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置初

第四十八章 拜师张三丰

    在欢声笑语中,众人尽情享受了这一刻的欢乐时光,却也担心过多打扰姬云休息。或许是这一日头脑风暴、用脑过度,姬云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梦乡。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为他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银纱。夜色渐深,一天便这样静悄悄地流逝。

    经过一夜的休息,姬云的体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他已经能够自由地行动,尽管脸色仍带着些许病态的苍白。朝阳初升,温暖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为他带来了一丝暖意。他原本想要活动一下手脚,舒展一下僵硬的身体。

    然而,作为一位高级医师,姬云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进行剧烈的运动。可是躺了两天两夜浑身上下,确实难受。不由得按着上一世在公园里看到的老大爷们悠闲锻炼拳的场景。于是,他决定尝试“一个西瓜切两半,你一半我一半……”

    “不对,再来!”他调整了呼吸,缓缓地抬起手臂,开始按照记忆中的动作练习起来。虽然动作不够熟练,

    起势他两脚微微分开,双手缓缓抬起,屈膝轻轻按掌。他的动作轻盈而优雅,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随着音乐舞动。

    随着他的动作,可以看到他的气息逐渐变得深沉而有力。他的身体随着动作的起伏而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形的韵律。他的眼神坚定而专注,仿佛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身影飘逸而逍遥。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自然,仿佛没有任何阻碍。只见姬云两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收脚抱球,左转出步,弓步分手。一会又跟半步胸前抱球,后坐举臂,虚步分手。左转落手,右转收脚举臂,出步屈肘,弓步搂推。然后又跟步展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但见一招一式之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重意不重形。在清晨的余晖中飘逸逍遥如谪仙入凡尘。如果有其他同样从华夏穿越而来的人在场,他们定然会认出姬云所练习的就是太极拳。无论是“野马分鬃”、“白鹤亮翅”还是“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这些招式的名字都是家喻户晓、朗朗上口。它们不仅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此时,姬云口中喃喃自语,不断重复着上一世关于太极拳的一些至理名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词语之间透露出一种深邃的自然和阴阳互济之道。

    他的动作随着话语的节奏而变化,时而快速,时而缓慢流畅自然飘逸而逍遥。他的呼吸随着动作的起伏而变得深沉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形而奇妙的韵律。

    沈老一大早便来到了院子。刚进院子就看见没消停的弟子,就气的吹胡子瞪眼。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有些不满。刚准备出声责备几句,然而,当他仔细观察就感觉这套似拳术、似体术的不凡韵味深远,但见每一招,每一式之间。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一招一式皆是先天自然之道,有型却无力。又有四两拨千斤之能,显然有用意不用力之妙。让沈老感到十分惊讶。

    他不禁驻足观看,心中不禁感叹这弟子的天赋妖孽。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姬云会在短短时间内气血亏损得到恢复。于是,沈老放下那份责备之心,转而耐心地观察姬云的练习。

    姬云原本只是打算随意活动一下手脚,以舒缓身体的僵硬。然而,随着他逐渐沉浸于太极拳的世界中,他开始感受到一股暖流在体内缓缓流淌。这股暖流仿佛是一股生命的泉水,滋润着他干涸的血脉,让他的全身焕发出新的生机。

    清晨的朝阳洒在他的身上,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他的动作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优雅,仿佛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抬手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那股暖流随着他的动作在体内游走,犹如一首轻柔的乐曲,让他陶醉其中。

    姬云的呼吸也变得深沉而有力,与暖流的节奏相互呼应。他仿佛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天地之间的灵气相互交织。这种感觉让他感到无比的宁静和舒适,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虑都被这股暖流带走了。他全身上下本就枯竭的气血,犹如久旱逢甘霖,枯木遇春雨在沐浴身体每一处。在清晨的朝阳下,随着自己的一动一静之间,让这股暖流润物细如声。

    在不知不觉间,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在姬云的脑海中回荡。

    “叮……!”

    随着这个清脆的声音,一个新的信息浮现在他的意识之中:“发现可录入功法,是否录入?”对于这一套流程,姬云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他没有像之前那样激动得几乎无法自持,而是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冷静。

    然而,在这次平淡的录入过程中,姬云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他原本以为太极拳在这个世界的认知中只是一种普通的武技,但现在看来,它竟然也属于功法与武技的结合。这个认知让他感到有些意外,也让他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这个名字光叫太极拳就有点生硬。姬云就自作主张略做更改取名《太极拳经》。

    姬云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只是一旁默默注视的沈老却深受触动,惊叹不已。几十年的养生功修习,让他的内心深处积累了诸多更深层次的感悟与认知。今日有幸亲眼目睹姬云演练太极拳,那一招一式间的流畅与自然,总让他有种如醍醐灌顶般的顿悟。

    随着姬云缓缓收功,他自然能感受到沈老眼中流露出的那份殷切期望。姬云心中暗自思量,若能将这套太极拳传承给沈老,他自然毫无异议。在沈老心中,自己的重要性他岂能不知?能够帮助到老师,他又岂会吝啬?

    于是,姬云微笑着向沈老走去,轻声说道:“老师,您看这太极拳如何?”

    沈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好!非同凡响。”

    姬云听了,心中更是高兴。

    接下来,姬云便开始悉心教导沈老太极拳。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其中的精髓和要义。沈老也虚心学习,不断揣摩和领悟。在姬云的指导下有养生功的底子,沈老的太极拳技艺突飞猛进,很快便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如此一上午的时间,便在姬云悉心教导与沈老专心学习的过程中悄然流逝。姬云在无形之中,将一位纯粹的医师塑造成了一位武夫,尽管他尚缺实战的锤炼。看着老师那略显发福的身躯,搭配上银白的须发,在午后的阳光下,他一丝不苟地按照姬云所授,运行着太极拳经。那神态之中,自有一种超脱尘世的仙风道骨。

    姬云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他觉得自己仿佛间接完成了向张三丰的拜师的成就。这样的想法在心头萦绕,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向沈老问道:“师傅,你今后叫张三丰,可好?”沈老此刻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阴阳互济之道的无穷奥秘中,被姬云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