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战歌

第12章 宣州书院

    乌江阻击之战打的异常顺利,渡江而来的万余淮南兵马死伤过半,其余皆降。

    至于未渡过乌江的另外两万大军,则在吕用之的带领下,仓皇逃回了扬州。

    甚至在乌江之战结束的第二天,吕用之还派了信使到和州,请求罢兵议和。

    “哈哈……吕用之气势汹汹而来,不曾想这么快就要和我罢兵议和了。”刘瑧笑道。

    “此乃上位之威!”众人纷纷附和。

    虽然淮南大军有三万,但众人都料到吕用之绝不是刘瑧的对手,却不曾料到这么快对方就认输了。

    “对方既然要罢兵议和,那诸位一起议一议,该要些什么好处才行。”

    刘瑧已经决定暂时不会攻取淮南,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会轻易放过吕用之。

    上次为了让高骈打消攻打和州的念头,刘瑧花了二十万缗。

    这一次,刘瑧一定要让吕用之连本带利都还回来。

    “跟吕用之多要些钱帛!”

    “还是多要些粮草才是!”

    “军中器械有缺,还是要器械为好!”

    众人意见不一,但没有一个人质疑能不能顺利拿到想要的东西。

    “我觉得,钱帛可以要,粮草也可以要,军械更可以要!一句话,这些东西,我都要!”刘瑧大笑道。

    很快,孙储就草拟了一份赔偿清单,经刘瑧审阅后交付淮南信使去了。

    数日后,信使回到扬州,吕用之看了刘瑧要求的赔偿清单顿时大怒。

    二十万缗钱、二十万石粮草、两万件军械和两百车铁矿石和制造火药的原料。

    “这……这简直就是匪徒行径!”吕用之骂道。

    谁知那信使见状,又道:“对方还有言,称若不能足额交付赔偿,刘瑧便要亲率大军顺江而下,炮轰扬州。”

    听闻此言,吕用之顿时慌了。

    飞雷炮的威力他没见识过,但是迫击炮的威力他已经见识过了。

    可是据下面的士卒所言,迫击炮的威力还不如飞雷炮。

    最关键的是,不管是飞雷炮还是迫击炮,都是远程火器,就是最好的弓弩射的也没有这些火炮射的远。

    刘瑧一旦率兵顺江而下,扬州必危。

    “快,去告诉刘瑧,他要的东西,我都答应了!他不许再来扬州!”

    虽然刘瑧要的东西不少,但吕用之也不心疼,反正又不用自己掏钱。

    当刘瑧得知吕用之答应了自己的条件之后,总算满意地率军返回宣州了。

    此次驰援和州,不仅测试了迫击炮的实战效果,还获得了许多赔偿,可谓大获全胜。

    相信经此一战之后,淮南兵马应该能安分很长一段时间。

    要是吕用之又想不通了,刘瑧也不介意趁势拿下淮南,大不了多造点儿火炮就是了。

    回到宣州之后,刘瑧去视察了一下宣州新开办的书院。

    自从刘瑧将开办书院的事情交给孙储之后,他一直忙于其他的事情,还没有怎么正经来过。

    如今没了淮南大军的虎视眈眈,正好看看办学的进度。

    不多时,刘瑧在孙储、许正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宣州城西的书院门外。

    书院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宣州书院”四个大字。

    进了书院,里面又被划分为授业馆、藏书阁、清风斋、操演场四个区域。

    “上位请看,这里是授业馆,用于平日授课,共有大小教舍十五间。”孙储领着刘瑧四下参观。

    按照刘瑧的要求,所有的教舍都是南北通透的大通屋,不仅光照充足,空气流通也很好。

    毕竟现在没有电灯,若是光照不足,非常影响授课。

    空气流通不好的话,学生也容易生病,就算不生病也容易缺氧犯困。

    不过由于目前的学生数量不是很多,近半的教舍都处于空置状态。

    看过了授业馆,刘瑧又来到了藏书阁。

    藏书阁是一栋两层的小楼,每一层的面积约有五六百平米,两层加起来也不过千余平面积。

    这个藏书阁对刘瑧来说实在是小的可怜,但以目前的藏书量来说,却也足够了。

    一楼主要放的都是一些杂谈书籍,虽然都不是什么经典,但还是在刘瑧的要求下悉数收藏了。

    二楼放的则是大唐读书人们必看的一些经典书籍和刘瑧编纂的教材。

    总体来说,藏书阁虽小,但基本的功能是已经有了。

    “上位请看,这里是清风斋。”孙储又领着刘瑧来到一处大院之中。

    “左边是食堂,平日里师生都会在此就食。右边是供师生休息的房舍。”

    刘瑧进去看了看,食堂面积挺大,一次性容纳数百人就餐不成问题。

    食堂的厨子也都是专门聘请的,厨艺有一定保障。

    不过看着食堂里提供的饭菜只有各种汤水和烤肉、烤饼一类的,刘瑧摇了摇头。

    之前由于忙着其他的事情,铁器又实在过于珍惜,刘瑧一直没有刻意去推广炒菜,如今却可以在书院食堂先试试了。

    看过了食堂,刘瑧又来到右边的宿舍。

    这里分出了两个院落,小一些的院子是书院各位夫子的宿舍,大一些的院子则是学生们的宿舍。

    因为有专人打扫清理,宿舍都还算干净整洁,各位夫子都是一人一间,学生们则是十人一间的大通铺。

    最后,刘瑧一行人来到了书院最深处的操演场。

    所谓操演场,实际就是刘瑧按照前世的模样打造的一片操场。

    外围是一圈铺了煤渣的跑道,中间则是一片空地,操场旁边还有一块专门的空地搭建了一些简易的健身器材。

    此刻,书院中的夫子和学生都集中在操场上,正做着刘瑧传授的广播体操。

    片刻之后,众人做完了广播体操,重新列队站齐。

    见刘瑧来了,一众夫子和学生都纷纷行礼。

    刘瑧点点头,又上前与一众夫子和学生闲谈了几句。

    如今的宣歙书院刚刚开学数月,只有十余名夫子和二百三十八名学生,不算多,但也不少了。

    十余名夫子都是宣州左近的一些秀才,当初在刘瑧的威逼利诱之下才来了书院当夫子。

    书院正式开课之前,刘瑧还专门对这些夫子做了培训,教授了他们拼音。

    所幸这些秀才都是聪颖之辈,拼音虽然对他们来说有些怪异,但经过月余学习,也都悉数掌握了。

    至于学生的来源,则是五花八门,官员、商贾、工匠、农夫之子皆有,但都是通过测试之后才入学的,年龄都在八岁至十三岁之间。

    唯一让刘瑧觉得有些缺憾的,就是书院的学生和夫子都只有男性,而没有一个女性。

    大唐风气虽然开放,但女性终究还是不能随意抛头露面的,尤其是到大多都是男子的官学之中读书学习,更不为人接受。

    这一方面,刘瑧觉得还需要再慢慢改变才是。

    毕竟伟人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

    总体而言,宣州书院能够办起来,刘瑧的新人才培育计划就算成功了一半。

    至于其他的问题,再慢慢调整、修改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