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从速通开始一统

第48章 错过最佳时机

    “主公,郭威所属军队原定自攸县北进,却突施奇策,分兵潜入阴山,直插我长沙郡南部腹地,致使我军防线崩溃,长沙南部已尽落郭威之手,更甚者,其军已挺进零陵,兵抵重安边界。”

    “这……这如何可能!”张羡心头一片冰凉。

    还未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地上之人又急急禀告:“主公,郭威兵力已渗透至桂阳郡。目前便县、汉宁等地,皆已落入逆贼郭威掌控之中。”

    砰!

    张羡愤懑至极,一把掀翻案几,厉声道:“陈华何在?为何未曾上报此事?为何毫无预警?”

    杞县南下、茶陵、莲花等地,难道无人阻挡么?陈华莫非目盲乎?竟对此等猛烈攻势视若无睹?

    身为中郎将,亦为长沙郡守备的黄忠,并未随主力大军出征对阵刘表大军。

    见张羡怒不可遏,黄忠从旁迈步而出,躬身抱拳道:“主公,依末将推测,陈华或已背主投敌,或已被郭威钳制。而郭威部能在悄无声息间快速侵入桂阳郡,恐陈华确已叛变无疑。”

    郭威如此隐秘行动,若非陈华叛变,如何能做到连一丝风声也无?

    张羡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桂阳、零陵两地兵力已被大量抽调,现留存兵力总计不足万人,此情此景实令人束手无策。

    “混账!”张羡拍案而起,随后目光转向站立中央的黄忠,“依你看,我等眼下当如何应对?”

    身为顶尖将领,黄忠深悉若郭威之乱不得平息,桂阳、零陵两地将很快易主,加之郭威名望颇高,视百姓如亲人,故能在桂阳郡北部迅速得势,亦有当地民众推波助澜之功。

    “主公,郭威麾下兵力仅万余人,却分散进入零武、桂阳两地,且长沙北部亦有其势力存在。末将以为,趁杞县兵力空虚之际,愿率五千精兵直捣杞县,迫使郭威回援,以便为桂阳、零陵两地布防赢得宝贵时间。”

    当前主力大军已与刘表兵力激战正酣,难以撤回,权宜之计唯有深入郭威老巢杞县,除此别无他法,否则,一旦两郡粮道受阻,前线粮草供应必成问题。

    “主公,我军粮草须经桂阳、零陵输送,郭威叛乱将切断粮道,请主公三思。”

    张羡果断决绝,郭威在此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犹如背后插刀,犹豫不决只会令桂阳等地更快沦陷,陈华罪责难逃。他深知黄忠之意,思索片刻,遂点头同意:“好,你即刻率五千兵马奔赴杞县,务必取郭威项上人头归来。”

    此刻,在杞县后院中,郭威满意地听着快速推进的战报,身边陪伴着三位娇艳动人的夫人。

    “夫君,我军步步为营的确可喜可贺,石韬撰写的讨贼檄文和效忠刘表的文书,读来确实慷慨激昂,然而,刘表真的会接纳夫君您的诚意吗?”秋千上,小乔轻轻摆动着手臂,向坐在石凳上的郭威询问。

    自张辽出兵的第三日起,陈宫和石广元便精心撰写了一份痛斥张羡的檄文以及表达对荆州牧刘表的忠诚誓词。

    那份讨贼檄文将张羡描绘得不堪入目,直言其无视天下大局,无视百姓安宁,总之,张羡种种行为均被视为离经叛道,甚至欲投靠曹操,实乃天地不容,因此,杞县义军必须挺身而出,以正义之名讨伐张羡。

    至于对刘表的忠诚誓词,则可谓溢美之辞如江河涌流,对刘表本人的崇敬及对其治政才能的赞美几乎到了极致,甚至连刘表祖先也一同大加褒扬。

    实在令人惊叹,石韬竟能写出前后对比如此鲜明的两份文书。

    然无论文书如何精彩,现实终归现实,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

    尽管小乔不明其中玄机,但她知道,刘表不可能仅凭这一纸文书便欣然接受郭威的滔滔忠诚。

    郭威将步练师刚刚抄录完毕的《孙子兵法》合上,微微笑道:“此事不由他决定答应与否。”

    “夫君,妾身听不明白呢。”步练师咬着毛笔杆,一脸困惑地询问。

    大乔在一旁整理文书,闻此言,她淡然一笑,解释道:“倘若夫君能夺得这几郡之地,兵力至少可达数万,届时即便刘表心中不满,也不敢轻易挑衅。”

    “夫人见识独到,我若握有两三郡之广土,兵力必将迅速扩充,刘表纵然不愿接受,也只能被迫接受,或许,我们还需通过一场战役让他认清形势,进而与我们达成妥协。”

    小乔听罢,若有所悟地点点头,目光投向江东方向:“夫君,江东孙策,会坐视我们攻打四郡而不采取行动吗?”

    郭威摇头道:“当然不会,只不过,即使他得知此事,恐怕也为时已晚。孙策麾下的周瑜、鲁肃等谋士,料想不到我方会骤然发难,彻底颠覆他们预设的棋局。待他们反应过来并调兵前来,已是数月之后的事了。”

    “这么说,他即便有意干预,也错过了最佳时机。”小乔笑盈盈的话语让郭威不禁叹了一口气,正准备继续阐述观点。

    此时,孙观疾步赶来,神色紧张地报告:“主公,长沙方面传来急报,张羡已派遣中郎将黄忠,率五千精兵直扑我杞县而来,现已占据陵县。”

    什么?

    黄忠亲自出马,郭威霍然起身。陵县失守,意味着在长沙北部作战的张郃、魏延部已被孤立无援。

    “立刻通知陈宫他们,召开紧急会议!”郭威紧握拳头,强抑心中的忧虑,转头对三位夫人展露笑容,“你们先忙,我,先去处理些事情。”

    留下这句话,他便携孙观、臧霸步入会议室内。原本满堂谋臣武将的会议室,如今只剩下陈宫、石韬、高览、孙观、宋宪以及前来充数的裴元绍。

    其余人员皆在各地执行任务。

    孙观作为情报部门主管,首先详细通报了情况,随后补充道:“情况大致如此,张羡派黄忠统率五千兵马,已占据陵县,导致我军张郃部与其失去联系。”

    郭威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环视众人,询问道:“你们有何看法?”

    裴元绍尴尬地笑了笑:“主公,老裴没啥看法。”

    “没问你。”郭威对这位愣头青实在无奈。

    陈宫则早已习惯了裴元绍,略作沉吟后分析道:“主公,张羡此举意在迫使我军回援,从而为桂阳、零陵两地争取布防时间。如今,我军此处仅有高览的八百骑兵以及陷阵营一千人,尽管另有两千兵马,但因训练不足,恐难以抵挡。”

    石韬在一旁思索片刻,附议道:“属下亦忧心黄忠可能对张郃他们实施围歼,毕竟他们此刻已与我军失去联络。”

    真是麻烦重重,无论是哪一方面,他都无法轻松应对。

    这该如何是好?

    尽管对方仅有五千兵马,却皆是张羡留守长沙的精锐之师,并且由黄忠亲自指挥,如此看来,我方杞县的兵力难以抵挡其攻势。张郃、魏延所率领的部队不过三千余人,一旦遭受围攻,如何能够坚守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