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合伙人
隐户是历代统治者都头疼的问题,隐户问题本质就是士绅大户与国家争夺人口,没有士绅大户藏匿人口,老百姓也无法将自己的孩子隐藏起来。
在征收人丁税的时代,隐户是必然会发生的事,社会不公,就会有各种反抗的声音,直到矛盾达到一个临界点,便彻底爆发开来。
朱棣还想问一问,这税该怎么收,如何发展工坊,解决将来出现的剩余劳动力,新政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施行。马喆看了看天色,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斜,眼看就要落下地平线。
“燕王,今天就到这儿吧!”马喆率先叫停了谈话。
朱棣忽然惊觉,几人谈了大半天,连午饭都没有吃,竟然什么重要的协议都没有达成,反而被马喆灌输了一肚子的奇怪学问。
他的时间有限,明日就要南下渡江,再想听到马喆讲这些学问,还不知要多久,他是真想将马喆带在身边,日日听马喆讲这些治国理政的学问。
可是朱棣很清楚,他使唤不动马喆,人家从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任何要归顺他的意思。
临行之前,朱棣向马喆抱了抱拳道:“马先生,咱就是个武夫,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咱敬重有学问的人,马先生是经天纬地的大才,真的不愿入朝堂燮理阴阳吗?”
马喆摇头道:“晚辈这个人愿意做事,却不愿低头,因此晚辈宁愿在兴化一隅之地当一个土皇帝,也不愿入朝堂做一个磕头虫。
晚辈敬重燕王这些年为华夏驻守边关,护卫中原百姓平安,所以才以礼相待,但伏低做小晚辈真做不来。
不过晚辈倒是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与其让晚辈入朝堂缩手缩脚施展不开,燕王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与晚辈做一个合伙人。
就从我们合作攻伐倭国开始,燕王入京到处都要用钱,拿下倭国,获得钱财也能填补朝廷的亏空。当然燕王也可以拒绝,晚辈目前能给燕王的承诺是不会在后方给燕王制造麻烦,燕王可以放心渡江。”
朱棣挑了挑眉,捋着胡子问道:“如何合伙?”
“这天下非常广阔,由倭国继续向东跨过这一片汪洋大海,就会出现一片比大明大上十倍的大陆,那里有数不清的金银、还有许多我大明没有的粮食。
其中有几种高产的作物,亩产能够达到千斤,还有一种树,树皮能够治疗疟疾,更有一种树能够流出一种液体,凝固之后非常有弹性,晚辈称之为橡胶。
若是用这种橡胶制作车轮,长途跋涉再也不会有颠簸之苦。而且这种橡胶还非常隔雨,若是在帐篷表面涂上一层橡胶,再也不用担心帐篷漏雨。
由南洋吕宋继续向南航行,就会看到一座大陆,这是一块独立的大陆,陆地上有一种长得像老鼠,却体型巨大,站起来比人还高的动物。
这片陆地上有着辽阔的草原,若是大明将这块土地占据,光是在草原上放牧牛羊,大明就有吃不尽的牛羊。
更别说这块大陆上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铁矿石,这些铁矿石要比我大明的铁矿好上许多,有了这样一座铁矿,大明的铁器价格将会降低很多,铁的价格下降,老百姓也能用得起铁质工具,这将会大大提高大明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
这么多的好处,晚辈一个人是占不完的,燕王难道不想从中分一杯羹吗?况且有了这些土地,大明藩王问题是不是就可以得到解决。”
“海外不都是蛮荒之地吗,这些地方要来何用?况且山高水远,与朝廷相隔万里,就算那里叛乱,朝廷都未必知晓。
朝廷费了半天的劲,却给别人做了嫁衣裳,这事还是算了吧!”
马喆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这是家天下思想的最大弊端,做事之前先想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家族利益。家天下视天下为自己家的私有产物。
任何不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土地,都会被放弃,哪怕是有着巨大战略意义的土地也是如此。宣宗收缩就是切实的例子。
想要改变世人的思想,根本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穿越者可以利用科技维度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却改变不了人们的思想。
即使穿越者站在了最高处,思想得不到进步,也不过是又一次改朝换代,用不了多久历史的惯性又会让天下回归本来面目。
与朱棣挥手告别,正要准备离开,朱棣伸手将马喆拦住问道:“马先生且慢,能不能卖给本王一些贵部的火器?”
马喆摇摇头道:“兴化生产的武器除了自卫,不会用在自己人身上,燕王与朝廷的战争归根结底是自己人的内战。
若是燕王真想要兴化所产的火器,那就用人来换,燕王入京城后必然会有大量不服燕王之人,以及燕王痛恨之人,晚辈希望不要将这些异见者杀掉,可以将这些异见者卖给晚辈,晚辈就用火器交换这些异见者如何?
当然除了异见者,燕王不喜之人,也不用刻意排挤,也可以卖给晚辈,晚辈可以将这些人全部丢在海外,保证不会影响到燕王在中原的统治。
杀人是最低级的手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再也不能复生,就算是后悔也来不及了。如不是触犯律法上的死刑犯罪,还是尽量不要杀人。
完全可以用劳役的方式代替死刑判决,晚辈觉得让一个人一辈子关在劳役营终日劳作,却没有任何自由,比死刑的威慑力更大,也更有价值。”
朱棣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向马喆微微拱手,沉声道:“马先生,不瞒你说,明日本王就要渡江进攻进攻京城。
本王希望马先生能够按兵不动,不要对我军后路造成压力。”
“燕王如此要求晚辈,不知晚辈能够得到什么,晚辈与燕王严格意义上说还处于战争状态,贵部对我兴化的攻击还没有给我军一个合理的说法,我军对燕军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