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之傻柱是个好人

第0050章 日间哀怨之蓝调

    何家兄妹都得偿所愿,从书局出来直接往四合院走去,顺路在街边菜摊上买了两样菜,拎在手上。

    快要进胡同的时候,何雨柱总感觉自己今天出门少做了一件事,直到经过一家土杂店,他才想起来。

    耳房的火炕完工已经好久了,得买一张席子铺在炕上。另外就是还得找个木匠给家里的门窗加固一下,做一些小玩意儿。

    等到木工活完工,自己还得给耳房准备一只炕柜,一张书桌跟两个椅子,还得在墙上钉上一排挂钩,还有不少事情要干哪。

    要不是何大清已经按月寄来了雨水的生活费,何雨柱今天也不敢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买字典跟杂志。

    把手中的菜跟字典交给妹妹拿着,何雨柱从土杂店里买了一领竹席,是把竹子制成宽条编织的。

    耳房火炕的尺寸,何雨柱早就量好了,跟老板说了之后,老板就找出这领大小正合适的竹席。

    何雨柱扛起卷成一卷并用绳子系好的竹席,另一只手从妹妹那里拿过字典跟蔬菜,两个人进了胡同,往四合院走去。

    一人扛着竹席,一人捧着一摞书,何家兄妹俩一前一后地进了四合院。

    这时大约已经是下半晌两点左右,因为是休息日,垂花门的左右各聚着一群人,一群是各家的婆娘坐在那里边拉呱边做着针线活,另一堆是一群老爷们摇着蒲扇吹水唠嗑,还有几个人在下棋。

    一群孩子正在前院的空地上玩耍着,许小玲也在其中,跟几个女娃子在踢毽子。

    上次杀鸡,何雨柱用鸡羽毛做了两個鸡毛毽子,一个给妹妹,一个给许小玲,她们两个都很宝贝这个毽子,轻易不拿出来给人玩。

    但今天,许小玲竟然跟其他几个女娃玩得好好的,这令何雨柱很是好奇。

    瞅见何雨水进院,许小玲丢下其他几个女娃,跑到何雨水的身边,拉着雨水的胳膊抱怨道:

    “雨水,你干嘛去了,我一吃完早饭就到你家找你玩,结果门上挂了个锁头,等了你一上午都没见你回来。”

    “小玲,我哥带我出去玩了。你看,我哥给我买了这么多的杂志,我们一起进屋看,好不?”

    回来的路上,何雨柱就交代妹妹不要跟任何人说自己去定做煤炉的事,他不想自己的东西还没做出来,就闹得人人皆知。

    “我看看,”许小玲很好奇何家哥哥给雨水买了什么书,伸着头望向何雨水手中抱着的那摞书。

    咦,还真不少哪。

    许小玲翻了翻,“怎么都叫小朋友呀?”

    “啊,这是一本杂志,好几期的,里面的内容都不一样,你看这封面的画也都不一样。”何雨水挺着胸脯骄傲地说道。

    “真的呀,走,去你家看去。”许小玲也有些兴奋,除了课本,她还没见过其他书哪。

    “小玲,你不玩毽子啦?”刚才跟许小玲玩毽子的几个小姑娘中,有一个问道。

    “不玩了,我要去看书。”许小玲摆摆手,拉着何雨水的胳膊就往中院走。

    “小玲,鸡毛毽子?!”

    “啊,我差点忘了。”许小玲赶紧跑去把鸡毛毽子拿在手里,那几个小姑娘的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扛着竹席的何雨柱瞅着那几个小姑娘,心里有些不落忍,于是朝着许小玲开口说道:

    “小玲,你把鸡毛毽子送给她们几个玩吧。我让雨水把她那个给你。”

    “哥——”许小玲还没有开口,何雨水却有些不满意了,她可不情愿把自己的鸡毛毽子送给许小玲。

    “雨水呀,没事,等哥得空了,再给你做一个鸡毛毽子,还给伱做个布毽子,还教你玩跳房子,好不?!”何雨柱想起自己以前的想法,笑着对何雨水说道。

    跳房子的游戏早就有了,不过并不普及,布毽子实际上是鸡毛毽子的变种,但比鸡毛毽子的玩法更多,也能用在跳房子的这个游戏上,比用石子来说,对女孩子的吸引力更大。

    “好吧!”何雨水觉得有些委屈,既然哥哥说了,她也只好答应了。

    “小玲,你的鸡毛毽子给她们玩吧,一会进我家,我把我的给你。”何雨水瘪着小脸朝许小玲说道。

    许小玲眨巴眨巴眼睛,瞅瞅何雨水,又瞅瞅何雨柱,这才恋恋不舍地把手中鸡毛毽子交给那几个女孩。

    “给你们玩吧,我跟雨水去看书了。”

    那几个女孩有些莫名其妙地接过许小玲递过来的鸡毛毽子,互相瞅了眼,也不说话就愣在那里。

    她们都没有想到,父母嘴里凶神恶煞般的何家大哥竟然会为她们说话,而许小玲竟然听话把自己的鸡毛毽子给了她们。

    “雨水,小玲,别在这愣着啦,赶紧回家。”何雨柱瞅着二人迟迟不动地方,着急地催促着。

    何家兄妹跟许小玲穿过垂花门进了中院,直接回了中院正房的何家。

    垂花门外的这两群人刚才可都瞅着哪,见到他们都走了,不少人都小声嘀咕起来。

    “何家大小子的脾性变了,怎么跟前一阵子见的那个有些不一样呀。”

    “我也没想到呀,这是在闹哪一出呀。”

    “鸡毛毽子这稀罕物,怎么说给人就给人了呀。”

    “咳,你认为是稀罕物,可人家却不当事罢了。”

    “你这话怎么讲?”

    “你想想呀,从何大清走到现在,何家大小子往家里拎过多少次鸡啦?”

    “哎呦喂,你不说,我还忘了,差不多一个礼拜一只鸡吧,何家大小子可真舍得花钱呀。”

    “那是,他一个月就二十八万(二十八块),何大清每月往回寄十万(十块),人家花得起。”这人的口吻有些酸气。

    “何大清还往回寄钱?”

    “真的,有次我看到何家大小子拿着手戳取单子哪。”

    “我的乖乖,难怪何家吃得这样好呀!”

    “你们哪,你还没看见何家小姑娘手里的那摞书哪,你再看看你们,有谁把丫头送去读书的!”这话说的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唉,别和何家比了,听轧钢厂的人说,何家大小子那手艺赶得上大馆子的三灶师傅啦,人家有这个底气。”

    “真的,假的,他今年多大,十六还是十七?”

    “快十七了。”

    “真是不能比呀,人比人气死人哪。”

    “走了,回家躺一会去。”这位听得有些心烦,起身拎着马扎就往家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