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之傻柱是个好人

第0085章 粮蔬轮作

    秦远川带着王守谦跟何雨柱进了村部,挥手打发了其他人,才坐下来细细地询问王守谦的来意。

    出发前,何雨柱跟许大茂打听过秦家庄的情况,据他讲,秦是村里的大姓,还有两三个小姓,差不多村里的事务都被秦姓人包圆啦。但秦姓人也不是一条心,几房人在分地时还闹过一场,幸亏村长秦远川镇得住场,把事情消弭掉。

    这些情况,何雨柱早已告诉了王守谦。刚才,秦家庄村长秦远川跟车把式马奎山的见面,让王守谦觉察到,秦远川一定走南闯北过不少地方,说话做事必定滑不留手,就留了个心眼。

    王守谦没有直截了当的说这次是来买菜的,而是说,轧钢厂扩建了,增加了不少工人,厂里也要买多些粮食跟蔬菜什么的,想着到乡下来瞅瞅,能否找个法子让轧钢厂跟秦家庄都能得到好处。

    秦远川听后无可无不可的,往烟锅里放了一撮烟丝,用手指压了压,擦燃一根火柴,把烟锅里的烟丝点着,一口又一口地嘬着,不大一会工夫,房间里满是烟雾。

    何雨柱见状,起身把房门打开一道缝,烟雾倏地从门缝中穿出去,瞬间消失不见。王守谦也不说话,双眼看向低着头的秦远川。

    等到一烟锅的烟丝消失殆尽,秦远川磕去烟锅的余烬,慢慢地说道:“王同志,估摸着你们打算从村里买些粮,买些白菜和萝卜吧。”

    “是的,秦村长。您老有什么见教?”

    “见教不敢当,我来讲一下秦家庄的情况吧。”

    “太好了,请讲。”

    “秦家庄差不多有六、七十户人家,大半都姓秦,还有些姓张的,姓李的,他们都是几十年前闹兵火的时候逃到我们村,在这里落下脚的。

    去年开春前,分田了,家家户户都兴高采烈的。我们村离城里不算远,村民们有了自己的田地,自然就打开了自己的小算盘。

    我们村原本就有不少地种菜送到城里,这会儿,有些人家就打起了种菜赚钱的主意。

    水浇地都是稻菜两季,种一季春稻,四月份播种,八月底收割,再种一季秋白菜,九月播种,十一月初收割。或者反过来,先种一季春白菜,再种一季秋稻。

    但我们村的水浇地不多,家里人数多的也就三亩多点,人数少的不到一亩。

    至于旱地嘛,种菜的那些人家最多拿出一半旱田种菜,其它的种麦子。不然的话,他们得买粮食交公粮。”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们村的秋白菜、水稻跟麦子,家家户户囤的多不多呀?”王守谦意识到自己原来想的有些偏差啦。

    秦远川摆摆手示意道:“王同志,我还没有说完,你接着听我说。”

    “现在吧,田地都分到各家各户啦,种什么,怎么种,完全是各家自己拿主意,村部管不着这一块。

    村部能管的也就剩交公粮啦,再有就是给村民讲解上面有什么新精神,做一下宣传,成立民兵队,保卫村子的安全这些事,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杂事啦。所以——”

    听到这里,王守谦跟何雨柱都听明白了秦远川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都是农户自己的主意,秦家庄的村部根本管不到。

    秦远川这番话的潜在含义就是,你们想要在村里买粮跟买菜,当然是可以的,但你们自己要和农户去谈,村部最多也就当个中人做个保,其它的无能为力。

    “这個——”王守谦沉吟了半晌,没有再说下去,他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局面,这和老区完全不是一回事。

    何雨柱觉得再和秦远川谈买粮买菜的事,肯定是谈不下去的,不如换一个角度了解一下秦家庄,况且自己还要解开秦淮如这个谜团。

    “秦村长,咱村有多少户是种菜的?多少户是种粮的?”

    “哟,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这么说吧,你可以说他们都是种菜的,也可以说他们都是种粮的。”

    秦远川模棱两可的回答,让何雨柱的头大了,怎么会这样?他想不明白。

    “秦村长,这个怎么说?”

    “咳,你们没见过,当然弄不明白。”秦远川瞅着脸上满是疑惑之色的王何二人,“我们村的大部分田地呀,原本都是住在这里的那户人家的。村里人只有很少的几亩旱地或者一亩田都没有,不得已,只好从那户人家租地种。

    但那户人家有个规矩,你租我的地,必须要按照我说的来干。粮食收获啦,就囤起来;蔬菜收获了,就有很多大车来给拉走啦,大家都说,那家人挣了很多钱。

    等到分地后,以前那块地怎么种,村里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法子种,那是因为大家晓得他家的法子能挣钱。”

    “这——”何雨柱更弄不明白啦。

    “得,我带你们去地头走走,边看边说,或许你们会明白。”秦远川没招了,看样子干说是弄不明白啦,还不如下田去见识一下。

    “好呀。”王守谦一口答应下来,他也没琢磨透秦远川说的意思,还是实地见识一下才好。

    走出村子,秦远川指着眼前那一大片正在翻耕的黄土地,“这一大片都是旱地,每年只种一季麦子。”

    “秦村长,为啥这里不种菜哪?”何雨柱疑惑的问道。

    “咳,没肥呗。老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我们村离城里有段距离,搞不来太多肥料,光靠村里那点哪够呀。”

    “那你们村的菜种在哪里呀?”不仅何雨柱很好奇,王守谦也同样好奇。

    “哎,你们跟我走,我带伱去看看。”

    秦远川领着他们走了不一会,远远地见到一大片或金黄或翠绿的田地,紧挨着一条玉带一样的河流。

    “看,靠河边的那块就是我们村的水浇地。”

    远远望去,金黄色的快要收割的秋稻田;白中透绿的待要编队出发的白菜田;绿莹莹的即将拔地而出的萝卜田;交错掺杂在一起,颇有随意的抽象之美。

    走到近前,秦远川指着一块金黄色的稻田,“这是秋稻田,春天种过一季春白菜。”

    “旁边这块白菜地,收过一季春稻。”

    “还有这里,这是挨着水浇地最近的旱地,收了一季小麦,才种的萝卜。”

    “再看这里,这儿的土太散了,捏不住,种土豆跟萝卜确实顶好的。春天一季土豆,秋季一茬萝卜,挣钱也不少。”

    王守谦和何雨柱跟着秦远川,瞅着他介绍的那一块块或黄或绿的田地,终于明白秦远川在村部说的那些话的含义,原来秦家庄的部分田地是一粮一蔬两季轮作的。

    怪不得秦家庄的村民既是种粮的,又是种菜的,不过是收获的时间不同罢了。

    瞅着这边满地的白菜,那边翠绿的萝卜缨子,还有那随风飘曳的低垂的金黄色稻浪,王守谦心中有了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