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纛

第五十七章 并州旧部入长安

    “采桑麻,朝伴雨露生蒹葭。

    采得桑麻换五谷,唯念司空虑黎菽。”

    杜恕这首童谣倒是拍了拍刘和的马屁,而刘和在听完后便笑了笑道“你这小子倒是油嘴滑舌,不过本司空倒是很喜欢你。

    伯侯公呀,你家这孩子不错!十分不错!”

    这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虽说杜恕还是三岁小儿,眼下并没做出什么惊世大作。但是一首童谣能夸夸刘和的政绩,也算是让刘和感到十分的满足。

    为官者,当为天地良心与生民百姓也。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中,无愧于万民之所念也。

    “司空过誉了,这小子懂个什么事儿?

    无外乎是司空顾念百姓之情,与百姓如鱼水一般的关系早就深刻进入了各家各户的心尖儿里。

    那小子也是经常听乡里乡亲的夸奖司空,这才做了个童谣来夸赞司空的功业!”

    “哎,伯侯公你这说的就不对了。人家孩子那是诚心实意的认同本司空,不是吗?”

    “对对对,司空说的是。您瞧瞧畿这是什么嘴,怎地能说出如此混账话来?

    不如司空便留下来再吃一顿午膳如何?

    正好畿也要给司空赔罪,与司空把酒言欢一叙,不知司空意下如何?”

    哎,就说这杜畿顺杆子往上爬的嘴呀,刘和也不及他半分的功力。

    “好好好,都依你!都依你!

    今儿个本司空便在你京兆杜氏的庄园不醉不归,咱明日早晨再返回长安。”

    “快快传膳,莫要让司空等的着急。”

    刘和这边又在京兆杜氏的庄园内待了两日,直到三日后才回到了长安。

    刘和这刚一进长安,就听闻太原郡那边来了人。

    新上任的太原郡守薛安薛晏平、并州都尉徐晃赶来了长安城,要面见刘和言有事禀报。

    “晏平与公明怎么来的?”

    这二人皆是刘和亲信,没有他的命令按道理说不会来长安的。刘和心中虽然疑惑,但还是让他二人进来说话。

    刘和换了身正装,然后在正堂内点起香炉、备下茶水和瓜果点心,再请二人进来。

    “司空!”

    “勿需多礼,晏平、公明快请坐!

    不知你二人有何事,非要从并州赶来长安?”

    “回司空的话,我等受太傅指令先来押运粮草,并且修建营帐以备大军所需!”

    刘和听了徐晃的话,有些诧异的问道“父亲这是要做什么?”

    “回司空的话,前些日子太傅不是说要提前为征讨雍凉而做准备吗?

    朝廷本已遣玄德公于陈仓县设置营帐,并持节督讨关西军政。但前线之地为陇西山脉,若有战事或运粮之事颇为复杂。

    关中与河洛的粮食不可能直接运到陈仓县后,再往前线运。

    为保大军粮秣,务必于长安或扶风郡之地再设一中转之粮仓营垒。以此,方可护大军之粮道。

    太傅准备先将这两年的粮食盈余囤积于此,并且调并州的第三屯军部与太原郡、雁门郡、西河郡三郡郡国兵、长安京畿军、洛阳都畿军,共七千兵马于此地屯兵演练。

    太傅先令并州屯军第三部为先锋屯军于此,其后等粮草转运至关中、且关中之地生产恢复后,各部再依次而至。”

    “若如此,那你二人便在长安多留几日,在一应事务办完后再行返回太原郡吧。

    哎......对了,太原郡那头近来没有什么事情吧?”

    “回司空,在司空出征的这段时间内并州一直安分的很,曲使君和徐都尉二人将并州治理的是井井有条。

    还请司空放心。”

    “那便好。

    可是并州大治不仅是那曲盛光的功劳,也有你薛晏平和徐公明的助力。若不是有你二人,他曲盛光又怎能将并州治理的蒸蒸日上呢?”

    刘和的眼眸中满是精光,徐晃和薛安对视一眼就知刘和话中有话。

    “司空过誉了,卑职只是按照职责行事而已。”

    “公明谦虚了,你既有功,那本司空便要论功行赏。

    现儿个关中急缺人才,本司空打算把你调任京畿军为将军。毕竟子龙身兼京兆都尉之职,总不能再管着京畿军不是?

    将你调来关中,而你原来并州都尉的官职本司空打算由甄子服来上任。”

    这甄子服是谁?

    甄宓之兄甄馥。

    说白了,这刘和还是感觉关中不是他的老巢所以说不安全。

    他想再调几个心腹亲信过来镇场子,徐晃那也是刘和亲自从行伍之中提拔起来的亲信。将他调来执掌要害的京畿军,再由大舅哥镇守并州老巢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徐晃闻言眼睛一亮,立刻起来再俯身拜道“谢司空!晃自当为司空尽忠竭智!万死不辞!”

    徐晃的眼中满含坚毅,而身形依旧是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态来面对刘和。

    恩赏时不仅没有怯场与推诿,反倒是直接应承下来了,这态度倒是很对刘和的胃口。

    “公明啊,你这份气度令本司空非常满意。你现在就即刻前往京畿军与子龙说此事,然后便留于京畿军中执掌兵马吧!

    至于调任的事情,本司空会去和朝廷秉明的。”

    “谢司空!”

    徐晃出去后,刘和这才回头看了一眼薛安道“晏平啊,你这两年从晋阳县令到太原郡守,这升迁也是不慢的。”

    薛安不知刘和所为何事,这立马诚惶诚恐的起身拜道“还是司空提携,司空大恩,安亦不敢忘记!”

    薛安说完后又觉不保险,这再次朗声道“安从一介白身能秩比两千石,怎是靠的自己?

    若无司空,岂可行之耶?

    司空若有吩咐便与安言说,安即刻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好了,好了,勿需你赴汤蹈火。

    本司空只是感慨你这年纪轻轻便得了两千石的官爵,本司空有的时候也是非常羡慕呢。

    但想想你素有才干,你当得此官位不是吗?

    正好这次赶上了朝廷征伐雍凉之事,你得把粮道的事情给朝廷办好了,如果得成本司空保你入洛阳为官!”

    刘和这是怕薛安心中不平衡,一边安抚一边利诱。

    薛安也算是吃这一套,听刘和所说这是要借机考验他,然后给他升官了。

    薛安哪能放弃这大好的机会,立刻便俯身拜道“谢司空信任,安绝不负司空所托!”

    “很好,那你便回去拟一份官报出来,在里面详细说说你该如何做!

    大军出征所需多少粮草、这粮草从何而来、运送粮草又需征调多少民夫、需提前修缮多少官道多少营寨、需要多少兵马维护粮道、这些兵马如何募集,才能既可以保障各地春耕,又有足够的人手去维持大军所需粮草的最低运转。

    本司空给你两天的时间,两天后将这份官报呈上来,本司空要详细阅读。”

    “明白!

    安绝不负司空之所托!

    安这便回去拟一个章程出来给司空过目!”

    刘和目送薛安离开,在薛安出门后他便露出了一抹了然的微笑。

    刘和给薛安两天的时间,他怎么可能写完这些东西?

    西征粮道涉及幽、并、冀、河洛、京兆、雍将近五个完整州的仓储情况和粮食量产信息,薛安必须得有一个团队来帮助他查阅各地的户籍、粮产,还要实地去考察各地官道的运转情况,最终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出一个详细的章程来。

    但刘和之所以给薛安两天的时间,其目的是要看看薛安的人际沟通能力如何。

    薛安虽然此人虽是河东薛氏出身,但他很早之前便流落于外,还在黑山军内任过屯长。刘和很担心如果将薛安提拔入洛阳的话,他能否做到内外沟通、上下一体。

    薛安若真想在两天内把章程拟一个大概出来,就需要在关中现有的府库册子的基础上来完善。

    而府库册子数量庞大,薛安又不可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挨个看,他必须要寻求长安的各级官吏来帮忙。

    刘和打算通过这件事情给薛安一个合适的定位,若他无法与同僚做到有效率的沟通,那便让他在洛阳为洛阳令,掌皇城安危。若薛安八面玲珑,则可让他任司空府主簿。

    如此,可以为日后刘和的身边培养一个强大的秘书团队。

    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等老三公现在是有名无实。

    刘和不可能顶着新三公的头衔一直做到最后,日后不管是身兼大将军还是丞相的职务,他身边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属官团队来支持他。薛安就是刘和眼下最好的秘书长人选,也是第一个评价的对象。

    所以说啊,上位者对于属下的考核其实在很多事上不经意间就流露了出来。

    一件小事,一个看似不合理的事情都有可能是一次考验。

    压榨和欺瞒员工与真心实意的想考验员工之间,有一条极其本质的区别。

    那就是一次看似有难度的考验后,有没有一个长期的回报从上位者手里流向员工处。

    人事任免总是最难的。

    刘和这刚解决了前院儿的人事问题,刚回到后院儿就又遇到了一个事情。

    甄宓听说了刘和打算调甄馥为并州都尉后,这便急匆匆的赶来面见刘和道“相公!听闻你要让长兄为并州都尉?”

    “是啊,夫人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哎......相公啊,你有所不知!

    我无极甄氏一直以来都将子弟培养为商贾或文官,整个家族的这一代之中也就是长兄懂一些战阵之道。

    然他身上没有武艺,又怎能压得住麾下将士呢?

    而且我无极甄氏一直以来也不算尚武,以长兄为并州都尉,属实是有些为难于他了。”

    甄宓这话里话外透露着一个十分关键的信息,那就是无极甄氏没有一支强大的部曲和一套成熟练兵经验。

    甄馥这个人他不懂练兵,他只懂一些粗浅的战阵之道。

    在朝廷当今的官职体系当中,州都尉与州司马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其管理兵马时有着不同的方向,州司马主要负责各地郡国兵的管辖,其主要任务就是驻防和备戍。

    而州都尉是需要领兵屯田、练兵操演以及在朝廷有需要的时候率军出征。

    甄馥身边没有强有力的部曲亲卫,那上了战场便是砧板上的鱼肉。他更是没一点练兵经验,这要是耽搁了并州各屯军部的训练可如何是好?

    甄宓这不是谦虚,她是替郯城刘氏与无极甄氏共同利益来考虑的。

    对无极甄氏来说,让甄馥走马上任,一旦出了什么岔子,那便是灭顶之灾。

    对于郯城刘氏来讲,让一个不懂练兵的人去管理老巢的兵马,这不是乱了套?

    “原来是此事,那宓儿你便不要担心。让兄长上任,不过是监管各地人员与兵马罢了。至于兵马的操演训练,我会安排他麾下的两位牙门将和行军属官来负责的。”

    刘和这是知道甄宓这又是担心月满则亏的道理了,若无极甄氏势力过大,胡乱吃下一些他们本不该吃掉的利益,反倒是会给无极甄氏招来祸患。

    而刘和又岂能想不到这点,他在想着让甄馥上任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相公当真已经安排明白了?”

    “当真的宓儿,你不要担忧前院之事。前院一应事务为夫会做主的,你安心在后院养身体就好。”

    甄宓呀,这贤惠是贤惠,但有的时候总是不自觉把手伸的太长。

    刘和顾念夫妻恩情,一直也没说什么。但此事确实让他也有些犹豫了,想着要不要告诉甄宓莫要总是盯着前院的那些事情。

    甄宓似乎看出了刘和的想法,便立刻趴在刘和身上道“相公相信妾,妾也只是担心兄长不能胜任,强行拔擢反而可能误了相公的大事。

    既然相公心中有数,妾自然也不再说什么。

    今儿个相公回来,妾特意为相公煮了餐饭食。

    你我夫妻不如共进晚膳如何?”

    “甚好,甚好,有宓儿在此为夫又有何担忧呢?”

    刘和刮了刮甄宓的鼻子,十分亲密的在甄宓的脸上啄了一口后,便拉着甄宓一同返回了后堂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