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之傻柱是个好人

第0039章 事件的FadeOut

    当天傍晚,街道的张桂芝主任带着几个街道干事,李所长带着几个黄制服有臂章的人进了四合院,何家三口跟在他们的身后,后面还有不少人跟着看热闹。

    何大清回到院里嚷那几嗓子的话,已经传开了,何家这几天是事赶事,事连事,一刻都不消停,也正好给住在这片胡同的人们解了闷子。

    此时,刚到娄记铁工厂的下工时间,在厂里上工的人们还正从厂里向外走,等他们回到南锣鼓巷还得需要一段时间。

    张主任带着街道干事一到四合院,马上就布置工作,那几个干事挨家挨户地查访,询问这几天易中海在何大清逃家这件事上的表现跟言谈,哪天讲了什么,做了什么,都要一五一十地查清楚。

    来四合院之前,张主任已经跟娄记的娄老板通过电话,娄老板答应明天把唐主任写的情况说明送到街道去。

    等干事们都去查访了,张主任站在中院中间的过道上,瞅着中院的这几件房子不知道在想什么,李所长带着人也陪着张主任站在一起。

    何雨柱把何雨水送回家中,告诉她不要出门,自己就站在正房的门口朝垂花门的方向望着,何大清颓丧地坐在门前的青石台阶上。

    何家最受伤的人就是何大清,他根本没想到与他交往多年的易中海是这样的一个德性,也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人却成了伤害何家兄妹俩的黑手。

    要不是何雨柱看穿了这一切,事先设好了局,让易中海暴露出假仁假义的真面目。

    何大清都不敢想,若是没有儿子的这番举动,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孩子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天是亮了,但还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易中海一进中院就被控制住了,何大清气得上去要揍他,也被人拦了下来。

    在易家找到了何大清的信跟钱之后,易中海就被黄制服带走了,何大清也跟着去了。

    易中海被押走的时候,胡同的巷子里挤满了人,消息早就传开了,大家都在等着看看,是何家说谣,还是易中海真的使了坏心眼。

    瞅见黄制服把易中海带出来,不少在院外等着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果然是易中海。

    他们根本没想到,一个每月拿六十万(六十块)的高级钳工会对何家的两个孩子下手,也想象不出易中海为什么要这样做。

    没过多长时间,街道干事们也结束了在四合院里的查访,张主任也带着他们离开了。

    等街道的人一走,四合院里就像开锅了一样,东一堆,西一群地议论着,无论是谁都想不明白。

    刚从旧时代的苦日子熬出来的人们,却最怕自己身边藏着这样的人,而且表面上还待你不错,背地里捅你的刀子,害你的子女。

    这个晚上,这片胡同的各家各户都在家中议论着这件事情,很多人的脑袋里装进了“小心”这两个字。

    这可是活生生发生在自己面前的现实,哪个人家不得不小心防范呀。

    ……

    事情处理的很快,不出两天,处理结果就出来了。

    公布处理结果之前,张桂芝主任特意把何家三口叫到街道,向他们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说易中海愿意拿出钱来补偿何家。

    何大清没说话,眼睛望着何雨柱,但眼神中却露出希望儿子答应补偿的意思。

    何雨柱那肯干呀,如今仗还在打着,自己要是拿了这笔钱,在街道跟胡同人的眼里,自己成了什么啦,那就成了贪财小人,变成了人们耻笑的对象。

    他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何雨柱的态度令张桂芝主任很是欣赏。

    借此机会,何雨柱提出了更改自家房契的请求,这对于街道来说很简单,只是在父子之间的转移,很快就办好了新房契。

    何大清瞅着新房契上何雨柱的名字,憋了一肚子气,但他也没办法。

    隔日,街道跟所里联合公布了易中海这件事的详情跟处理结果,更多的细节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易中海不仅藏匿了何大清的信件跟钱,还向娄记食堂的唐主任行贿,让其刁难何雨柱,不给何雨柱有工饷的工作,最惊人的一点,那个女人竟然是易中海介绍给何大清的。

    不过,由于这件事发现得早,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涉及的金额较小,又有工厂缺乏高级技工方面的考量,于是,做出的处罚算是对易中海从轻发落。

    管制六个月,在娄记铁工厂内执行。

    何雨柱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达成了他事先的想定:这件事被记入易中海的档案里,成为易中海一生的严重污点,这对易中海的未来影响可是非同小可。

    消息一传开,立马传遍了这一片的胡同跟工厂,甚至有其它街区的人都来打听,易中海一下子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自此之后,不管易中海的钳工技术达到什么水平,五六年定级时,也只给了一个五级钳工,易中海永远与八级钳工失之交臂。

    不要以为考核定级是个人就可以申报的,那是不可能的。

    每个工厂的各级技工都有员额及比例的限制,级别越高限制越紧,对个人背景查的越严。

    等到六二年,上面对各工厂的工资总额进行严格控制后,基本上就没有升级的机会。这并不是说,没人可以升级,但那是极少数的几个人。

    ……

    易中海没有搬走,仍旧住在东厢房,离何家咫尺之遥,这令何雨柱很恼火,很无奈,但又毫无办法。

    东厢房是易中海私人购得的,有房契,人家住在这里合情合理。

    经此一事,易中海的形象变了,原本立立正正的挺直的身板,现在到哪都低着头佝偻个身子。

    刘海中因为跟易中海住在一个院里,跟另外两个住在前院的组成了一个看管小组,每天上班,他们看着易中海到工厂,下班,又看着他一路回到四合院。

    易中海在前面低着头走着,刘海中等几个人趾高气扬地在后面押着,这都成了锣鼓巷到工厂这一路上的光景了。

    不少孩子跟半大小子都追着看,有的还朝易中海扔土块,闹腾了一个多月,总算才消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