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死了一次又一次

第55章 活该被后金当猪狗一样的杀

    几人去横山墩的路上,丁毅发现张献忠又回到和周大器在一起的时候。

    这家伙其实挺能办事的,他一路上不停找郑有斌说话,等到了横山墩时,两人已经熟络了很多,郑有斌对他似乎印象也不错。

    眼看着横山墩的墩墙在不远处。

    张献忠突然从怀里摸出个碎银,不动声色塞到郑有斌手上:“小弟们初来乍到,还请郑大人以后多多关照。”

    “献忠你客气了,我与安叔都是自己人,放心放心。”郑有斌嘿嘿一笑,很顺手的收入怀中。

    想到张献忠在周大器面前低头哈腰的时候,再看到他现这讨好人的模样,丁毅心里的感觉也是怪怪的。

    但他肯定,这种人只要有一点机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上位。

    此时他们已经到了横山墩,说是墩,这个墩可比李得安那个墩大多了。

    横山墩占地面积有十几亩,外围低墙围成一圈,里面有几十幢单层屋子,东,北面两个墩台。

    墙外的北面是条水沟,南面有田,但看起来大部份都比较荒凉,如果是南方,这个时候应该是在种麦子,但榆林这边种大豆多,主要是为了马骡用。

    十月左右收获后,很多田就荒在那。

    至于种水稻,不好意思,横口墩不是屯军墩,按明军规定,没有必要一定种水稻。

    大明建国之初就有规定,边军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横山墩属于边军,有三分是守城不用屯种的,正好又属于不需屯种的。

    所以四周田地荒芜,除了种大豆供战马用,这边基本不种水稻。(按李得安的说法,种不种水稻,主要看横山墩主官贴队官自己的意愿)

    丁毅看现场四周的环境,显然这里的贴队官是不愿意种粮的。

    他们一行数人到这里还是比较显眼,里面进出的人也不少,大概有人认出郑有斌,转身就往里跑,不一会,里面就冲出几个人。

    领头的哈哈大笑,老完就打呼:“郑兄弟,今个怎么有空过来看看兄弟们啊。”

    李得安这时低声对丁毅三人道:“这是横山墩的头,总旗贴队官王信。”

    王信是前延绥镇总兵王威家丁出身,王威调走之后,以总旗任贴队官,管理的还是横山墩这个大墩,墩内军户在册五十八户,实际三十六户。

    他以总旗为贴队官,比郑有斌小旗为贴队官听起来官更大点,但现在王威不在了,这家伙还是很知趣,对郑有斌相当客气。

    郑有斌对他也很客气,一口一个信大哥,两人先寒喧了几句,说话间,王信不时看向丁毅几人,应该猜到什么。

    接着郑有斌语气一转,说最近延绥镇兄弟少了很多,前些日子响水堡一下子逃了六户,上头很生气,要加强管理,同时也要招募更多的新兄弟。

    接着转身指向丁毅他们,逐个介绍。

    “这是张献忠、李庆万,王志贤,防守刘大人亲自招募的兄弟,补你们缺额马军。”

    “小的张献忠,拜见王大人。”张献忠眼急手快,郑有斌刚介绍完,先上前参拜。

    接着李庆万和丁毅也上前参拜。

    王信原本都是笑眯眯的,听到这里脸色缓缓阴沉下来,他不动声色看了眼郑有斌,两人神色交流之间,相互往边移了移,拉开与丁毅三人的距离。

    “防守大人怎么说?”王信问。

    “算马军,第一年照规矩,第二年起,刘大人拿一半,周大人不拿。”

    王信脸色稍缓,显然听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周正不拿,让他有点意外,不由抬头看向郑有斌。

    郑有斌是周正心腹,自然知道原因,便道:“那老军头李得安,和周大人有旧,相识了多久。”这是人情,周正看着一面。

    王信心中盘算起来,少了周正这一路,他的油水也就有了。

    当下他直接伸出一根手指。

    “一个月一斗?”郑有斌脸色微变:“这三个大汉子,一个月两斗哪吃的饱?”

    王信脸色也不好看,要不是看周正和刘贵面子上,一斗也不够啊?

    郑有斌道:“他们初来乍到,给周大人一个面子,过了冬操行不行?”

    郑有斌拿了张献忠的好处,还是愿意帮他们说话,冬操时要训练的,一人三斗每个月,未必够吃,等了冬操,你再拿。

    王信犹豫了下,终于点了点头:“行,周大人说了算。”

    两人又说了会,不知在说什么。

    片刻之后,郑有斌回来,低头和李得安说了几句。

    李得安又和张献忠三人说了几句。

    张献忠和李庆万面面相觑,心里又在骂了,过了冬操,又少了一斗?

    第一年他们的月粮全归刘贵的,除了冬操,每月只有马军的三斗粮,现在王信又要了一斗,以后如果没事,三人每月只有两斗粮,两斗粮三十六斤,不知够不够吃。

    郑有斌和王信办了交接,又叮嘱了几句,很快带着李得安离开。

    李得安一步三回头,对儿子李庆万还有点依依不舍。

    李庆万也没心没肺的,左右顾盼,觉得边军挺稀奇的。

    院子中间这时只有五个人,贴队官王信,王信身边一个甲长。

    三人都站在王信面前,四周有不少军户在看他们,有人还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咳咳”王信轻咳了几声,先开始训话,大概的意思是,你们既然编入了我横山墩,以后就是兄弟,但当兵和外面不一样,到了这里,就得听令行事,按军中的规矩来办事,先另罗里罗索说了一大堆。

    三人耐着性子听着,张献忠摸了几次怀中的碎银,没机会塞过去,现场人太多,心里急死了。

    说完场面话,王信又道,虽然你们是马军编制,但横山墩现在也缺马,全墩五十多个编制,只有五个夜不收编制。

    现在全墩只有十匹战马,当然没他们的份,都是王信心腹在用。

    王信说你们是募兵,会向上面报备,上面什么配马,什么时候给你们。

    三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知道不可能有马,也不出声,只能听着。

    丁毅这会真是不敢相信,今天一天的所见所闻也是让他碎了三观,以前知道明末军队烂,但没到烂成这个样,各级军官都抽油水,层层压榨底层军户,就这种军队,活该被后金当成猪狗一样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