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家国
马喆本来对铁铉并没有多少感觉,顶多就是一个能够叫得上名字的历史名人,他的死活与马喆无关。
可是铁铉不顾百姓死活在兴化治下的村子征粮的举动却让马喆极其恼火,之所以会让铁铉毫无阻挡地穿越边界线,是因为兴化刚刚抽调了五千陆师前往金陵保护即将诞生的造币厂,以及大明第一家综合性钱庄。
少了这么多兵力的防守,让铁铉带兵趁虚而入进入兴化地界,好在兴化百姓的警惕性很高,有百姓发现有外来军队侵入,立刻到就近的驻军禀报。
驻军立刻启动应急反应,快速出动重装步兵将侵入的铁铉残部全部缴械,进入兴化的铁铉残部,加上各级军官的家属不过两千多人,本就已经走投无路。
当武装到牙齿的兴化重装步兵出现,这些残兵已经未战先怯,几乎没怎么抵抗就乖乖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不管是史书上的铁铉,还是现在的铁铉都没有勇气从容赴死,若是他能战死沙场,也不会有后来的羞辱。
史书上铁铉是被朱棣俘虏后不愿投降而被朱棣处死,其实以铁铉的心智又怎么会不知道被朱棣抓住之后不管他是否屈膝都会被处死。
不过是一时侥幸的心理,想着能够逃脱,却没想到被朱棣在他南下的途中截击并将其俘虏。
现在的铁铉同样怀了这种侥幸的心理,想着绕开朱棣的围堵,借道兴化南下,只要到了江南,他就有了活下去的根基。
当他踏入兴化的那一刻起,被兴化抓获就成了必然。
铁铉面色青灰,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在马喆的眼里竟然这么的不堪,似乎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沽名钓誉。
自己真的是马喆口中的伪君子吗?铁铉扪心自问,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他抬起头看向马喆问道:“马知州,你说本官的忠是愚忠,事到临头又难明死志,那么你倒是说说什么叫做忠?”
“抵御外辱为忠、为民请命为忠、造福一方百姓为忠,总之就是为国为民才是大忠,为一家一姓之忠不过是家奴罢了。”
铁铉哪里听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这话放在大明朝堂上说,立刻就会有人弹劾马喆有不臣之心。
“马知州之言本官不敢苟同,这天下不是朱家坐,也是其他家坐,总要有一姓为主。天下为有德者居之,朱家逐蒙元于大漠,建社稷于金陵,得国之正无与伦比。
天下既已属于朱家,忠于朱家就是忠于国家,建文天子乃是太祖皇帝钦定的嗣君,是大明法统的延续,若是人人不满朝廷就起来造反,这天下还有太平可言吗?”
“首先我没有说朱棣造反是对的,为一己之私致天下大乱本身就是大错,尽管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依然没有大义。
那么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一个连大义都没有,天下百姓都不支持的朱棣为何能够造反成功?
朝堂上的那些酒囊饭袋难道就没有想过,一个手握重兵的藩王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怎能不反抗。
朱重八为了防着外人,将开国功臣杀了大半,想着用自己的儿子替他守大明的江山,却没想到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夺了孙子的江山。
这是大明朝朱重八设计的制度的问题,朱棣不造反也有其他藩王造反,从湘王朱柏一把火将自己烧死开始,这个结局就已经注定。
朱允炆削藩也没有错,既然制度有问题,就应该修正,然而他做了什么,大肆提高文臣地位,江南士绅短短几年时间名下财产就膨胀了几倍不止。
从他继位以后,朝廷在各地设立的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纷纷破败,朝廷在地方上的惠民设施几近于无。
在京城朝野上下,朝臣利用职权收受各种陋规、孝敬层出不穷,贪污六十两死的刑法形同虚设,在朱重八的高压之下,读书人压抑多年的心情,一下子就释放了出来。
可以说是歌舞升平、弹冠相庆。
先不说齐泰、黄子澄等人在朝堂上一番乱政,就说几人鼓吹削藩,将朱棣逼反后倒是拿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平叛策略啊!
堂堂大明朝廷以一国之力却被一个藩王以一隅之地掀翻,难道还不能说明朱允炆的无能吗?
一个无能之君能带给这个国家什么样的未来,就算削藩成功,朝堂上究竟是皇帝说了算,还是儒臣说了算还不一定呢。
既然朱家内部的权力争夺胜负已分,天下之主已经落到了朱棣的头上,大明的权利更迭就已经完成,不管你认与不认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既然你口口声声忠于的是大明,那么请问铁先生朱棣的大明就不是大明了吗?
当年的魏征先效忠的是李建成,李建成死后又效忠李世民,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名臣,而你铁铉为了自己的虚名,拖着整个山东百姓再次陷入战火之中,因为你的一己之私我华夏百姓枉死了多少?”
听着马喆对大明几任皇帝都是直呼其名,丝毫没有敬畏之心,铁铉就知道传言不虚,马喆确实对朝廷没有任何忠诚可言。
可是他又不太明白,既然马喆手握着如此强大的力量,为何没有趁着大明内讧,起兵将大明的江山夺了,只是盘踞在这一隅之地,难道就不怕朝廷腾出手来将其灭掉吗?
不过说到朝廷被朱棣以藩王起兵夺取皇位,铁铉又无言以对,事实胜于雄辩,朱允炆确实废物,齐泰、黄子澄之辈也确实都是纸上谈兵的庸碌之才。
“既然马知州说不为一家一姓效忠,要为天下万民效忠,那么本官有个疑惑,马知州效忠的对象又是谁?你割据一方,手下臣属又效忠的是谁?”
“铁先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若是有一个机会以你死换你全家的安全,但前提是你要放弃你之前的想法,低下你那高贵的头颅,你可愿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