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婿:请你立即停止作妖

第10章 玉阳开坛

    千机夫人取出的这个锦囊里,装的不是什么妙计,而是一样法宝。

    【蜃气珠】

    “珠中存有东海蜃气,可让佩戴之人改头换面,难以觉察其本相。”

    千机夫人略作解释,递给了令狐嫣。

    小妖精把蜃气珠拿在手里,细细观之,小小的珠子内,潮汐奔涌往复,颇具气象。

    “这个珠子一定能帮到苏郎的忙,谢谢母亲大人!”

    话音未落,一路小跑出门去。

    千机夫人看着她的背影,喃喃道:“真阳法体,机缘自生。我这把年纪了,却总也参不透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啊。”

    如果有一支穿云箭从落英洞天直冲云霄,再行俯瞰,则会发现,落英洞天地处一块群山环抱的盆地之内。

    然后天地倒转,斗转星移,洞天的镜像——落英山外,城郭点点,棋布星罗。乃是中原七大国之一的庆国地界。

    而苇苕国,位处庆国的东北角,是为庆国附庸。其地靠山临海,苇苕城依山而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为庆国东北要塞。

    这一日,苇苕国主苇苕一心在城内大宴宾客,宣布了一件大事。

    中原玄门三大宗之一的昊天宗宗主座下亲传弟子、位列昊天十六真人的玉阳子肖伯牙,准备在苇苕国开坛收徒。

    玉阳子身为宴会最尊贵的客人,亲自出席,证实了这个消息。

    既是公开开坛收徒,那坛前大比,是免不了的。

    一时间满城轰动,很快消息便从苇苕国传到中原各地各方国,据说,就连庆国皇室都会派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前来应比。

    玉阳子得天授雷法,于一百年前证道长生。为人急公好义,雷厉风行。

    据闻,玉阳子出手之时,煌煌天威铺天盖地而来,雷霆之下,神鬼莫挡。其实力手段,就算在昊天宗的众位真人中,也能排进前列。

    一句话,谁能入得了玉阳子的法眼,成为他的徒弟,也就代表他今后的道途无量。

    宴会过后,国主苇苕一心与玉阳子在城中庭院闲坐。身后,山墙高的云生兽,懒懒弓直了一下身子,打了个哈欠。

    这个动静引得玉阳子回头,打趣道:

    “国主,此物稀罕。不知从何方得来?”

    “真人,此兽自打我小时候起便常伴我身旁,是当年老国主从东海出云国带回来的。”

    “哦?出云国万里之遥,想不到彼方水土,尚存有我中原的洪荒遗种。”

    国主感叹一声,“中古以降,这些遗种妖兽快被外丹邪徒们霍霍完了,我这一只啊,听说也被盯上了。”

    苇苕一心走过去,抚摸它洁白似雪的毛发。云生兽颇为享受地打了个响鼻。

    这妖兽非狮非虎,背生双翼,可腾云驾雾,更兼皮毛雪白,与云为戏,不分彼此,故有“云生”之谓。

    说到这里,玉阳子也是心有所感,

    “当今之世,妖孽横生,百鬼昼行。来此之前,我去了一趟庆国无为县,那里人妖杂居、彼此媾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已经是一片妖域了。

    “想我泱泱正道,何时能把这些妖魔鬼怪涤荡一清,还天地朗朗,风清气正。”

    国主点头:“真人胸怀宇宙,是苍生之福啊。”

    玉阳子摆摆手,“可是,我玄门还有另外一些人,只喜欢隐于福地洞天之中,坐而论道,独善其身。对这一切听之任之,视而不见。”

    玉阳子略微凑近。

    “国主觉得,他们与我,谁是谁非?”

    苇苕一心人近中年,少年之时也在中原某宗修行过,对这种玄门风气也是相当了解。

    玉阳子嘴里的“他们”,实则代表了绝大多数的玄门修行人,也包括昊天宗其余十五位长生真人。反倒是玉阳子本人,经常在俗世行走,四处打架,除魔卫道,像个异类。

    也多亏了他打架业务水平确实够高,不然其他十五位真人早就把他排挤出山门了。

    苇苕一心当他面,着实不好回答这个问题,这种玄门大是大非,岂是他一介方国国主可以置喙的。

    “真人全心为天下,一心佩服之至。”

    好在,玉阳子也不是真要从他嘴里讨个答案,

    “此番在苇苕国开坛,正是要寻找一些心存正道的年轻种子,后面,就多多叨扰国主了。”

    “真人言重了。此乃苇苕之幸。”

    通往苇苕国的山路上,一主一仆从远处行来,停在了一间茶店,略作歇息。

    主人年纪不大,身材瘦小,长相清秀,后面跟着的仆人一脸憨厚,忠实可靠。

    “里边儿请,二位!”

    “二位可是去苇苕城应比的?”小二上完茶水,搭讪道。

    “小哥,听说这苇苕城里来了一位大人物开坛收徒,应比不敢,我们只是来瞻仰一下。”

    小二南来北往的人见得多了,尤其最近苇苕城里玉阳子开坛收徒,这条路上一下子多了不少操着各地口音的修行人。

    这两位一看就是哪个世家小姐耐不住闺中寂寞,出来寻热闹,为了方便,故作男儿打扮。几乎与昨晚到的那一位贵人如出一辙。

    “嘿嘿,最近城里啊,都被各地的修行人、看热闹的住满了,如果不嫌弃,可以在小店住宿,从这里到城门口也方便。”

    来者身份被猜中,小二趁机揽客。茶铺本不经营旅宿,奈何最近人实在太多,东家索性腾出自己的住屋,用作临时接待。

    “都来了哪些人,小哥可知道?”

    还说不去应比?小二仿佛猜透了心思般,侃侃而谈起最近几日的见闻。

    两人从小二嘴里得知,除了三大宗之外,其余修行江湖上叫得出名的门派、书院,几乎都有弟子过来。

    有的刻意隐藏师门来路,有的则堂然皇之由师门选送,这些小门小派的修行人并不十分忌讳名分,能成为玉阳子弟子,等于光宗耀祖了。

    剩下的散修、散人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人中实力尚可的,莫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更多的,则是纯粹来看热闹,看看能不能借此寻到一些机缘。

    反正此时小小的苇苕山城里各路豪杰汇聚,鱼龙混杂,声势喧天。

    “两位,就在昨天,小店里刚刚住下两位贵客。”小二神秘兮兮地道。

    “看见那匹马没?”

    小二指着外头,拴在树上的一匹枣红骏马,长鬃飘飘,身姿卓越。刚才进来时,主仆二人就被它吸引了。

    “那匹马怎么了?”

    “东阳神驹!只有庆国皇室才有资格骑它!”小二一脸兴奋,压低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