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第一部:活法

第14章 三不政策

    海星公司总部,位于深圳西南一个滨海的高新产业园内,占地100余亩,共有六栋办公大楼,这些建筑仅占用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其余为预留发展用地。在总部上班的员工,约占全员的三分之二,其余员工分散在国内外十七个附属公司和分公司。

    上午九点,钟璞驱车来到公司,进入行政楼董事长办公室,王晶已先他到岗。此时,公司里静悄悄的,只有少数特殊岗位的员工上班,一般员工要到九点半才到岗。

    钟璞见时间尚早,便叫上王晶,一起去海边散步。

    “王晶,我还没和你说过公司名称的由来吧?”钟璞眺望着大海尽头那道深蓝色天际线,语气平缓地说。

    “是啊,这名字是你起的吧。”王晶随口说道。

    “确切地说,应该算我和赵明合作的成果。那是1997年的一个夏夜,公司注册的前一天,我和他坐在沙滩上,苦思冥想着公司名称,他看着大海发呆,我呢仰望着星星思索。这个场景给了我灵感,我就想出了海星这个名称。”

    钟璞的语气里透出淡淡苦涩,王晶敏感地体味到了他的心情,她感叹道:

    “原来一开始你们就有着不同视野,一个是面前的大海,一个是遥远的星星,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今天终于要撕破脸摊牌,正式分道扬镳了!”钟璞轻叹道。

    “他们会在今天的董事会上推翻‘三不政策’吗?”王晶问。

    “那已没有悬念。没这个把握,他们不会提议开董事会,更何况,四年前我提出这项政策时,他们就不赞成,只是当时公司上市不久,大家的关系还算融洽,他们给了我面子,才勉强通过。”

    钟璞已料定这次董事会的结果,他心里很清楚,推翻“三不政策”,只是赵明用来试水的第一步棋,他想借这次会议,测试那些股东和董事是否与他步调一致。自从公司上市后,他便充分施展交际天赋,一方面用金钱收买,另一方面用吃喝玩乐培养感情,一步步将外来的股东和董事拉进了他的阵营。如今,他自认为已羽翼丰满,不用再藏着掖着,可以旗帜鲜明地改朝换代了,他那颗司马昭之心已暴露无遗。

    王晶见钟璞陷入沉思,便默默地陪他走着。她对钟璞心中的那盘棋一无所知,但却能隐约感觉到他内心的风云激荡。她断定钟璞另有谋划,因为这样一个深沉而豁达的男人,面对如此重大的危机,一定会有常人想象不到的惊人之举。

    “王晶,今晚你召集大家到张伟家开个小会,转达一下我的意见。我建议你们尽快将手上的海星股票全部抛掉,越快越好!”钟璞突然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另外,你们也顺便研究一下辞职和组建新公司的计划。”

    这些事本该昨晚一并研究,但钟璞怕破坏大家的情绪,便决定另行安排。

    “好的,那你的股份怎么办呢?”王晶一听便明白了钟璞的用意,他果然另有谋略,她最担心的是钟璞的股份如何处置。

    “我的股份丝毫都不能动,也动不了,转让给别人,就算有人要,也是让人冒天大的风险。而且,我的股份一有风吹草动,海星公司和海星股票就会地动山摇。”钟璞平静地说。他早已做好最坏准备,哪怕自己的股份严重贬值,乃至一文不值,他也将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钟璞的回答令王晶大为震惊,她想起了他K歌的必唱曲目,叶启田的《忍》。这将是一场多么凶险的较量啊!她的心禁不住砰砰乱跳,她既为钟璞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又对他孤注一掷的冒险忧心忡忡。

    她的情绪像涨潮一样涌动起来,胸口起伏不定,嘴唇微微颤动,眼泪也渗出了眼角。她咬住嘴唇,竭力克制住自己,她知道,如果再不克制,此刻的她会不顾一切地紧紧抱住钟璞。除此以外,她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一个女人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男人孤身一人赴汤蹈火,却爱莫能助,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而她甚至不能有丝毫的表露,只好生生地将情绪挤压在胸中,任由它疯狂地膨胀,胀得她透不过气来。

    王晶突然发现,身边这个男人的行为,已超出常人的理性所能解读的范围:他为什么要如此冒险?他那颗宽广的心胸,为什么要舍下自己的全部身价,却不忘保护他人利益?这样的男人,就是让她舍弃一切,跟他浪迹天涯,她也会感到死而无憾,此生足矣!可是,命运却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义成了红颜知己,真是造化弄人。

    一个优秀的男人,总会让身边的一些红粉佳人抱憾终生,因为他的心另有所属,而他又具有不可复制的独一性。人生之不如意,莫过于此。

    王晶情感上的这一遗憾,并非个案,而是古往今来平常事。人间有爱,命运无情,能得到命运垂青的永远只是少数,而这究竟是命运安排,还是纯属巧合,就谁也说不清了。

    那个被赵明当作导火索,用来引爆海星内战的“三不政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大政方针呢?

    它也许还算不上大政方针,但在时下的商业生态中,却相当另类,还颇具争议。所谓“三不政策”,就是不加班加点(特殊情况除外),不让员工高峰时段上下班,不涉足网游行业。

    这项政策是2008年6月由钟璞提出,经董事会一致通过后实施的。当时,公司才上市不久,虽然大股东和董事会成员大多表示异议,但因为处在公司上市后的蜜月期,最终他们还是在钟璞的说服下,同意予以试行。

    透过这项政策的内容,人们不难看出,钟璞有着高于一般企业家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但他并非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企业利益是他的基本出发点。用他的观点来说,两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做到相得益彰。

    说到不加班加点,但凡雇员,都会举双手赞成,但雇主阵营的态度就见仁见智了。既然职场上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我们就不难反推出这样的结论,相当多的雇主是偏爱加班加点的。但钟璞却代表了为数不多的那么一些雇主,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加班加点。

    显然,对员工的正常作息和身心健康,钟璞他们倾注了强烈的道德关怀,但倘若仅此而已,他们便只是心地善良的道德家,而非注重效益的企业家了。而钟璞恰恰是从效益角度出发,发现了劳动时间边际效率与质量双递减的规律。

    所谓边际,就是超出限度的那部分时间,在这部分时间中,劳动的效率和质量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钟璞还发现,偶尔加班加点,只会影响到当时及之后很短时间内的效率和质量,而连续加班加点,尤其长期如此,则会使正常的八小时也变成边际时间,也就是说,员工会始终处于超出限度的疲劳状态,从而导致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持续下降,由此引发一种恶性循环,效率和质量越下降,越需延长更多的劳动时间来弥补,而雇主们也就越倾向和依赖于加班加点了。

    加班加点还给企业平添了另外两种成本,一是运营管理费用,二是能耗。这自然也是钟璞反对加班加点的理由。

    钟璞并非先知先觉,他的认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早在创业初期,他没日没夜地趴在电脑前写程序,一干就是三年,结果患上严重神经衰弱,白天昏昏沉沉,什么也干不了,到了晚上脑子才清醒一点,但晚上用脑多了,又会导致失眠,如此一来,工作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后来,他不得不大幅度减少工作量,拿出大量时间,去海边做有氧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利用负氧离子修复受损脑细胞,坚持了大半年,病情才得到明显改善。

    事实上,在长期用脑工作的人群中,神经衰弱、颈椎病、视力衰退、视神经疲劳以及失眠多梦等病症,已成发病率极高的职业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危害。

    钟璞不希望这些职业病发生在自己员工身上,同样也不希望低效低质的加班加点,降低海星的企业效益。他不仅不主张加班加点,而且还推出了每天下午两次的“工间有氧运动”,扣除这个时间,员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七个半小时。

    推行这项“工间有氧运动”的理由是,脑力劳动的有效持续时长是有限度的,必须通过阶段性的有氧运动,恢复脑力,以保证后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钟璞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内一篇相关论文的验证。该论文作者对某机械企业进行实证调研,结果发现,操作电子屏幕的工人,其劳动的有效持续时长为115分钟,超过这个时长,次品率直线上升。相比之下,钟璞公司的程序员们在电脑上写代码,大脑高速运转,其眼力和脑力的消耗可能更大。

    对于员工来说,不加班加点,已是“皇恩浩荡”,人人都会额手称庆,但这钟璞却还嫌不给力,偏偏要再加上一条“不让员工高峰时段上下班”。谁要是遇上这“双喜临门”,想不叫钟璞救世主,估计他自己都不会答应。

    在海星,员工上午十点上班,下午七点下班,午餐休息一小时。考虑到下午工作时间长,所以,每隔两小时,公司就会安排一次十五分钟的“工间有氧运动”,另外还提供一次营养加餐。

    钟璞认为,员工上班一天已很疲劳,再在高峰时段耗上那么长时间,生活节奏必然变得紧张,很难得到充分休息。这既影响健康,又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他坚信,员工得到充分休息,才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工作。

    有一句话,他经常挂在嘴上:聪明的企业家用薪酬买员工效率,愚蠢的企业家用薪酬买员工时间。

    事实证明,钟璞力排众议,推出的这项“双不”政策,不仅行之有效,而且创造了效率和质量双重奇迹。公司连续三年被权威机构评为同行业人均效益第一,同时,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也连年稳居榜首。海星成功地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企业以最低成本收获最佳效益,员工则以高效优质的劳动换来更多的闲暇时光。

    对于钟璞创造的奇迹,反对派却振振有词地认为,那与“双不”政策毫无因果关系,如果不实行这个政策,业绩一定会更好看。

    人要是存心与你抬杠,就是有一千张嘴,你也会哑口无言;而钟璞只有一张嘴,所以他选择了沉默是金。

    当然,在海星公司,令员工感到满意的举措远不止“双不”,海星管理模式的亮点不胜枚举。卓越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永不落幕的合理化建议运动,以及持续优化的精益管理,将海星打造成了工作的乐园。海星人视上班为愉快的旅行,兴冲冲来,意犹未尽去,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和美妙。

    然而,公司管理得再好,那也只是管理层面的事情,要是那个凌驾于管理层之上的治理层,也就是股东会这个最高权力机构,翻起脸来,卓越管理之花就会一夜凋零。所以,要让钟璞创造的奇迹毁于一旦,只需简单一招,那就是公司控制权易手,而股份分散,这一海星公司的致命缺陷,已从源头上为心术不正者提供了掀翻钟璞的支点。

    至于第三个“不”,也就是不涉足网游产业,则主要出自钟璞的道德关怀,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尽管他也反复强调,网游产业竞争激烈,对海星来说,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投资风险较大。

    钟璞当然不会偏执到反对网游,因为那是时代的产物,市场的需要,且为法律所允许。他也不反对别的企业开发网游,只不过他希望网游开发商像烟草公司一样,在其界面上打上一句提示:“沉迷网游,危害健康!”提醒人们玩到适可而止,尽管没几个人做得到打网游定时定量、恰到好处,但提醒一下,也算是一种道德关怀。

    一个人,一旦抬高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就会做出超出常人的举动,这就是钟璞拒绝开发网游的心理机制。有些企业家,推出网游产品,乐不可支地看着成千上万的用户没日没夜地沉溺其中,他们所期盼的营收增长,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们的沉溺,而非见好就收。他们的这种快感和期盼,是钟璞的道德情操和良知所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