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逆子

第52章 来自老年人的毒打

    关于弘农杨氏与太史公司马迁之间,历史上有两桩公案。

    其中之一,便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说赤泉侯杨喜在垓下之战时,率骑兵追击项羽时,‘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什么意思?

    被人项羽暴喝一声,便吓得人马俱惊、屁滚尿流,远远跑开好几里之地,根本不敢追上去?

    对此,杨氏一门当然不肯承认,痛斥司马迁胡编乱造。

    开玩笑,若此事为真,弘农杨氏因军功而获封的‘赤泉侯’,可不就成了捡漏而得来的?真以为乃父没有什么其他功劳,全凭抢了西楚霸王的一条大腿?

    另一桩公案,则是这两家的关系素来不和,可是,奇怪的是,到了后来,司马迁却又把女儿嫁给了杨氏后人杨敝。

    这个杨敝、怎么说呢!

    此人据传胆怯怕事,偏生眼光贼好,凭着攀附权臣霍光而平步青云,官居丞相高位,让弘农杨氏一举而成为了真正的豪门世族。

    然而,也正是这个杨敝的儿子杨恽(yun),也就是司马迁的外孙,在霍光死后,反手一个举报,便让霍氏满门尽灭……

    ……

    当然,这两件事都算是‘后来事’,要知道,司马迁的《史记》可是私藏了好几十年后,才由弘农杨氏出钱出人帮忙‘发表’的,与眼下没有多大关系。

    刘据之所以挑唆杨正,想让这个糟老头子出手教训一下司马迁,纯属于个人好恶——

    他总觉得,司马迁这人的屁股坐得有点太正,他们司马家是旧贵族,对于项羽那种有贵族血统的人,往往会不吝笔墨,有功则大书特书,有过则春秋笔法、一带而过。

    可是,这家伙对于卫青舅舅、霍去病表兄、阿母卫子夫这样一些出生卑鄙之人,哪怕你们武功盖世,为大汉帝国开疆拓土百万里,却总有点轻慢和抹黑的意思……才不是因为司马迁轻慢了本逆子!

    难道,孤是那种睚眦必报之人吗……

    “司马迁,竖子!”

    当着太子和名医淳于意的面,被司马迁这個黄口小儿轻慢,杨正气坏了,厉声怒斥一句后,却突然变得和颜悦色:“司马迁,实在抱歉,我不该这样斥责您。”

    “我与您父亲司马谈素有不和,皆为学术之争,并无私人恩怨,司马迁啊,这一点,您一定要记得。”

    司马迁甚是倨傲,拱手说一句‘某家记下了’,便要转身离去。

    “那您等一下,老夫有话要说。”

    杨正终于不装了,缓缓站起身来,颤巍巍的走到司马迁身前二三尺处,‘呼’的就是一个大嘴巴子,毫不客气的扇了过去。

    pia的一声。

    丝毫没有防备的司马迁,脸上结结实实的挨了一巴掌,脚下一个踉跄,向旁边扑出去三四步,方才站定身形。

    “老犬!尔敢……呃!”

    司马迁被人打了一巴掌,勃然大怒,暴喝一声便要动手,结果,不等他醒过神来,脸上又挨了一巴掌。

    刘据看得清楚,这一巴掌,杨正这个糟老头子可是抡圆了甩过去的,直接将司马迁打翻在地。

    然后。

    也不见杨正如何动作,反正就是向前跨出一大步,猱身而上,照着司马迁的小肚子便是一脚踩下去。

    紧接着,这糟老头子俯身下去,劈手揪住司马迁的发髻,一条腿弯曲,用他的老膝盖顶住司马迁的胸腹,将其摁在地上,抡圆了拳头,不分头脸的就是一阵暴揍。

    短短二十几个呼吸,身长八尺的红脸大汉司马迁,就被杨正这个糟老头子打成了彘头,满头满脸的都是血污。

    刚开始,司马迁还想反抗几下,口中怒吼连连,魁梧壮实的身躯猛烈挣扎,一拱一拱的,似乎想翻身起来。

    与此同时,他的口中还能‘老犬老匹夫’的乱骂不止;

    挨了足足二三十拳后,他终于放弃了抵抗,只是用两条胳膊紧紧护了脸面,一声不吭的默默忍受着……来自一个老年人的毒打。

    凶残,实在是太凶残了!

    刘据看得大呼过瘾,嘴上还在不住口的‘劝慰’着:“杨公,您不能再打了,司马子长可是孤的太子舍人啊……而且,他父亲司马谈可是太史令,您打了人家的儿子,真就不怕被人在史书中写上一笔?

    哎呀,真不能再打了!

    再说了,您与太史令之间,不就是学术之争么,人家是写历史书的,就算偏爱黄老之学,喜爱游侠之风,或者喜欢荀子儒学,这又不是多大的事啊杨公……”

    于是,一盏茶工夫后。

    在大汉逆子刘据的劝慰下,年轻人司马迁,被杨正这个糟老头子打成了一滩烂泥,软哒哒的趴在地上,不声也不响,唯有手脚胳膊腿什么的,偶尔抽搐一下。

    “呼!”

    “真是不服老不行啊,老夫这才八十三岁,怎的打了一会儿人,便觉得心促气短?”

    “看看,这都出汗了,唉,真是老了,不中用了。”

    杨正打够了,这才站直了高瘦高瘦的身躯,摇头叹息:“太子殿下,让您笑话了……那个谁,淳于意啊,你看老夫这才八十三岁的人,腿脚咋就不太灵便了,要不、回头你给我开几副汤药,滋补一下?”

    淳于意摇头,不置可否的笑骂一句:“你啊,这才八十三岁就这般虚弱,等到了老夫这个岁数,估计连路都走不成了。”

    杨正叹一口气,却又哈哈大笑,十分豁达的摆一摆手:“罢了,生死在天,管他呢!”

    “对了淳于意,你我二人别忙着说废话,赶紧先给太子殿下看病!”

    他颇为得意的呵呵笑道:“瞧见没,老夫眼见得就要入土为安了,苍天有眼,让老夫得此关门弟子,此生无悔矣!”

    言毕,糟老头子扬天长笑,就十分的得意。

    刘据也跟着大笑起来,心中嘀咕:‘好吧,本逆子这便成了弘农杨氏的关门弟子了。’

    不得不说,汉帝国的这些个糟老头子,一旦解放了其天性,还真跟一群老小孩一模一样,喜怒无常也就罢了,关键还很护短。

    用刘据自己的话说,这是坏人变老了,而不是老人变坏了。

    司马迁身为太子舍人,轻慢、蔑视他这个‘小主公’,杨正自然看在眼里。

    至于说与其父司马谈之间的恩怨,不过一个借口罢了……

    “有劳杨公了。”

    刘据可以率真、随性,但不能如司马迁那般缺了礼数,会挨揍……他先对杨正躬身施礼,继而又对淳于意躬身施礼:“有劳淳于先生了。”

    两个糟老头子皆大欢喜,呵呵而笑。

    杨正坐回到案几后的蒲团上,慢条斯理的擦拭手上的血污,果然就有些气喘吁吁。

    淳于意却半眯着眼,神情专注的凝视着刘据:“太子殿下,您这不是大病初愈,而是余毒未消啊。”

    “当然,为确保不是误诊,还得搭一下您的脉。”

    刘据愣住了:“淳于先生,您是说、我中毒了?”

    淳于意颔首,道:“对,是蛊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