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战歌

第45章 印制纸币

    入不敷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源节流了。

    不过节流这对于现在的刘瑧来说却有些难办。

    目前开支最大的几项分别是蔡州的三十万难民,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冶铁高炉和兵器厂,还有就是金陵军事学院和各地的书院。

    三十万难民是出于对江淮的期望才来的,换句话说这些人是来投奔刘瑧的,刘瑧要是不管他们了,那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他,这些人是不是会造刘瑧的反?

    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冶铁高炉和兵器厂关系到刘瑧新式武器的研制,如果停下来了不仅前期的花费全都浪费了不说,自己也将失去火器的优势。

    金陵军事学院则是自己掌控江淮,乃至整个天下的重要一环,决不能半途而废,各地书院则更是为刘瑧在培养所需的各种人才,更不能关闭。

    节流不成,那就只有开源了。

    朱全忠和秦宗权大战,肯定需要不少火器,刘瑧可以拿飞雷炮去换钱粮,但这还需要时间。

    刘瑧还可以增加江淮各地的赋税,这样倒是能快速积累一批钱粮。

    只是一旦这样做了,相当于是在拔苗助长,不仅对江淮百姓是一场灾难,对刘瑧来说也会埋下隐患。

    节流不成,开源也难,刘瑧感觉陷入了死循环。

    “许正,去请孙储和袁袭过来!”

    既然想不出好办法,刘瑧只能求助于自己的智囊团了。

    很快,孙储和袁袭便联袂而来。

    见礼之后,卜安明又将府库钱粮入不敷出的事情向二人讲述了一遍。

    “事情就是这样,各位可有什么好主意?”

    郑畋当初虽评价孙储无治世大才,但自从孙储辅佐刘瑧以后,贡献颇多,刘瑧没主意的时候很喜欢找他聊聊。

    袁袭跟随刘瑧不久,但心思活络,也是个合格的谋士,所以刘瑧将他也留在了身边。

    再加上卜安明,刘瑧相信有他们三个在,怎么着也能想出一个办法来。

    “入不敷出,只是府库而已,但江淮百姓则还是富裕的。若是能将百姓富裕的钱粮调动起来,则万事无虞。”

    孙储知道开支最大的那几项都是刘瑧十分看重的,想让刘瑧停下来比杀了他还难受,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

    “如今开支巨大,不如暂且提高税赋,待这阵过去之后再恢复。”

    在袁袭看来,府库没钱没粮了,从百姓手中拿就是了,根本不需要考虑太多。

    这也是大唐许多文人士子和豪强的观念。

    “冒然提高税赋是杀鸡取卵,绝对不行!”刘瑧拒绝的很果断。

    没钱了就找百姓要,来钱是很快,也很爽,但这样的行为就是在杀鸡取卵,迟早搞死自己。

    “或许可以朝民间筹借?”当初在周至县,卜安明为了剿匪就跟县里的富户们筹借过钱粮,如今这也是一个办法。

    “这是个办法,但也只能解决一时,不能长久。”

    要论现在江淮最大的富户,那肯定得是刘瑧了,但这也仅仅只是针对他来说,放在江淮二十三州,那些钱就没有多少了。

    “孙先生刚才说,若是能将百姓富裕的钱粮调动起来,则万事无虞,不知可有什么办法?”刘瑧问道。

    其实孙储、袁袭和卜安明的办法,都是取财于民,只是方式方法有些不同而已。

    “可以铸造铜钱。”孙储犹豫了一下,才略微有些小声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铸钱?!”卜安明和袁袭都是一惊,刘瑧心中则是豁然开朗。

    “此举不妥,上位并无铸钱之权,若私自铸钱,不免遭受非议,甚至引来祸端!”卜安明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在下觉得倒是可行!上位镇守江淮二十三州,为天下之最,只是铸钱之权,大不了上书一封,要来便是!”袁袭也觉得这是个极妙的主意。

    “说的轻巧,此事谈何容易!”卜安明反驳道。

    一时间,两个人各持己论,谁也不服谁,倒是提出这个建议的孙储默不作声。

    一旁的刘瑧也是神游天外的模样,丝毫不在意卜安明和袁袭的争论。

    “上位,万万不可私铸铜钱啊!”见说服不了袁袭,卜安明直接劝说起了刘瑧。

    可以说刘瑧是卜安明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可不愿刘瑧因为一时之困,走错了路。

    “啊?你说什么?”刘瑧一阵恍惚,根本没听见卜安明的话。

    “万万不可私铸铜钱,否则一定会引来祸端!”卜安明又说了一遍。

    “没错,铸造铜钱的确不合适。”

    刘瑧的话让卜安明心中一喜,袁袭有些震惊,孙储则是不解,刚刚上位的表情明显就是更中意这个建议的。

    不过下一刻,刘瑧的话又让三人一起呆若木鸡:“铜钱的铸造成本太高了,而且使用也不方便,印制纸币更好。”

    “纸币?”三人一头雾水。

    当然一头雾水了,历史上的纸币正式出现,也是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这时的人们根本没有纸币的概念。

    “纸币,就是用纸张制作的钱币,比铜钱更容易制造,用起来也更方便。”刘瑧解释了一句。

    其实就算是铜钱,在大唐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更多的时候大家交易时会选择用绢帛来代替。

    即便是富饶的淮南,这种情况也依旧如此。

    但三人还是有些不理解,容易脏、更容易烂的纸,怎么能够用来当做钱币使用。

    刘瑧也懒的解释那么多,等把纸币造出来之后,相信大家自然就能理解了。

    打发走了智囊团三人组之后,刘瑧立即开始了纸币的制造工艺研究。

    想要制造出合格的纸币,所需的材料主要是变色油墨、无酸纸和凹版印刷机。

    变色油墨并不算难,虽然有些材料现在并没有,但也可以找到一些替代品。

    不过变色油墨的主要功能还是为了防伪,刘瑧相信以大唐的制造水平,短时间内绝不会有人能仿制出自己印制的纸币。

    对拥有“百科全书”的刘瑧来说,调配出无酸纸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而且之前为了印书,就已经建造了一座造纸厂,如今只要改造一下工艺就可以了。

    原本刘瑧打算采用前世使用的纸币材料,但是其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长绒棉,江淮地区并没有那么多的这玩意儿,最后还是选择打算用无酸纸。

    至于凹版印刷机,对刘瑧来说反而是最困难的。

    毕竟现在的制造水平还没有达到特别高的水准,想打造一台凹版印刷机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非常感谢快乐小子、昆曲、一船明月、书友9472几位小伙伴的月票和推荐票!~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