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之语

第八十九章 窃密行动

    鲍平正研究简历,接到远在瑞士的叔父的电话。叔父告诉他一条值得玩味的消息:全世界头号科技公司——迪迈科技,准备在中国成立分部。

    不用叔父提醒,他也知道,迪迈这一举动,绝不是像它自己宣传的那样“加大与中国的合作”。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已经发展到迪迈无法忽视的地步。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老外虽然没听说过这句话,但人性无非都一样,而商业,永远体现着最纯粹的人性。

    “如果有本事拿下迪迈的合作,对你们鲍氏将是一个突破性的胜利。”叔父出国之前当过党高官,讲话极富政治智慧,“中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处处强调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鲍氏集团在传统行业里投了这么多年,再不趁机会转型,以后怕就难了。”

    鲍平一向对叔父很敬佩,他问:“听说迪迈总裁费尔德很傲慢,我们鲍氏原本也不是科技公司,怕是很难打动他吧。”

    “我在美国的时候和费尔德打过交道,这家伙不光傲慢,根本就是个小人。不过……”叔父的口气里流露出只有经历大风大浪的长辈才有的轻松,“对付小人其实很容易。”

    “怎么?”

    “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叔父把“利”字咬得很重,“你别看迪迈名声在外,费尔德这个人其实故步自封,眼界很小,对中国的了解很少。他们现在要开拓中国市场,未必已经有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说不定很多方面也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时候你的机会就来了。”

    鲍平信服地点头。

    叔父继续讲:“鲍氏不是科技公司,反倒是个优点。费尔德是容不得别人比他优秀的,同行是冤家,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错。你要是他同行,别说合作,他第一步就是想办法吃了你。”

    “同行是冤家……”鲍平琢磨着叔父的这句话,一眼看到桌边简历上“星丛”二字,突然脑子里冒出来个想法:正如叔父所说,鲍氏不是科技公司,不是迪迈的同行。而迪迈在中国的“冤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如果能挑动迪迈来对付星丛,以星丛初创公司的体量,根本就不能抗衡。

    鲍平想到这里,忍不住发自内心地笑出来,“叔叔,我太爱你了!”

    叔父被逗笑了:“小鬼头,你在想什么?”

    鲍平慢悠悠地说:“我的想法还不太成熟,不过如果做得好的话,也许是个一石二鸟的主意……”

    放下电话,鲍平让秘书通知那个叫于放的设计师立刻过来面试。

    鲍平其实对星丛并不了解,更不要说技术层面。从这个于放身上,可以找到突破口。

    于放三十出头,态度很谦卑,显然是个被生活调教得毫无棱角的中年人。

    鲍平故意问:“你是微电子专业毕业,来我们金融行业应聘,专业不对口吧。”

    “对口的对口的,”于放急切地介绍,“我们专业不仅要学好数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而且硕士博士就读期间就要参与大量的项目历练,对智力和行业经验要求很高。金融领域需要大量的数学分析,对我们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更何况,我还可以专门做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分析。”

    鲍平微微点头,用轻描淡写的语气问:“你为什么从上一家公司离开,叫……星丛是吧?”

    于放看了鲍平一眼,谨慎地回答:“我跟公司的理念不合。在我看来,这家公司的CEO太好高骛远。”

    鲍平顿时来了兴趣:“哦?怎么说?”

    于放说:“拿最近在谈的项目来说,星丛居然要和国内第一的电商巴比伦合作,升级他们的服务器芯片。星丛所有的设计研发人员目前也就不到二百人,要接下这个项目耗时耗力耗资金,而且很有可能血本无归。我认为太冒险了。”

    鲍平问:“巴比伦前几天不是在媒体上讲,他们有能力解决服务器性能问题吗?”

    于放回答:“问题就在这里,要保证双十一这样特殊场景下的服务器性能,更多需要端对端解决,巴比伦公司已经在着手研发。芯片层面上其实能解决的问题很少。但李与非,也就是星丛的CEO,提出为巴比伦公司做服务器的网络互联芯片,这无论对巴比伦还是对星丛来说,都是个全新的概念,这可是个大工程,我个人不看好。”

    “网络互联芯片……”鲍平重复着这几个字。他完全听不明白,但那又怎么样,他是老板,有的是人帮他说明白。鲍平沉思了一会儿,脸上露出微笑,对于放说,“我给你一项任务,如果你做得到,我就可以录用你。”

    于放惊喜地问:“什么?”

    “把你所说的网络互联芯片的构想,给我写成一份计划书。”

    于放有点为难:“这个……算不算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算不算泄密?”

    鲍平反问:“星丛完成设计了吗?申请专利保护了吗?”

    于放摇头。

    鲍平冷笑:“不过是一个想法而已,飘在空中的。你也说了,耗时耗力耗钱,最后还不一定谁先做出来呢,怎么叫泄密?我鲍氏集团如果真要做芯片,比他一个星丛不知道实力强多少倍,这个行业就是赢者通吃,不对吗?”

    于放想了想,赞同地点点头。

    于放的计划书很快做出来了。从设计的角度讲,即使是以鲍平的非专业眼光,也看得出这是一个很粗浅的架构。可见于放在星丛并不是核心设计人员。但对于一份计划书,已经足够了。

    毕竟鲍平需要的,只是一个饵而已,拿来钓迪迈的鱼饵。

    鲍平听说过吴婵早先拿着一万美金的球杆试图拜访费尔德、却吃了闭门羹的故事,知道这人不是善类,不能用惯常手段应对。他以于放的设计书为引子,详细分析了迪迈在中国的潜在客户市场,做出一份详实的报告。他请叔父辗转找到关系,把报告通过邮件转给了费尔德。

    正如叔父所说,迪迈要打开中国市场,一定要找了解中国芯片行业的中国人,而且本身不在芯片行业,否则就是他的对头。鲍平要让费尔德明白,自己就是费尔德,就是迪迈要找的人。

    果然,很快,费尔德助理打电话给鲍平,表示有兴趣深谈。次日,鲍平静悄悄地飞往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