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之傻柱是个好人

第0073章 饺子的成本

    “哟,小伙子,有点意思,我姓王,管做饭的。”王大爷瞅着何雨柱的架势,确实好像有些本事的样子。

    “我是何雨柱,在轧钢厂食堂做炒菜师傅的,你叫我柱子就行了。”

    “哟,还真是行家呀。”王大爷一听何雨柱报出他是在食堂炒菜的,心里马上明白了。

    “那今天,我们这几个人都由你调动,你让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啊,我在等中午吃饭的人数哪,知道人数,才知道用多少面,买多少肉,买多少菜的。”

    “得,还是个行家。按四十人算吧,反正剩下的,晚上吃也行。”

    “那也行,四十人,那就二十斤面,肉嘛,猪肉一斤6200元(六角二分),牛肉一斤5400元(五角四分),羊肉更便宜。”

    “行呀,小伙子,对市场行情门清呀。”

    “做厨子的嘛,食材价格不清楚怎么做呀。对了,要是没有忌口的,咱们少买点牛肉,其它都买羊肉。”

    “羊肉是不是太膻了,我怕有人吃不惯。”王大爷有些顾虑。

    “没事,买回来我来处理,包你吃得痛快。不过,一定要买口外来的肥羊肉。”

    “明白,我也是老做饭的,山羊肉发柴。”

    “大葱跟老姜多买点,胡萝卜买一些,芹菜,白菜什么的,哪个便宜就买哪个,行不?”

    “行,我这就去,买一斤牛肉,十斤口外的肥羊肉,买点胡萝卜,多买些便宜点蔬菜,就这些?”王大爷复述一遍。

    “别忘了还有大葱跟老姜。对了,再买几个鸡蛋。后厨有没有面碱呀?”何雨柱提醒了一句。

    “我去瞅瞅。”王大爷说罢就进了后厨,没几分钟,他挎着一個黄书包从后厨里面出来。

    “面碱还有点。”

    “行,就这么着吧。”

    “二蛋子,走了,把车推着,我们去买菜。”王大爷招呼一声后厨的一个半大小子,挎着一个黄书包就往外走。

    王大爷走了,院子里还剩下两位四十岁上下的女人,何雨柱觉得她们是帮工之类的,也没人给他介绍,他也不好意思上去搭话。

    瞅见妹妹何雨水站在饭堂门口,何雨柱指着饭堂里的一张桌子说道:“雨水,你坐在这里看书吧,哥出去把炉子架好。”

    “嗯,哥。”到了陌生场所的何雨水还是有些腼腆,毕竟她没来过这个地方,而且也没见过这里的人。

    何雨柱去院里弄煤炉去了,那两个女人一瞅现在也没什么事干,看到何雨水在看书,就凑过来跟何雨水打听何雨柱的消息。

    雨水这个小丫头哪能斗得过那两个四十来岁的大妈呀,在她们热情话语的引导下,嘟噜嘟噜地把家里的情况都抖了出来。

    几个人正在这里说的热闹,却听见院里有人在说话。

    “柱子,这就是你弄的煤炉。”

    “是呀,张主任。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不着急,我让潘玉梅去接张老汉一家啦,等他们来了再说。”

    “哦,那也行。”

    “午饭准备得怎么样啦?”

    “王大爷已经去买东西啦,他说照四十个人的份量准备。”

    “哟,这得花不少钱吧。”张桂芝眉头一皱。

    “应该花不了多少吧,羊肉价钱便宜,十斤肉还不到一万元(一块)。”

    “买这么多?总共大约花多少钱呀?”

    “我算了一下,二十斤面粉三万八(三块八),一斤牛肉加上十斤羊肉估计还不用一万,菜钱算一万都有点多,全部都加上来应该有五万(五块)了。”

    “啊,花五万(五块)?”张桂芝有些吃惊。

    “不多呀,五万(五块)是四十人一顿饭的价钱,摊到人头上,每人才一千二百五十元(一角二分五)。”

    “噢,这还差不多,刚才说的差点把我吓着了。”张桂芝拍了拍胸口,把那颗要跳出来的心给压回去。

    “柱子,你怎么算的,跟我说说。”

    “行吧,我们进去坐下说。”

    张桂芝跟何雨柱二人相跟着走进食堂,那两个女人看见张主任进来,热情地打着招呼,“张主任,你来了,快来坐。”

    其中一个女人让开自己坐的条凳,跟另一个女人挤到一张条凳上。

    张桂芝一眼瞅见何雨水,“雨水也来了。”

    “嗯,张——”何雨水刚一张嘴,张桂芝开口提醒道:“叫张姨,”然后转头对何雨柱说道:“以后不是正式场合,叫我张姨就行。”

    “我知道了,张姨您坐。”何雨柱明白张桂芝的好意,就坡下驴地称呼她。

    “雨水在看什么书呀?”

    “张姨,我在看杂志《小朋友》。”何雨水把手中的杂志亮给张桂芝看。

    “我看看,”张桂芝伸手接过《小朋友》,翻了几页,“咦,这个挺适合孩子们看的。在哪买的呀。”

    “哥哥给我买的。”何雨水小声回答道。

    张桂芝把杂志递给何雨水,说道:“柱子,没想到你肚子里还真有道道呀。”

    潘玉梅从何家回来,向张桂芝汇报整个经过,说,何雨柱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学完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课本,现在正在学五年级的课本。

    张桂芝大为惊奇,何雨柱这学习能力也太强了吧,她反复跟潘玉梅确认,何雨柱以前上没上过学,后来又翻了档案,才确信何雨柱确实没上过学。

    每次去上面开会,经常会谈到群众文盲率高达八成的这个问题,它让很多人头疼。

    早在四九年,就提出争取从五一年开始大规模地推进扫盲工作。但因为汉字笔画繁多,缺乏有效的识字方法而迟迟没能开展。

    这个时期,报纸、杂志跟各种书籍和课本都是采用繁体字竖版的方式,要把常用的汉字全都学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已经成年的人。

    “哪里呀,我也是瞎学的。这本杂志在为宝书局买的,在地安门外大街那边。这本杂志每周都有一期,妹妹跟我也是每个礼拜天去一趟。”

    “噢,”

    “不说这个啦,我给您算算刚才那笔帐。妹妹给我张纸,还有铅笔。”

    何雨水听话的从书包中拿出一个新作业本,还有一根已经削好的铅笔给哥哥。

    “张姨,你看呀,我是这样算的。

    一斤面粉能出六十个饺子皮,要是面和的好,我争取能出七十到八十个皮。

    以每人三十个饺子算,一斤面粉大约供两个半人吃,二十斤面粉大约就能供五十人吃。

    当然这是最大的数字,一般来说,应该做到四十五个人吃。

    面肉菜的价钱,已经说了,我在纸上写下来。”

    何雨柱哗哗地在纸上写了几行字,就把本子递给张桂芝看,张桂芝接过本子,仔细地算了一下,还真是那么回事。

    现在的人们肚量都大,二十个饺子刚好填饱,三十个就能吃得饱饱的,大肚汉吃上四十个和五十个也是常有的事。按每人三十个饺子计算,还是比较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