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战歌

第23章 整编特训

    半个月之后,去长安陪李儇打台球的刘瑧带着六十副铁甲返回了乡兵团。

    当陆沉、秦俊威等人看到反射着阳光的铁甲,顿时个个面露喜色,爱不释手。

    如今的乡兵团,大家装备的还是乡兵团筹建之初卜安明弄来的皮甲,但是在经过一系列的剿匪行动之后,已有不少人的皮甲出现了破损,急需修补更换。

    刘瑧带回来的这六十副铁甲,不仅刚好可以用于更换破损的皮甲,还能使乡兵团的战力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刘瑧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将铁甲发下去,而是组织了一系列的测试考核,开始着手乡兵团的整编。

    首先,刘瑧从现有的两百名乡兵中挑选了五十三人,成立了一支铁甲特战队,由秦俊威担任队正、马光元担任队副,而自己带来的铁甲大部分都装备给了这支铁甲特战队。

    剩余的几副铁甲,刘瑧自留了一副,其他各队队正、队副也都分别领到了一副。

    除了铁甲特战队之外,刘瑧还挑选了二十一人,成立了一支侦察特战队,由陆沉担任队正。

    侦察特战队主要任务不是作战,而是搜集军情。

    毕竟前世身为特种兵的刘瑧,深知情报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情报不准,必胜之战也能失败;情报准了,必输之局也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剩余的一百二十六人,又被刘瑧分成了四队。

    其中一百二十人作为常规战力,分别由龚骐、苟大为、娄宝担任队正,各领四十人,王开胜则在龚骐手下当了队副。

    另外六人则作为通讯兵兼亲兵卫队,日常跟随刘瑧左右,由柏程担任火长。

    柏程虽然从队正被降级成了火长,但因为能够跟随在刘瑧左右,实际地位还在其他几个队正之上,倒也没什么怨言。

    而且刘瑧也向其承诺,等通讯兵扩充之后,到时再恢复其队正之职。

    按照刘瑧的想法,若将乡兵团比作一个人,那么苟大为、娄宝、王开胜所领的一百二十人就是乡兵团的身躯,铁甲特战队是乡兵团的拳脚,侦察特战队是乡兵团的耳目,而自己则是乡兵团的大脑。

    整编完成之后,刘瑧又开始了对乡兵的特训。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特训首先是从六名亲兵开始的。

    “这是我找工匠专门打造的军号,今后行动,要以军号为准执行。”刘瑧说着,拿出了两把黄色的铜制军号。

    在大唐,没有电话,没有无线电,战场上传达命令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只靠着擂鼓进兵、鸣金收兵这样的操作,并不能非常准确且有效地传达命令。

    尤其是战鼓体型巨大又笨重,不管是搬运还是使用,都极为不便,稍有不慎就容易影响战局胜负。

    但是军号就不同了,不仅体积小巧,声音传播范围也广,实际使用效果会比战鼓更好。

    还记得前世的时候,无数先烈便是在嘹亮的军号声中,一次次发起了对敌人的进攻,为亿万同胞打下了一个太平盛世。

    甚至于到了最后,军号声都成了敌人的噩梦,搅得他们寝食不安。

    小小的一把军号,在刘瑧眼里更像是一把神兵利器,能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刘瑧此前去长安的时候便特意找工匠打造了两把军号,用一把,备一把。

    不过现在乡兵团里除了刘瑧之外,还没有人会吹军号,所以两把军号都被拿来用于训练了。

    柏程等人见这军号造型怪异,都有些稀奇,对于如何用这军号指挥乡兵行动,则是更加无法理解。

    很快,随着刘瑧的特训开始,乡兵团兵营中便传出了时断时续、杂乱无序的军号声。

    这引得一众乡兵纷纷侧目,都搞不明白刘县尉在搞什么。

    由于军号声音传播广,在周至县城中都能听的到。

    城中百姓初次听到军号声的时候还有些慌乱,以为是山匪来袭。

    得知是刘瑧在练兵之后,安心之余又纷纷猜测,这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又有什么作用。

    又过了几日,军号声渐渐变得清晰嘹亮起来,时而高亢,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如人言语一般。

    就在人们渐渐习惯了军号声的时候,人们发现军号声的出现开始有了一些规律。

    比如日出、日落的时候必会有军号声响起,这时候的军号是一般都比较舒缓,仿佛有人在叫你起床或让你休息。

    周至县的百姓们也渐渐习惯了在军号声中开始一天的劳作,又在军号声中回家休息。

    又比如到了吃饭的时候,军号也会按时响起,仿佛在提醒你该吃饭了。

    当然军号声也有比较急促的时候,一般这种时候靠近乡兵团的兵营的话,便能听到兵营中传来的阵阵杀喊声。

    不过军号也不都是在白天才会响起,有时候也会突然在深夜吹响。

    城中的百姓们还好,对于时不时响起的军号声早就习惯了,但对于一众乡兵们来说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紧急集合的军号声响起,所有人都必须在第一时间穿戴整齐,到指定地点集合。

    若是有谁没能在限定的时间内穿戴整齐列队集合,不光自己要挨罚,所属的那一队包括队正、队副在内的所有人也都要挨罚。

    虽然在刘瑧看似有些变态的特训之下,一众乡兵哀嚎连连,但特训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仅仅用了不足一月的时间,乡兵团上下都能做到按军号命令行动,令行禁止。

    除了军号之外,刘瑧还增加了一条新的规矩,那便是每次吃饭前各队都要在各自队正的带领下唱一首军歌,哪队先唱完了或是哪队唱歌的声音更大,哪队便可以先去吃饭,其余各队则要继续排队等待,等前面的人吃完了才能吃饭。

    按刘瑧的说法,饭前唱军歌是为了历练大家,提升大家的士气。

    对于刘瑧的说法,其他人都觉得还好,只有柏程他们六个刘瑧的亲兵却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纠结之中。

    作为刘瑧的亲兵,他们六人本是所有乡兵们羡慕的对象,但是自从饭前唱军歌的规矩执行之后,柏程他们几乎每次都是最后才能吃饭。

    原因无他,只因他们人太少罢了。

    比唱歌声音,六个人吼破嗓子也比不过别的队四五十号人。

    比唱歌时间,明明是柏程他们先开始唱的,但往往等别的队一开口之后,轻轻松松便将柏程几人的歌声给硬生生拐跑了。

    因此柏程几人每次都要等到别人都吃完了,他们才能去吃,而那个时候留给他们的多半就只有残羹剩菜了。

    柏程找刘瑧诉苦,刘瑧却让他自己想办法,毕竟他也是和几个亲兵一起最后才去吃饭的,不能坏了自己定下的规矩。

    除此之外,乡兵团还开了一个读书班,要求全体乡兵除了正常的训练之外,都要去读书班学习读书认字。

    为此刘瑧还特意花重金请来了两位夫子,专门负责教乡兵们读书认字。

    这一举动不仅让乡兵们叫苦不迭,就连卜安明也觉得刘瑧有些多此一举。

    刘瑧却道:“兵不通文,不识将令,何以为战?”

    好吧,你说的对,你说的都对!

    反正卜安明心中早已看开了,他刘瑧爱怎么折腾就去折腾吧。

    以前只觉得这家伙是想过把将军的瘾,现在看来他是真把自己当将军了。

    就在一众乡兵在刘瑧的特训之下相爱相杀的时候,刘瑧也如约将抄没的梁明富家产遣人送去了长安。

    不过送去的钱帛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大多数还是房产、商铺和田产。

    这些东西变卖了换钱也是异常麻烦的事情,卜安明忙碌了许久也才处理了几处而已,既然田令孜想要,刘瑧便索性全都送去给他了。

    出乎意料的是,田令孜收了梁明富的家产之后还回赠了刘瑧一样礼物,是一杆通体用陨铁打造的长枪,名为银月。

    乡兵团中的长枪均为木杆,刘瑧用的并不顺手,早有意找工匠单独打造一杆。

    不料田令孜送来的这杆银月枪,不论长短、样式,还是重量,都正合刘瑧心意,当即爱不释手,日日操练起来。

    也因为这杆银月枪,刘瑧渐渐有了一个“银月将军”的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