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怎么成辽王了

第三十五章 想必不会吝啬吧?

    童贯怒道:“玉帝托梦传授足球?简直一派胡言。”

    赵桓开口了:“踢球对练兵有用,起码可练体力。我去京营,正是听到了高柄的话,对京营从绝望到燃起一线希望。”

    赵佶不敢一口咬定所谓足球铁定不是玉帝传授的。

    毕竟,他自称玉帝长子转世,却无法上天宫去询问玉帝。

    如今怎么办?

    赵佶一阵脑壳疼。

    处置许松吧,那足球对练兵或许真有些用处呢?

    太子向来饱读经典,知书达理,谦恭礼貌,从不胡乱说话。

    他都给许松说话了,想必那足球真能锻炼士卒体力?

    “斗胆请陛下借一步说话,防止泄露京营练兵要诀。当然了,若陛下不想多出几万可以伐辽的精兵,马上命人将我关入大理寺牢狱。”

    许松不觉得人多嘴杂的殿堂能讨论要事。

    赵佶寻思片刻,让大理寺审判处死许松并无用处。

    因为此人居然并不反对伐辽,也不抖露他帮童贯掩饰血书的事。

    相反,若此人在练兵上有些作用,留下来便可襄助伐辽。

    赵佶太想获得丰功伟业了。

    他令西军征夏也算有些斩获。

    再伐辽成功夺回幽云的话,去封禅泰山便畅行无阻了。

    他做梦都想当个名垂万世的圣明皇帝。

    “官家不可,此人伶牙俐齿,满口惑众妖言。”童贯只想尽快杀了许松。

    赵佶拉下脸:“我难道分辨不出蛊惑妖言?”

    童贯不敢再阻止。

    赵佶当即屏退其余人,留下童贯、杨戬和许松。

    可是折腾到现在天黑下,他肚子饿的咕咕叫。

    换成一般事,赵佶早就吃御宴去了。

    但他身为文艺道君皇帝,却非常喜好武功伟业,关乎京营练兵的希望,叫杨戬去张罗一些点心过来填肚子。

    有花糕、糍糕、顶皮酥、玫瑰饼、蜜枣儿、肉饼、天花饼,一盆五味绿豆粥。

    许松肚子也饿了,看到童贯坐到御案旁边吃,也不管赵佶、杨戬尚未招呼,迈步过去,拿起一块肉饼吃起。

    童贯咬住肉饼的嘴巴张大了,匪夷所思的看着这货。

    小子,敢情把皇宫当成在你家里?

    赵佶也微微惊讶,此人的胆量前所未见。

    官家没请你吃,你就吃上了?

    虽说赵佶向来宽容,乃至纵容大臣和内宫,不代表什么人都能在其面前无礼。

    “陛下,我跟你一样肚子饿了,吃块饼,想必你不会吝啬吧?”许松大口吃饼,还没忘记抨击一下:“哎,这饼也太难吃了,还不如我自己炕的。”

    “你吃,边吃边说,怎么练兵会有实效。”赵佶身为官家总不能阻止许松吃饼,落个吝啬的恶名。

    许松站前案前,严肃的道:“陛下知道高太尉练兵为何会荒废京营吗?这是因为他对陛下过于忠心。”

    “怎么说?”赵佶大感惊奇。

    今日几乎所有人都在攻击高俅,唯独被揭穿身份的许松,反而说高俅忠心。

    “真是胡说八道。”童贯皱紧眉头:“练兵不好怎么可能是因为过于忠心?”

    许松被童贯瞪了一眼,故作畏怯,用怯怯的口气道:“因为高太尉宽厚仁爱,对将士们友爱体贴。

    他并非为了获得将士们的喜爱,而是因为,他受到陛下的委派当殿帅,就得忠诚于陛下,行事要为了陛下是否获得军心。

    如果他过于严厉的惩罚操练不勤的人,不但他失去军心,还连累陛下失去军心。

    京师禁军的拥护何其重要?

    高太尉不希望看到军中普遍对陛下不满,才过于宽容,乃至放纵,以彰显陛下宽厚仁爱,体恤将士们。”

    赵佶不悦道:“确有几分道理,然而禁军不能参与大战,剿灭一些山匪流寇尚且困难,高俅难辞其咎。”

    许松已在京营不少天了,根据掌握的情况,京师禁军的核心问题是受到文官把控,没有内在驱动力,没有军魂。

    因为大宋文官服务皇帝,而非服务兵事,出发点不同,过程和结果当然南辕北辙。

    文官遵从经典之学,一心修出好的品质和道德,真做到了,在为人当官处事上或许有些用处。

    可在兵事上,战力决定胜败,而不是仁义礼智信决定胜败。

    某种意义上,出身苏轼书童的高俅算文官,而非武将。

    但这种话,许松自然不能和赵佶说。

    “练兵并非军纪严厉就好,也不是宽纵将士们就能团结,而是两手都要抓。

    其实高俅任殿帅,能调和各方矛盾,起到足够的团结作用。陛下知人善用,眼力不俗。

    关键是京营缺乏另一手,少了严抓操练的狠人。

    禁军嘛,总该有几个殿帅的副手,不怕得罪人,严厉督促操练,惩罚懒惰者,奖励勤奋者。

    再结合踢球锻炼体力作为基础,练出一些样子,外出历经战事淬炼,假以时日,京营或许能出一支精兵帮助伐辽。”

    许松只谈军纪问题。

    赵佶看向童贯。

    童贯不情愿的同意:“是正理,京营的确要任用几个狠厉的副帅,不然高俅温吞水,成不了事。伐辽紧迫啊,指不定就在两三年。”

    赵佶揉揉面额,微微点头。

    童贯道:“可从西军抽调几名干将,作为高俅的练兵副手。”

    赵佶眯起眼盯了他一下,淡淡的道:“西军自有重任,此事我已有计较,可从京营将领,或者殿前诸班诸直将领中选拔。”

    许松谈起高俅副手,当然不是自己上去。

    那肯定不行,资历、经验等等相差甚远。

    “练兵除了将帅驱动,更重要的是调动士兵的内在驱动力,令人乐意操练,愿意上阵打仗。”

    许松抛出了真正的目的。

    童贯反问:“如何调动所谓的内在驱动力?”

    “不难,给他们喜欢的、想要的作为诱饵,内驱力的要点不在将官,而在于士兵们自己。”许松敷衍道。

    若能激励世人的内驱力,任何时代都是兵事上的顶层高手。

    强军便是内驱力强劲,征战奋勇的军队。

    “内驱力?蕴意倒是丰富。无需将官鞭策,士卒驱动着自己操练、征战,问题是你能做到吗?”

    赵佶若有所思,目光含着期望。

    许松主动引导话题到现在,等的就是这个,微笑着道:“当然,让那些懒猪跑起来踢球,不正是调用了内驱力?”

    踢球是怎么回事,赵佶仅仅听到,想象不出具体情形,闻言不禁想要亲眼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