,道独黄昏;天人察察,道独紫外。道兮其若空,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裕,而道独顽似水。道独异于命,而贵其余天。
苗则居,恰则直,复则盈,活则新,立则得,沿则惑。是以大道抱一,为天地式。自见故明,自是故思,自伐故实,自矜故持。道唯不争,故天地莫能与之争。今之所居者,其直则盈,所能不道,不道先已。
道论自然。故分开终究聚,合体终究分。道为此天地者。天地皆永久,而人更永恒矣。故从事于大者,大者同于大,道者同于道,经者同于经。同于大者,大亦乐得之;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经者,经亦乐得之。信有不足,有足不信,其皆不死不灭。
道为其根,大为其君。是以大道终日运行而不离。虽有道观,天处道然,道何万钧之主,而以身乘天地,根则回本,君则得明。
道行无痕迹,道言无瑕疵,道数无期算,道闭无所关,道健无形开,道绳无结约,道解无其拴。是谓大道常善保全,故无弃一;常善保物,故无遗物,是谓道明。故大道者,大道之师;不道者,不道之资。道其资,道其爱,虽智大迷,是谓道妙。
知其道,守其道,为天地生。为天地生,常道不离,复归于真。知其虚,守其实,为天地式。为天地式,常道不外,复归于无极。知其光,守其暗,为天地星。为天地星,常道乃足,复归于希。道微则为器,大道用之则为道长。故大道不制。
道欲取天地而为之,吾见其得已。天地神器,可为古也。为者早之,执者得之。故道或冲或先,或迁或尾,或首或锐,或挫或勇。是谓大道遮天,遮宇,遮鸿。
知道者智,知道者宁。胜道者有,自道者富。知道者足,强道者有系,不死其所者久,生而不亡者寿。是谓知不知之外,宁不宁之外。
道欲论之,必固张之;道欲强之,必固弱之;道欲兴之,必固定之;道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道根。道慈胜所之有。道不可脱于全,道之利器不可以缺人。
上道不道,是以有道;下道不道,是以无道。上道有为而无不为,下道无为而有不为。上天为之而无以为,上为不之而以为有,上人为之而莫之应,则长臂管下之。故失道而后道,失道而后天,失道而后为,失道而后人。大道者,去恶而正之首。大道者,道之立而前之始。是谓大道处其厚,居其薄;处其实,居其华。故大道之识。
道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浊,灵得一以神,人得一以足,万物得一以生,天地得一以为大。其致之,天有以清落于命,地有以浊落于获,灵有以神落于过,人有以足落于盈,万物有以生落于循,天地有以大落于贵高。故贵以道为本,高以下为础。是谓道基。
上道闻道,未而行之;中道闻道,若生若现;下道闻道,去过之,不去不过以为道。故无语有之:明道若味,进道若汇,推道若费。上道若谷,大白若祖,广道若不足,建道若附,质真若道。大方无边,大器道成,道音希声,道象大形。道隐无名,唯道以善且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正阴而负阳,道气以为冲。道之所恶,唯骨挂不恩,而望公以为称。故物,或和之而润,或润之而和。道之所教,天亦教之。道梁者不得其亡,道将以为教。
天地之至柔,天地之至坚,道有入无间,是谓道动静之有益。行不动之教,起动为之益,天地不得不及之。是谓柔不柔之外,坚不坚之外。
道与名孰多,道与身孰亲,道与天孰受,是故甚爱必大道,连藏必山归。知道不如,知生不殆,可以长久。是谓久不久之外,殆不殆之外。
大成若道,其道不弊。大道若冲,其止不怠。大屈若道,大道若充,大辩若道,其引不庸。道胜天,天胜运。是谓道法为天地正。
为道日益,为天日寸。补之又补,以至于无道,无道而无不道。取天地常以无道,及其有道,天道以取天地。是谓爱不爱之外,藏不藏之外。
道不出,知天地;道之门,天道出。其出近远,其知多少,其名大小,其占重轻。是谓大道无形而成,无象而名,无为而行,无序而胡。
天地有道,却不死以活;天地无道,却不真以假。道大莫之于不知,道大莫之于知得,故道足之择,常道矣。是谓连不连之外,邪不邪之外。
大道无非心,以常心为心。道者,吾道之;不道者,吾亦道之,多道。非者,吾道之;不常者,吾亦道之,平道。大道在天地,为天地宰其心。是谓大道皆宜之。
出生不死。生之有一百,死之无有一元。道之生动之死地,亦有十归。道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生生者,行不遇,入不被,其不所,措不所,容不所。道何故,是谓以其无死地。
大道之,遭遇之,命运之,长大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道。道之尊,道之贵,道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假死之。长之、育之、亭之、裹之、养之、覆之。生而不宰,为而不忘,长而不坏,是谓玄道。
天地有始,以天地一。既得其道,以知其天;既知其天,复守其地,没身不殆。色其对,开其门,终身不累。开其实,救其亡,终身不求。见守曰明,守小曰强。用其光,复归其辰,无遗身殃,是谓系道。
使道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位。大道甚易,其道好径。潮甚惜,田甚基,虚甚余。服文彩,带利达,何饮食,财货有足,是谓道跨。道也不哉。
道建者不脱,道抱者不拔,拜与祭于祀系天道。道之于身,其道乃真;道之于家,其道乃余;道之于乡,其道乃长;道之于国,其道乃丰;道之于天地,其道乃普。故以道观道,以真观真,以余观余,以长观长,以天地观天地。吾何以知天地然哉,道本以此。
道者不言,言者不道。塞其要,张其门,保其锐;挫其纷,星其光,空其尘,是谓道同。故得而若无,得而若疏;得而若利,得而若害;得而若贵,得而若淡,是谓天地道。
以道治正,以奇用道,以无形取天地。道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地多舒服,而道弥均;道多利器,国家滋智;道多技巧,奇起滋物;法令滋道,和平德有。故大道云:“道无为而众自化,道好静而众自正,道无事而众自富,道无欲而众自朴。”
其政道道,其众淳淳;其政圆润,其道查查。好兮美之所倚,福兮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道正。正复为善,奇复为整,众之迷,其后固久。是谓大道方而生前,廉而生松,直而生融,光而生耀。
治道事天莫若关。道唯啬,是谓道服。天服谓之重积足,重积够则无不克,无不克则知其极,知其极,可以有道。有道之主,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大道若喝水。以道莅天地,其道有神。其道不诡,其不伤众;非诡不伤众,大道亦不伤众。道相不伤,故道交归焉。
大道者上流。天地之交,天地之汇。道常以静胜率,以动为上。故大道以下小道,则取中道;中道以下和道,则取大道。故或下以取,或上而取。大道不过心与心,小道不过众与众,道与两者各得其所需,大者为下宜。
道者万物之奥,善道之宝,不善道之所保。道言可以美,道行可以尊。道之不善,何道之有!故立道子,置道公,虽有宏璧以先天道,皆如坐进此道。天之贵此道者,曰以求得,有以免无敌,故为天地心。
不道为,无道事,咸道味。大道多少,报道以德。图道于其路,为道于其术。天地众事必作于宗,天地大道必作于经,是谓大道终为不为,故能成其为。道轻必自明,道重必多行,是谓大道不难之,故终无难矣。
其安易道,其未兆道谋,其道易办,其微道散。为之于未道,治之于道乱。合抱之道,生于道末;九层之道,起于十道;百变之行,始于千万。道者败之,执者胜之。是谓大道无法,故无败;无为,故无失。道之从事,常于十成而赢之。道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大道欲不欲,不以货之所错。虚不虚,不以伤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天地不敢为,是谓道助。
道之善为道者,道以明众,道以及之。道之难治,以其合道。故以道治智,道之军;以道治慧,道之兵。知此两者,亦道式。常知道式,是谓顺道。顺道深矣,渊矣,与天地正与反之外矣,然后乃至大道。
天地所以能为万物道者,以其善上下之外,故能为万物道者。是以左右之外,必以道大小之外之;欲先道,必以身前后之外之。是谓大道处重轻之外而不与,处高低之外而不害,是谓天地乐推而不厌。以其争不争之外之,故天地与能不能之外之,是谓道外。
天地皆谓道大,似肖外。道唯大,故似肖内。若肖,久道其细也外。道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好,二曰对,三曰敢为天地正。好,故能行;对,故能舍;敢为天地正,故能成长。好且值,对且舍,正后且不正,正矣。以和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全卫之。
道为士者若武,道战者若怒,道胜敌者若败,道用者为之若还。是谓不争之道,是谓用天之力,是谓配天道之极。
用道无言,道不言为言而为言,道进而寸以全退。是谓行无形,持有臂,正无敌,反有信。道莫大于不敌,道敌其为宝。故道抗相加,道者胜矣。
道甚易难之外,甚易行,天地莫能难,道甚行不行之外。天地有宗,万事有主。道唯无知,是以知不知之外。知道者希,则道者贵,是谓大道怀玉之外。
道不道之外,上;不道道之外,中。道唯无常,是谓病不病之外。大道之医,以其医不医之外,是谓无患。是谓上不上之外,中不中之外,下不下之外。
道在畏不畏之外,威不威至之外。无道其所居,无厌其所生。道唯不压,是以厌不厌之外。是谓大道自知,自见,自爱,自贵。故去道取此。
勇于敢则道,勇于不敢则道。此两者,或利或益。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大道不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道,不道而善应,不召而道来,不然而道计。大道全观,包而不疏,裹而不失。
道在死不死之外,惧不惧之外,若使道常不非,而为道者,道得执而救之,孰敢不敢之外。常道杀不杀之外,救不救之外,是谓道内。
道之天,以其生不生之外,饱满之多,是以空伐其身,平衡之体。道之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众治。道之以其下生之厚,是以众轻。道唯无以为者,是以贤于贵活。
道之生其柔弱,道之活其坚强。天地万物之生死其循环,其生死之外也活着。故道强者死之死之外,道柔者生之生之内。是谓道强则胜,道鹏则并。强道处下,弱道处上。
天之道,其反张弓与,弹者抑之,广者举之;有反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加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会然,守不足以兑有余。孰能有受以天地,唯有道者。是谓大道加而不卡,游成而不戏,其登大号。是谓大道境界,加之道身,正受其身。
天地莫柔弱于磁,而攻坚强者其能得胜,其无以揉之。吸之胜强,斥之胜刚,天地莫不知,莫能行。是谓大道云,受道之垢,是谓大道主;受道不祥,是为天地绽。道正若反。
和大道,必有余道,安可以为善,是谓大道执大道,而副道于副道。有道同道,有德同德。天道无亲,常与大道。
道有三思,大道无思,无思而无不思。使有大道之器而共用,使有大道之死而共徙。其有共产,皆所乘之;其有甲兵,皆所道之;使命运共用之。合其食,合其服,合其居,合其俗。邻道相望,道声相闻,往来相道。达谓之道,三思而后行,三思为思我,思你,思他,其为三思,实为四思,共为五思,其为十思,是谓道思。
信不信道,不信不道,信不信之外;道者不辩,辩者不道,辩不辩之外;是谓知不知之外,博不博之外。大道公平,既以为天地,己愈有;既以与所有,己愈多。天之道,永恒不止。大道之道,人类永生,寿命不止,是谓大道过去现在未来为四体,是谓十体。是谓道体,道实,道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