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灵活的底线
未来是光明的,这一点徐申学有自信!
但是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所以现在的徐申学搞功能机的时候,老老实实的走低端功能机的路子。
因为现阶段,也没什么独特技术,更没什么品牌,渠道也不行,价格实在拉不上去!
别说三四千了,哪怕是一千的价位,目前小蓝手机都上不去……去年年底推出的翻盖手机F2,就是一种尝试,价格做到了799,而且还给配上了2.8寸的屏幕,堪称品牌机里的性价比之王,结果消费者一样不买账……因为还是很多消费者不认为你是个大品牌,不值这价。
所以这款F2手机的销量不咋地
目前小蓝手机里,卖的最好的依旧是449元的S1,其次是649元的S2,再过来就是499元的翻盖F1。
所以做高端品牌不是那么容易的。
哪怕是今年搞出来智能机了,想要一下子进入高端品牌高溢价也不容易。
而什么比较容易搞?
增值服务!
这玩意相对其他几项路子就容易多了,修改系统自己搞软件商城以及各种底层内置软件,自己弄个优化定制系统就行,然后找上一群软件厂商进行合作……人家软件厂商也不介意多一个推广分发渠道,只要前期的吃相别太难看,谈合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搞好了这个,那么就可以走相对比较简单的性价比路线,压低硬件成本低价卖,然后利用增值服务赚钱。
因此不管未来如何,但是现阶段里徐申学是非常重视增值服务的。
如果不是考虑到安卓整个体系都是搞开放,不支持手机厂商搞封闭生态,而且用户也普遍反感的话。
徐申学甚至都想着直接禁止用户下载第三方软件,只能从自家的系统APP商城里下载,那简直就是躺着赚钱……可惜,技术上这么搞没问题,但是用户会直接抛弃你,至少要对安卓手机厂商是如此。
当然,徐申学也吩咐了项目组那边,就算准许用户从第三方渠道下载软件,也必须搞一个大大的警示,什么手机病毒啊,个人隐私资料泄露啊,手机中毒后手机变砖头啊等等都给警告上,让人看了都怕的那种。
尽量的避免用户从第三方渠道下载软件,进而转为在自家的系统软件商店里下载。
因为重视,所以给的支持也比较多,智能机项目里负责系统优化以及各种底层服务开发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占据了整个智能机项目的半数人员左右。
这搞起来还算是快一点,\b按照智能机项目组那边的进度报告来看,这个定制系统再过两三个月估计就能初步成型了,后续还要进行各种硬件适配,各种繁杂的测试,调整,运气好一些大概能够在五六月份搞定。
\b软件开发层面不用担心太多,而硬件这边就比较麻烦了,需要弄的东西太多,而且好多技术都不好搞。
当下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是继续砸钱招人,普通技术人员不行,那就挖多几个技术骨干,技术骨干还不行,那就挖专家级别的大佬。
\b然后再用科研系统给他们来个全方位的提升,加速研发效率!
时间进入到一月份后,徐申学又得到了一百个保底的成就点,此外还拿到了六百多的商业成就点,利用这些成就点一共兑换了七十多个科研名额,除了给智能机项目组那边的研发人员外,少量名额则给了功能机项目的研发人员。
如今智能机项目组那边的研发人员,基本人人都顶着有个科研名额光环呢。
就这,搞起来也是难度极大……不过这也算正常,要是容易搞,华强南的一堆杂牌手机厂早就搞了。
这年头能搞智能机的,实力都可以的,比如华威这可是老牌通信企业,技术牛逼的很,而且人才众多……在威酷电子这边担任某项目的研发工程师,在人家那边也只是普通的技术骨干而已。
其他手机厂商或多或少也有技术积累,搞起来虽然有难度,但是也不至于像威酷电子这样几乎从头开始搞,连个摄像机算法都要重头开发!
好在徐申学有科研系统可以提升研发人员的能力,要不然这个阶段真心搞不起来。
不过之所以智能机项目进展慢,也徐申学要求高有关……为了追求极端的颜值之余,性能也不拉跨,各方面的研发指标制定的非常高。
如果他适当降低要求的话,这研发难度其实是可以大幅度下降的……还是那句话,智能机做出来其实没啥太大难度,只是想要做得好特别难。
而一旦做出来的产品不咋地,也很难起到一机成名的作用啊!
这款智能机可是肩负着威酷电子转型,提升品牌价值的战略作用,自然是有限的时间里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当然,如果到最后实在没办法,那么徐申学也不会死撑着,而是会在适合的时间阶段里直接向市场推出半成品……比如金属机身搞不定,那么就先搞塑料机身呗。
电源控制,续航搞不定,那就简单粗暴的加大电池容量,散热不好搞那就再加大一些机身空间,大不了再往机身厚度增加一两毫米,宽度也稍微放宽一些。
甚至到了极端情况下,徐申学也会放弃可拆卸电池方案,直接走可拆卸电池路线。
徐申学其实是有灵活的底线的……但是这个底线他不会告诉智能机项目组。
要不然他今天刚说,后脚人家研发工程师就直接摆烂了……要求没多高,随便搞搞就成了,那还天天熬夜抓光头发干啥?
我准时下班,上班时间还摸鱼它不香吗?
搞研发还是要给一些压力的,不能得过且过,不然人家真摆烂给你看。
相对于智能机项目困难不小,各种乱七八糟的麻烦众多,威酷电子的功能机业务就要顺畅的多,尤其是临近年底迎来了一波购机潮。
\b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渠道的手机销量明显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威酷电子的手机工厂产能到了极限,敲定代工厂已经迫在眉睫。
威酷电子有限公司,二楼总经理办公室里,徐申学和白启文一边喝茶一边讨论着代工厂的事。
白启文放下茶杯道:“经过我们市场部同事的调研,还有采购部同事的配合,我们前期一共调研了二十多家不同的手机工厂,排除一些经营风险较大,技术能力不足,产能不足,价格较高的工厂后,最后拟定了三家候选工厂!”
此时的徐申学手中就拿着这三家手机代工厂的详细资料报告翻看着,徐申学一边看,白启文也一边说:“这三家工厂大同小异,实力都还不错,产能最少的也有月产三万多台手机,多的产能甚至有十万台,价格方位也都区别不是很大!”
“具体选哪一家,还请徐总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