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之三清山

第59章 弼马温

    王阳明升职了,因为他在庐陵确实做的事情确实很漂亮,同时也解决了很棘手的问题。

    文官集团觉得人才难得,他对付起宦官集团来,真的也很好用。毕竟能证明刘瑾是坏人的他就是一个最好的铁证。所以王阳明火速升迁,被调往BJ。

    然而,此刻的王阳明彻底的扎根民众,从一系列的实际工作里开始做经验总结。并且把他的工作方法分享给许多有困惑的人。

    他教人静坐,不是坐禅,不是打坐,而是找到自己不安的因素,想办法找到自己的初心。一个人如果唤醒自己的良知,就是无敌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存天理,去私欲。许多被困在儒家规矩里的官员们一下获得了解脱,王阳明的名气越来越大。

    在他的鼓励下,许多人开始质疑程朱理学的局限性,以及不合理性,天天讨论朱陆之辩。这有可能会动摇当时的朝堂政局。但是学生们辩论也无可厚非,想做官必须是跟程朱理学战队的才可以,因为整个官场都是这个行为,你不敬酒是上不了台面的,上不了台面就没有话语权的。

    王阳明看透了这其中的因果,他觉得自己在京城会受到这些人和事牵扯。于是找来两位学生做辩论,自己一边和稀泥,一边明确的表示自己支持陆象山的学说,并且故意留下了书信。这让上位者们感到了威胁,这个人影响这么大,又公开反对程朱理学,这是当时八股文的圣经,也是信仰的主题。公开的有理有据的支持异端邪说,让掌权的大臣心下不喜。

    正德八年癸酉,王阳明四十二岁,二月回越城。十月至滁州,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游琅铘山水间。新旧学生大集滁州,教人静坐入道。

    这个记录里有个很明确的官职,管马。很闲,收了很多的学生,过的很自在。

    孙悟空闯地府,闯龙宫,然后事发了。地府无法隐瞒,因为强销死籍,这事情谁也瞒不得。使得兵器是东海的,去东海问了跟脚,发现猴子没有跟脚,就是个野猴子。那就趁机利用他报花账了。

    玉帝看着龙宫和地府报上来的损失,有些可笑。地府和龙宫敢这么玩,谁给的胆子。什么叫做量海的定海针没了,无法知晓海水深浅;什么叫做猴子乱改生死簿,账目都对不上了。叫审计部门去帮助他们理理账,帮助他们完善一下新的规则。

    随即给太白金星下旨,着太白金星去详细查询。太白金星于是去找地府和龙宫对峙,地府和龙宫知道他不好糊弄,不得不忍痛孝敬,于是这件事被压下来了。最后地府和龙宫偷鸡不成,反让天庭得了巨大的收益,于是,太白金星告诉玉帝,罚也罚了,孙猴子该奖啊。我看这龙宫和地府都有点怕他,不如弄到我们身边,将来也好控制这两大股势力。

    玉帝觉得有道理,就让金星下界去请。孙悟空被请上了天,一众势力以这个行为不符合天上的成仙流程为由,准备反驳,可是接下来金星的话让他们无话可说,孙悟空被封做弼马温,这官没有人愿意当。

    王阳明督马政期间四下里讲课,学生越来越多,从心即理到心无外物;从静坐到除私欲,再到致良知。眼看理论越来越完善。

    这些年的王阳明心情极好,从他的诗词里能看出来。在滁州林间睡醒写下《林间睡起》:

    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

    门径不妨春草合,齐居长对晚山妍。

    每疑方朔非真隐,始信扬雄误《太玄》。

    混世亦能随地得,野情终是爱邱园。

    次年带领着一众学生游山玩水在琅琊山写下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二

    滁流亦沂水,童冠得几人?莫负咏归兴,溪山正暮春。

    其三

    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其四

    池上偶然到,红花间白花。小亭闲可坐,不必问谁家。

    其五

    溪边坐流水,水流心共闲。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

    后来升任南京鸿胪寺卿,等去了南京上任更是悠闲自得,更是有山中懒睡四首:

    一、

    竹里藤床识懒人,脱巾山麓任吾真。

    病夫已久逃方外,不受人间礼数嗔。

    二、

    扫石焚香任意眠,醒来时有客谈玄。

    松风不用蒲葵扇,坐对青崖百丈泉。

    三、

    古洞幽深绝世人,石床风细不生尘。

    日长一觉羲皇睡,又见峰头上月轮。

    四、

    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却醒。

    醒睡两非还两是,溪云漠漠水泠泠。

    可见王夫子的弼马温生涯是游刃有余的,他和一众学生每日里谈经论道,教书育人。每日里吃吃睡睡,悠闲自得。

    孙悟空在天上做了弼马温,点清了马匹草料,认识了一众下属,走马上任。一众力士刷马的刷马,扎草的扎草。放马的放马,饮水的饮水。青储饲料该备的备,生病的马该治的治,怀孕的精心照料,发情的及时配对,精神不好的撵起来跑起提精神,撒欢的捉起来靠槽养膘,只几天就治理的井井有条。

    丙子年,受兵部尚书王琼推荐,着王阳明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王阳明辞官不受,回老家看望奶奶去了。为什么?因为那里很麻烦,盗匪并起,作乱日久。眼看已经无法控制了。

    王阳明也知道那个地方不好呆,吃苦受劳,不见得能讨下好来,况且这种地方,多是各方朝廷的势力利益交叉之地,多是因为大人物养寇自重导致匪寇做大不受控制。如果贸然上任,肯定要受到各方的掣肘。自己还是忍一忍的好,能躲过去,就躲过去吧。

    天上,玉帝接到奏报,那弼马温嫌弃官职太小,已经辞官下界回老家去了。太白金星说:“不知道哪里来的独角鬼王,建议他做个齐天大圣。这厮倒也愿意,就自己拉了个旗子。真的要做齐天大圣。”

    玉帝道:“不知道天高地厚。赶紧派人去给抓回来吧,这是要翻了天了。”

    王守仁接到一道圣旨:即地方有事,王守仁着上紧去。不许辞避迟误。钦此。

    王阳明,既然地方上不太平,就赶紧去上班去。不允许辞职,找借口,不能拖延,不要误事。赶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