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当嫁

第六十二章:离开

    四季变迁,时光荏苒。

    两年的时间,在谢嬷嬷的身上没有任何的变化,但在姜南和安宁的身上却有了质的改变。

    姜南已摆脱了少女的稚气,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名门闺秀。

    安宁也从一个只会吃奶的小婴儿,长成了一个能跑会跳,还知道拿糖给姜南吃的小孩子。

    “姑娘,吃糖,可甜了,祖母特意给安宁买的。”小安宁把小手在姜南的面前打开,掌心躺着一块琥珀糖。

    “我不喜欢吃糖,小安宁代劳可好”,姜南把糖放入小安宁的口中,小安宁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姑娘怎么会不喜欢吃糖呢,糖明明这么甜。”小安宁不解。

    姜南望着安宁只是笑。

    两年前,墨尧带姜南去灵隐寺的第二天,他们便返回了平川县。

    墨尧把思南县的一切事务,交给朝廷派来的大臣后,便回京复命,同行的还有大哥姜恒,萧承山和林汐语。

    不知不觉,思南县的那场灾难已过去两年,思南县经过两年的重建,已经焕然一新,百姓也都住进了新的房舍,开始了新的生活。

    只有思南县城正中的那个墓碑,刻着因那场灾难而牺牲的英雄人物,供思南县的百姓日日所祭拜。

    当年被接到平川县的那些孩子和妇人,有些被亲人寻回,有些则留在了平川县。

    姜家出资在平川县建了一处书院和善堂,让无家可归的孩子和妇人有书可读,有家可归。

    经过两年的发展,书院的学子已有上千人,很多外乡之人,慕姜老太爷之名,前来书院读书进学。

    善堂里也被那些失去亲人的妇人,打理的井井有条。妇人们洗衣缝补,孩子们嬉笑打闹,思南县的那场阴影,渐渐的在她们心中消散。

    谢嬷嬷亲手把安宁带大,舍不得安宁,认了安宁做孙儿,谢氏便放了谢嬷嬷一家的身契,安排谢嬷嬷一家管理善堂事务。

    姜南把今日带来的吃食和布料等物,拿给谢嬷嬷:“这是侯爷从京城带来的,是京城的特产,让孩子们也解解馋。”

    墨尧两天前重来思南县,为思南县的百姓和官员,带来诸多的福利和嘉奖。

    也给姜南带来了许多的京城特产。

    谢嬷嬷知道,姑娘这回也要离开姜家,随侯爷回京了。

    谢嬷嬷爱怜的抚着姜南的青丝:”姑娘这次离家,嬷嬷日后恐再无机会见姑娘,姑娘一定要好好的。“

    “嬷嬷也要好好的,我会回来看嬷嬷和小安宁的。”

    谢嬷嬷点头,亲自送姜南出了善堂。

    善堂外,十四岁的姜煜比姜南还要高上半头,看姜南出来,把姜南扶上马车:“妹妹还想去哪里看看,二哥今日奉陪到底。”

    姜南望着姜煜笑:“二哥,你今日又逃学。”

    姜煜闻言,斜倪了姜南一眼:“二哥今日可是舍命陪君子,你居然还不领情。”

    “等你到了京城,再想让二哥陪你,可还找得到二哥的身影。”姜煜冷哼。

    姜南逗姜煜:“京城是没有二哥,可京城有大哥呀,让新晋的榜眼陪妹妹逛街,可比二哥有面多了。”

    大哥姜恒于去年参加春闱,被皇上钦点为榜眼,如今在翰林院任职。

    姜煜也不着恼,朝着姜南“嘿嘿”一笑:“妹妹到了京城,可别忘了写信邀二哥去看你,到时二哥在陪妹妹逛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是想自己去京城玩耍一番吧,姜南也不揭穿姜煜,笑着坐在马车里,由姜煜骑马在一旁,护送着回了姜府。

    姜府里,母亲谢氏正在为姜南收拾行囊。

    把这几本书带上,行路枯燥,阿南可用来打发时间,阿南爱吃的桂花糕,厨房可有预备上,如今已是九月份,越往北走,天气就越冷,披风可装进了行囊。

    谢氏把丫鬟支使的团团转。

    母亲这是心中不舍,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心中的不安吧。

    姜南看着,上前拉住了忙碌的母亲:“娘,这些都有丫鬟打点,女儿陪娘说说话吧。”

    谢氏依言和姜南坐在了茗婉居的太师椅上,姜南亲自给母亲沏了盏热茶,放入母亲的手中。

    “娘,女儿去京城个一年半载,还会回来看娘和爹爹,祖父的,娘不用感到心中不安。”姜南安慰谢氏。

    谢氏闻言摇了摇头:“娘知道你孝顺,你回墨家认祖归宗之后,便安心在墨家生活,在你父亲,母亲面前尽孝,莫要再想着回平川县。”

    “娘知道你过得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娘便知足了。”

    谢氏又把自己的安排,给姜南解释:”吟夏是姜家的家生子,还有老子娘在湖广,娘便做主把她留在了姜家。“

    “知秋是孤儿,无依无靠,娘便做主,让知秋随你进京,有个熟悉的人在身边服侍你,娘也安心。”

    什么都为姜南考虑到了,姜南心中不舍,撒娇似的靠在了谢氏的肩头。

    谢氏搂着姜南,悄悄红了眼眶。

    姜煜看着母亲和妹妹,也眨了眨眼睛,悄悄吩咐小厮把姜南的行礼装上了马车。

    待墨尧和姜皓康从思南县归来,姜老太爷亲自设宴,为墨尧和姜南送行。

    都是一家至亲,便没有讲究男女大妨,姜老太爷坐了主位,左手边坐了墨尧和姜南,右手边坐了姜皓康和谢氏,姜煜坐在了姜南的旁边。

    墨尧端起酒杯向姜老太爷和姜皓康夫妻敬酒:“墨尧多谢老太爷对墨家的救命之恩,多谢姜六哥和嫂夫人对南儿的抚育之恩。”

    姜煜凑到姜南的耳边:”你父亲还真是个人物,既有手段,又有能力,连我都中了他的算计,祖父和父亲肯定也会被他忽悠的,心甘情愿让你随他离开姜家。“

    姜南抿了嘴笑:“墨尧回京后不久,就派墨典和墨方给姜煜送了个小马驹,据说是纯种的汗血宝马,姜煜欣喜异常,自此就不在反对姜南离开姜家了。”

    第二日,天空刚刚泛白,姜南就在祖父和姜皓康,谢氏,姜煜的目送下,登上了马车,离开了思南县。

    知秋往姜南的身后垫了个软枕:“姑娘,墨典说我们要先走陆路,在走水路,要走一个多月才到京城,也不知京城是什么样的,……”。

    马车在知秋的絮絮叨叨中,离平川县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