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百官祝寿
“父皇功高德厚,今日寿诞,举国同庆!”
“地方五品以上官员俱都提前呈上贺表,奉上贺礼,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在京官员更是久沐父皇圣恩,因此亲来大明宫向父皇祝寿,并有寿礼奉上。”
赵世宣向赵元禀告着。
“诸位爱卿都有心了。”
赵元一脸含笑,对下方一众官员夸赞道。
“奏乐!百官奉上寿礼,为太上皇贺!”
有礼官高声喝道。
悠扬庄重的礼乐之声响起,百官依次出列,向赵元奉上厚礼。
“臣陆炳章,敬献前朝画圣吴道子真迹《嘉陵山水图》一幅,恭祝太上皇千秋万寿。”
“臣侯文镜献金佛一尊,恭贺太上寿与天齐。”
“臣杨文渊敬献西洋帆船模型一个,祝太上皇万寿无疆!”
……
当先奉上寿礼的是内阁重臣和六部主官。
赵世宣上位时,并未大肆清理更换朝堂官员。
因此这些人,对赵元来说几乎都是熟面孔。
只是当他用望气术向这些人望去时,脸色却不由一黑:“好家伙,还真是人走茶凉是吧?”
这些人中,忠诚于赵元的竟然一个也没有,一些人甚至还对他心存恶意。
不过想想也正常。
就算赵元在位时,这些人都未必忠诚于他,更不要说他都已经退位了。
不过表面上,赵元仍然一脸欣慰表情,收下了这些人献上的寿礼。
接下来一个个官员依次上前,奉上寿礼。
不过这些官员送上的寿礼,就远没有之前的礼物贵重了。
有些官员送上的礼物甚至有些寒酸,只是其自己书写的字画而已。
赵元对于礼物的贵重与否并不在意,他只是在这些官员奉上寿礼时,用望气术探查对方忠诚度。
这些官员对赵元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
其中文官大都对他抱有一定敌意。
而勋贵官员心底则对他抱有一定好感,只是没达到忠诚于他的程度。
赵元对此并不是太过意外。
他当初在位时,一直想扶持勋贵,平衡日益庞大的文官势力,这自然会引起众多文官不满。
“咦,这两个人……”
正在暗中使用望气术的赵元,突然惊咦一声。
他突然注意到,在一众官员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忠诚度很高,竟然达到了为他提供国运值的标准!
这两个人赵元都认得。
其中一人是贾代善之子,名为贾政。
当初前身在位时,贾政屡试不第,年近三十还只是个秀才。
前身为拉拢贾家,特赐贾政同进士出身,封正六品工部主事之职。
前身此举对贾政来说恩同再造,也难怪他对赵元的忠诚度如此之高了!
而且五年过去了,看对方身上官袍,竟还只是六品,显然也不得新皇看重。
“臣贾政,敬献极品玉如意一对,恭祝太上皇万寿!”
注意到赵元目光看向自己,贾政激动上前行礼,奉上了寿礼。
“你是故荣国公之子贾政吧?朕记得你。”
赵元笑着对贾政点了点头:“等寿宴结束后你先留下,朕有事要交代你。”
“臣领旨!”
贾政没想到赵元还记得自己,激动的躬身领命。
殿内众臣诧异的看看贾政,又暗自打量一眼赵元,神色各异。
赵世宣神色一凝,不动声色的对侍立身后的夏守忠使了个眼色。
夏守忠会意,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大殿。
等贾政退下后,赵元又将目光看向了另外一人。
这人三十余岁,身高七尺,面如冠玉,神色冷峻,和周围热闹欢笑的气氛有些格格不入。
此人是林如海,赵元在位时,亲封的探花郎。
林如海为初代靖海侯四世孙,按制靖海侯承袭三代后除爵,到他这一代已是庶人。
也正是因此,林如海从小发奋读书,立志重耀门楣。
二十五岁时,林如海就高中进士,并在殿试时名列三甲,被赵元前身钦点为探花郎。
前身喜其人品文才,额外加恩,令林如海追袭靖海侯爵位,并赐婚荣国公嫡女贾敏。
此恩情之重,更甚于贾政。
在赵元望气术探查下,也能看出林如海对他的忠诚,还在贾政之上。
“臣林如海,敬献亲自所绘万寿图一幅,恭祝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林如海上前行礼,奉上寿礼。
他的语气冷淡,献上的寿礼有敷衍了事之嫌。
“这林如海乃是扬州巡盐御使,这可是个大大的肥差啊,他送的寿礼怎么还如此寒酸?”
“太上皇对林如海恩同再造,他就如此糊弄太上皇,岂是为臣之道?”
“……”
周围众人低声议论起来,一些眼红林如海官位的人,更是一幅愤愤不平的模样。
林如海对周围议论置若罔闻,神色没有丝毫变化。
赵元也是一脸微笑:“靖海侯用心了,等寿宴结束后你也暂时留下,朕有事吩咐。”
林如海微微一愣,还是立即行礼道:“臣遵旨!”
“太上皇这是想做什么?以往寿诞,他可从未要求单独召见外臣。”
一旁的赵世宣眼神微眯,审视的打量着坐在上首的赵元,以及下方站立的贾政、林如海。
先是贾政,再是林如海,赵元的行为已经引起了赵世宣的警惕。
赵元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举动有些突兀,必然会引起皇帝的怀疑。
可他也没办法。
大明宫只有一百多名太监宫女,就算全部收入麾下,也增加不了多少国运值。
只有将触角延伸到大明宫外,才能吸纳更多忠诚于他的人。
赵元必须趁此机会,单独召见贾政和林如海,并赐予他们天书凝聚出的官印。
错过这次机会,赵元以后再想召见他们,就更加困难了。
接下来赵元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接受百官献上的寿礼。
只是剩下的官员中,已经再也没有忠诚于他的人了。
“开宴!百官入席!”
等所有官员都献上寿礼后,礼官宣布开宴。
众多官员依次在大殿两旁的桌案前入座。
众多宫女、太监端着托盘进入殿内,将酒菜摆放在众人桌案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