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法医

第112章 白皮特工?

    陈逸梦里的齐人之福没有实现。

    那个叫叶淑怡的宫女,好像……真特娘的是来拜师的。

    起先自己还在想,刚刚结婚娶老婆,这又纳个小妾也太对不起玉娘了,结果人家叶淑怡完全没那意思。别说自荐枕席了,平时连不经意的肢体接触都会敏感地躲开。

    不是说有弟子服其劳吗?师傅累了,搭你把手又怎么了?还有你不是被荆王送过来的吗?难道你当时给荆王爷说的也是过来拜师?

    陈逸虽然放下了心,但要说不惋惜那怎么可能?男人都一个德行,谁不喜欢左拥右抱?

    那叶淑怡之前在王府的时候,明明是个十八岁的、身材高挑的宫装丽人,言谈坐卧一副淑女仪态。结果现在居然一副男子打扮,每日在船舱里待着不是跟苏玉娘唠嗑,就是忙着保养那套钉钉锤锤的工具。

    她甚至在自己跟苏玉娘结婚的期间,自己还去找铁匠打造了一套一模一样的出来,跟自己之前那套“分尸工具”放在一起。

    这都叫什么事?

    陈逸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女的居然对破案验尸这种事情有兴趣。有时候忍不住上前问了几句,都被对方顾左右而言他,避开了话题。他自己穿越前也是个职场老油条,见人家不愿意讲,自己自然也不好意思继续提起。

    而且叶淑怡的身世也不太清楚,只是大概知道她家离蕲州不远,是广济那边的,原来小有家资,后来家道中落,才进了王府当个干活的普通宫女。

    至于为什么长这么漂亮却没有被世子拉进后宫,除了这年头的人不喜欢身高太高的女人之外,陈逸每次想到朱由樊那一副格竹子格得脑充血的样子,也明白了缘由。

    那货骨子里根本就是个宅男,而且是得不到系统教育的科技宅。书读得太少,但想得又太多,脑子里没有成体系的知识,所以时不时的思维混乱才占据了他的大部分精力。别说没事找宫女播种了,连世子妃都只有一个。

    至于叶淑怡,陈逸时不时都能看到她站在船舷边上,怔怔地望着远处的江水,眉头紧锁着不知在想些什么,有时候从旁路过,还能听到微不可闻的叹息。

    “可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吧,毕竟还是个高三大一年纪的小女生”,他这个时候并没有把叶淑怡的愁容当回事,毕竟她平时看上去还是很开朗的样子。

    而自己的新婚妻子则是完全不出所料,作为一名传统女性,自从上了船就没出来过。这船上除了苏玉娘和叶淑怡全是男人,她只有夜间无人的时候才会出来透透气,这一点倒是叶淑怡要大方得多。

    不过既然少了两女争风吃醋的撕逼剧情,这一路行船,那就真的跟秋游差不多了。

    船上虽然有个顶头上司邱百户跟自己一起履职,不过邱田此时可不敢把陈逸当一个“区区总旗”看待。除了马彬临行前的叮嘱,他也知道这小子单独得了一份圣旨,再加上二人本来就交情匪浅,所以平日里都是兄弟相称。

    这种日子确实舒坦。

    要是到了秦淮河畔,想必这个舒坦程度……估计还要翻个几倍吧?

    陈逸的心情是相当的不错,还让船老大从库房里找出了几根鱼竿,在船舷上一字排开,以完成上辈子未竟的事业。

    穿越前的《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写得清清楚楚,“多竿垂钓”和“多钩垂钓”可是违法行为,这回来了怎么着也得过把瘾才行。

    要不是怕鱼弄了太多吃不完,他甚至还想拉个网一路开到应天府去呢。到时候拖着网把鱼往集市上一摆,说不定还能挣个安家费。

    这天秋高气爽、波平浪静,陈逸正在观察着江面上的浮标,旁边响起一个声音:“前方快到安庆府了。”

    陈逸还以为是船老大的声音,但回头瞅了一眼,居然是个……外国人?

    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你是什么时候上船的?为什么前几天都没有见过?

    那人四十来岁,身材高大,身着一身直缀锦绸袍服。虽然金发碧眼,却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话:“陈总旗勿要惊讶,鄙人与陈总旗也算是同僚。”

    这下就搞不懂了,同僚?盎萨白皮还能进国安队伍的吗?

    那人拱了拱手,自我介绍道:“鄙人叫丁崇祥,是前日在九江上的船。上船之后忙于清点物资、撰写书信,一时间没有得闲外出。这没来得及与陈总旗打个招呼,是鄙人怠慢疏忽了,先与陈总旗陪个不是。”

    看对方如此客气,或许是哪儿办案的锦衣卫要回应天府,顺道搭个顺风船吧?陈逸有些疑惑地问道:“丁先生……说与我是同僚?”

    “鄙人乃是南京锦衣卫镇抚司副千户。”

    卧槽!这么个官儿上船了我居然不知道?陈逸一个哆嗦,赶忙躬下身子就要行礼,却被对方一把拉住:“陈总旗不要误会,此千户非彼千户,不过是丝路归化的恩萌隶籍而已,当不得真的。”

    丝路归化?隶籍宿卫?什么玩意儿?陈逸完全没有概念。

    后面听这丁崇祥解释了半天,他才明白过来,这个白皮胡人居然真的是锦衣卫,官职对自己来说也确实大得吓人,但跟自己理解的完全不是一码事。

    因为锦衣卫制度上承蒙元时代的宿卫,那个时候还是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中原大地上还有不少被称作“丝路归化人”的外国人士。

    这些人就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后流连不去的商人、使节,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回国,便选择留在了大明开枝散叶。他们的后人因为祖上有功,朝廷不能不花银子养着。他们不属于三司之内,可是薪资仍与三司一同发放。

    说白了,就是个勋贵的外国青春版而已,手下没枪,不涉政事,只做生意。

    南京也正是有了这种“国际商贸”的新开放体制,从而构建了古金陵汉、回杂居的历史格局基础。

    而这位丁崇祥,自然就是借着锦衣卫的名头,为自家的商号到长江上游进货的。

    不过人家毕竟是顶着个副千户的名头,陈逸还是不敢怠慢,仍旧老老实实按官场规矩向对方行了个礼。

    二人见礼之后,便靠着船舷攀谈了起来。因为完全没有利益纠葛,官场上的赛道也完全不同,一时竟然相谈甚欢。

    聊着聊着,江面开始拐弯儿,船只前方有一处山坳,内里一个小小的村落,看着一副世外桃源的样子。

    但陈逸却好像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那村子的江边岸上,好像趴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