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从役使六丁六甲开始

11.炼精

    陈静心是授箓弟子,在观中有着自己的院子。

    元符观名为观,其实占地面积极大,前后跨两山,内中大殿数十座,另有其他各式建筑过百。

    “徐师弟?”

    早课之后,回到自己院子继续修行的陈静心看到突然上门的徐清,脸上露出一丝意外的表情。

    转念又想到了某种可能性。

    眸中一瞬间泛起了几分惊讶和期待。

    “师弟,是有什么事吗?”陈静心意味深长的看着眼前的徐清。

    徐清打了个道稽后,郑重道:

    “师兄,我筑基圆满了。”

    陈静心闻言眼前一亮,连忙上前一掌按在徐清腕间。

    感受到徐清体内畅通自如的气脉,确实已经完成了筑基无疑。

    “好!”

    陈静心喜出望外。

    他不是什么嫉贤妒能的人,后来的弟子天资越好,道观的未来才会越发兴旺。

    徐清有两世记忆,在察言观色方面还是有一点心得的,外加他“观炁”的手段,能清楚感受陈静心的高兴是发自内心的。

    因此对眼前的陈师兄的观感一下子暴涨,人也亲近了几分。

    “恭喜师弟成就筑基。”

    徐清不敢托大,连忙回礼:“多谢师兄。”

    陈静心看着规规矩矩的徐清,心中再次感叹起来。

    万中无一的甲等心性啊...

    上一次出现这般妖孽天赋的,还得追溯到观主那一辈吧!

    “师弟既成筑基,那便算是我元符观半个正式弟子了,眼下只差在传度大典上拜师受度这一步。”陈静心道。

    “传度大典?”

    “是。”陈静心点点头,“成功筑基者只有完成传度之后,才算正式拜入元符观门墙,成为道门的一份子。”

    “传度大典我观一年会举办三次,第一次在一月,时间上正好与百日完成筑基的弟子对应。”

    说到这里,陈静心微微一笑:

    “当然了,师弟是甲等天资,提前了一个多月完成筑基,需要耐心等待一下。”

    徐清摇摇头道:“只是一个多月而已,师弟还是等得起的。”

    陈静心笑着继续道:

    “传度大典需要等,但是修行不能耽误。观里针对师弟你这种情况,有充分的应对对策。”

    “虽未经传度,不入门墙,但观里可以酌情提前传授给师弟正式的修行功法。”

    听到这话,徐清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能提前传授接下来的修行之法?”

    “是。”

    陈静心见徐清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想到以前的自己,脸上的笑容不禁又多了几分。

    “师弟你随我来。”

    .....

    陈静心带着徐清前往观里的藏法阁。

    路上。

    陈静心向徐清普及一些关于接下来的修行之法的知识:

    “师弟你还记得那日清宁师叔传下筑基法门时,说过我辈修行者所走的道路是怎么的吗?”

    “记得!”徐清点点头,“筑基是守形,是炼己,是全其人道,之后的我们要走的道路便是往上一步步逆反先天。”

    陈静心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正是这此理。”

    “筑基一关落在人身,是为守形,往上便是炼形、炼精,或者称养形炼精,亦或者称炼谷化精。”

    “炼形炼精这一步是在筑基‘守形’之上更进一层,以人身后天交感精而生成先天元精。”

    徐清追问道:“师兄,那该怎么炼形炼精才行?”

    “精血同源!”

    陈静心没有卖关子:“精自血来,炼精其实就是炼血,所以这一步与武道其实相差无几。”

    “都是锤炼体魄。”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武道重外炼,细分可为筋骨皮肉四关,道门则重内炼,通九窍以成元精。”

    “炼形之法有六,一为玉液炼形法,二为金液炼形法,三为太阴炼形法,四为太阳炼形法,五为内视炼形法,六为真定炼形法。”

    “六大法门各有优劣,但无高下之分。”

    徐清问道:“师兄,那我们观里具体用的是哪种炼形之法?”

    “我们元符观走的思神炼养、行符制箓的路子,这炼形的法门自然也落在这条路子上。”

    “正是内视炼形法,也称存想炼形法。”

    “存想炼形法?”

    “正所谓,人身百骸有神,观之以养三宝。”陈静心解释着说,“存想炼形法便是观想身中之神,借助神灵道韵护持人身精气神。”

    两人说着已经走到了藏法阁面前。

    藏法阁是一座高楼,楼高六层,斗拱飞檐,棱棱骨骨。

    陈静心从怀中掏出一张法符,点燃符胆后,法符无风而自动悬浮在徐清面前。

    “师兄,这是?”

    “师弟,跟着这张符走,进入藏法阁中挑选适合你的炼形法门。”

    陈静心解释道:“寻常的宗门通常都只有一种法门,自上而下传承不断,但我们元符观根源绵长,底蕴深厚。”

    “期间又出过不少前辈高人,收集以及自创了不少修行法门,所以观内如今的各式修行法门不少。”

    “你进到藏法阁里,挑选最适合你的修行法门即可。”

    徐清闻言眉头微蹙。

    陈师兄这话听起来是不错,传承多样,门下弟子的可选择性就越多。

    但即便是同一个路子上的传承,也会有差别。

    修行涉及大道,一点差别有时候在某个时候就是差之千里。

    如果是师傅和弟子修行的功法不同,即便师傅境界更高,能高屋建瓴教导徒弟。

    但在教导时,也有可能会出现疏漏的情况。

    自己的情况特殊,是先学法,后拜师。

    先学了功法,难道之后传度大典上,自己只能拜修习相同功法的为师?

    徐清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陈静心道:“师弟不必担心这一点。”

    “我们元符道观以一册《太上黄庭道经》立宗,人身纳百神,凡走思神炼养路子的法门都能归拢进来。”

    “《太上黄庭道经》在传度拜师后才会传授给新弟子。”

    “原来是如此。”徐清明白了,“多谢师兄这一路上的解惑。”

    “无妨。”陈静心摆摆手,“去吧,师弟。跟着这张法符,它会指引你找到最适合你的功法。”

    徐清朝陈静心打了个道稽:“是。”

    说罢,迈步走进藏法阁内。

    ......

    藏法阁内的空间比外面看到的要大得多。

    陈静心给的法符泛起一丝金光,飘飞在前头,徐清跟着它不停移动,目光则四处游弋,深深打量着这个地方。

    触目所及的是一列列高大的架子,如同耸立的巨人守卫一般,在他面前整齐有序的排列开去。

    这些架子每个上面都陈放着各种包裹在透明光膜中的东西,有玉简、书册、骨头、武器等等。

    每一样都透着一股奇异的力量,进而使整座藏法阁似乎萦绕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

    在这股气息的作用下,徐清那颗因为踏入藏法阁而有些兴奋和躁动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徐清若有所思。

    得益于他拥有“观炁”的手段,他所能看到的远比普通肉眼更多。

    因此对于这股萦绕整座藏法阁的古怪气息有着自己的理解——

    陈放在这些架子之上的每一门修行法门,其背后都凝聚着创立者苦心孤诣的满腔心血。

    以及不知多久的岁月中,

    一代又一代继承了法门的后来者,在其中留下的历史和记忆缩影。

    累世叠加的浓烈意念让这里的传承有了一种独特的灵性。

    徐清明白这一点,便清楚自己现在该怎么做了——

    传承有灵。

    人在挑功法,功法也在挑人。

    他闭上眼。

    黑暗自周围袭来,淹没陈放着诸多传承的架子,然而法符上的那一抹金光却深深印刻在他脑海中。

    并化作一道金线,向着前方不断延伸,引导他最终去到与他同频共呼吸,最适合他的功法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