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穿书后才发现已经大结局

第一百一十七章 何为诗?

    只见王二慢慢走上讲台。

    众人表情很是惊讶。

    他们每个人都知道王二,也知道王二诗词天赋很是一般。

    然而,林疏现在却让王二当场展示。

    有一说一,他们有点不信。

    正如他们无法作出方才林疏念的那些诗词一样,天赋的差距,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下一秒,只见王二缓缓打开一张卷纸。

    随即念道。

    “我说……”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所有人都愣住了。

    只听王二静静地在台上念着。

    “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王二念完便缓缓卷上卷纸,朝着诸位鞠了一躬,随后,退到林疏身边。

    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是……诗?”

    林疏见到众人的反应后,内心偷偷一笑。

    是我期待的反应……

    这是他这几日苦思冥想,想出的一个法子。

    毫无疑问,林疏不擅长诗词歌赋。

    他就是一个诗词的搬运工而已。

    你给他来一段文言文,他都不一定能全懂。

    更别提诗词歌赋了。

    然而,谁说写诗就一定得是古诗了!?

    虽说王二念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也是搬运的。

    但是!

    用来教这帮弟子,足以。

    昨日,他把好些个现代诗写下来给王二看的时候,王二的表情和这些弟子一样。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没有对仗,没有格律,没有平仄,甚至还用白话!?”

    “林先生,您莫要再逗我们了!”

    一众弟子们的反应正如林疏预料的一样。

    都在质疑。

    林疏听罢,只见他缓缓走向讲台。

    清了清嗓子道。

    “你们……觉得这不能算诗?”

    这时,一位弟子立刻起身道。

    “林先生,恕我直言,方才王二念的,一没有格式,二没有韵律,您竟然还将其称作为诗?”

    林疏摆了摆手道。

    “谁说诗就一定要格式和韵律了?”

    那位弟子一听,直接坐不住站了起来。

    “林先生!你这话什么意思?”

    “没有格式和韵律的诗岂能叫诗!?”

    一众弟子纷纷点头,无人不赞同。

    他们从小到大,受诗词歌赋的熏陶。

    只为在那方寸的格式下,推敲字句。

    正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为了写诗,他们昼夜不分地钻研平仄韵律。

    哪怕对偶有一点不工整,他们便要改至天明。

    现在林疏突然冒出来个没有“规矩”的诗,这简直就是在否定他们至今已来追求的道义。

    林疏自然察觉到了这些弟子们的想法。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他随即再次清了清嗓子道。

    “这位同学,我问你,何为诗?”

    那位站起来的弟子想了许久答道。

    “诗……有五言……七言……”

    “重韵律,讲格式,应对仗……”

    林疏连忙打断。

    “我不是在问你诗怎么写。”

    “我是在问你什么是诗!”

    这一问,倒把一众弟子问住了。

    什么是诗……

    这个问题他们还真没有仔细想过。

    从他们踏入文学开始,诗便已经存在。

    林疏见一众弟子纷纷答不上来,便笑着说道。

    “这就是你们至始至终无法超越过去文豪的原因。”

    “你们现在所作的一切,无非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前人的标准陷入了死循环罢了。”

    “连诗是什么都不懂,王二都比你们强。”

    说罢,林疏便让王二来回答。

    只听王二说道。

    “杨院长在我小时候便告诉过我,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能表达作诗人当时情感的文字载体……”

    林疏点了点头。

    “嗯,满昏。”

    然而,又有弟子坐不住了。

    “林先生,既然您都认可诗应该有节奏和韵律,那为什么……”

    “我刚才那首诗那里没有节奏?”

    林疏如此反问道。

    但很明显,这帮弟子并没有意识到。

    林疏便解释道。

    “节奏节奏,只要让人读起来舒服,那就是节奏。”

    “你们写五言七言,不过是节奏的一种罢了。”

    “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

    “刚才王二念的诗,写得不好吗?”

    这一问,全场再次沉默。

    先不论方才王二念的那一首到底算不算是诗。

    但就是那么一段文字,明明简单通俗,明明没有多少弯弯绕绕,也没有多少字句推敲。

    却很直白的将作诗人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写的确实好……

    一想到这儿,一众弟子集体陷入沉思。

    他们兴许已经发现了,即便不去遵守什么格律,不去管什么平仄,甚至连字数都不受限制。

    也一样能写出好的文字。

    望着这些弟子纠结的样子,林疏就知道这把稳了。

    “你们一直被困在古言的框架里,为何不尝试跳脱出来?”

    “诗最大的意义不就是让别人看吗?”

    “你们明明说着白话,却从未用白话去写下什么。”

    “可白话不就是最简单最容易让人明白的话语吗?”

    “正所谓文学的意义在哪里?”

    “有人能告诉我吗?”

    林疏等了许久,终于有一位弟子举手,半答半问道。

    “是……为了追求心中的道义?”

    林疏摇了摇头道。

    “文学从来不是为了让你们去追求什么。”

    “而是为了让你们发现这个世界的美。”

    林疏站在讲台上,有模有样地摆出一副老师的姿态。

    说实话,林疏内心其实还是认可这些弟子们的想法的,毕竟他也知道现代诗和古诗完全是两个风格。

    可文学好就好在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

    换一种方式书写,就要换一套全新的评分标准。

    对于这帮从未接触过现代人思维方式的小说古装人。

    哪怕是用初中高中生写的那些诗歌,那也是全新的一个文学方向。

    关键不在于好不好,而是在于新不新。

    不过最后那句“发现世界的美”还得归功于林疏的小学老师。

    谢谢你,我的小学老师。

    这帮弟子们本身文学素养还是很高的,让他们尝试写白话,不说比肩古诗,那至少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哦对了,我可没让你们放弃原有的作诗方式啊,我只是给你们提供一个思路新的方向而已。”

    “相比于那没什么名头的盛会,让你们只是为了夺冠,方才那些诗,你们随便用。”

    “就看你们是想要名声还是想要丰富自己的文学底蕴了……”

    然而讲堂外,应天成也偷偷听了所有内容。

    他沉默良久,最终只叹一句。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