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安康

第四十四章 安康的贵人

    安康从没见过有人能把医院的,被称做被的那团乱糟糟的絮状物,叠的横平竖直如此有规矩的样子。

    有点搞不清王新田脑子里那个转盘指针,指的是“明白”还是“糊涂”,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了。

    走到床前认真地看看,赞叹:“这被叠的真整齐”

    王新田憨笑着挠挠头,说:“孩子们今天回来,我不想让孩子看到我不好的样子。”

    “嗯?”这是老年痴呆王新田说的话吗?活脱脱的一个盼儿女回家过年的慈祥老父亲。

    你既然在“明白”区域,那我也和你说说明白话:“谁告诉你孩子们回来?”

    这句话问坏了,王新田挠着头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

    其状特像金大侠武功高强却走火入魔,苦寻“我是谁”的西毒欧阳峰。

    “王新田。”

    “到。”回答声音铿锵有力,人也站起立正。

    “你的身体还没有恢复,马上卧床休息。”

    “是。”

    王新田用行动解答了安康心中“他是怎么下的床”的疑问。只见他双手扶着床尾小步把自己挪到床侧,贴床站好后,尽量后坐让屁股坐到床中,先把好腿放到床上,再用手把病腿搬到床上,用强横的腹肌拉住身体慢慢躺下,瞪着眼睛茫然地看天花板。

    李秀清过来俯耳说道:“牛奶奶要穿裤衩呢。”

    安康看向牛贵勤,牛贵勤有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你告诉她和潘奶奶,别的可以穿,裤衩等摘了导尿管再穿吧。马上七点了,我去食堂打饭。”

    安康离开后,李秀清拉上二号的帘,从壁柜里拿出潘、牛二人的胸罩给她们穿上,并告诉她们有些东西不能穿的理由。

    早八点,室内五人吃过早饭,李秀清去卫生间清洗餐具,安康到护士站给王新田借电须刀,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三个病人全睡着了。

    两个护工也不说话,每人找把椅子坐下看手机。

    八点半时,朱丽带着几个实习生拿着药进来。实习生用扫码器扫病人的腕带,再扫药瓶上标签,核对无误后,拧螺栓一样给留在静脉中的留置针接上输液管。

    挂好液体,弹出气泡开流量调节阀,然后站成一排等着朱丽发话。

    朱丽点头:“嗯,走吧。”

    实习生们鞠躬:“谢谢老师。”

    接着张义一人悄悄地推门进来。

    安康问:“今天不是周六吗,您不休息?”

    “休息,我过来看看几个昨天动手术的就走。”

    “那就不用看了,手术特别的成功,潘奶奶和牛奶奶今天早六点多全下地了。”

    “有这事?”张义非常高兴,到床前叫醒潘红:“潘阿姨,感觉怎么样?”

    “别的都好,就是腿有点使不上劲儿。”

    张义点头:“正常,过些天就好了。要注意锻炼,多听安康的,他在护理上很有经验。”说着又看看牛贵勤,同样嘱咐了几句才离开病房。

    “睡得正香让他叫醒了。”潘红闭着眼睛嘟囔。

    “怎么,又做美梦了?”

    “没有。”潘红仍闭着眼睛。

    停一会儿突然睁开眼睛说:“说到做梦我一下想起文处长了,我们退休有二十年了,至少有十年没见过他。没想到在你的手机里能看到他。你是在哪儿给他录的?他都八十岁了还能讲课,给哪个单位讲的呀。”

    “他是给我一个人讲课,我护理他两个月他给我讲了两个月。那哪是在护理他呀,我就是天天上国学大课呢。”

    “四书五经?”

    “对。四大名著,儒家道家、兵家史学、唐诗宋词。除了打饭和陪他散步,我天天坐那儿上课,还挣着每天一百八的护理费。一开始老爷子只是聊天式的讲,见我喜欢听,他就带着我去书店自己花钱买了二十多本书让我读。我的古文功底太差,看不懂的地方太多了。他也不烦,让我每天做天笔记,一段一段、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让我背,背不下来他就叹气,背下一篇文章就奖励我回家住一晚。”

    “哈哈,他还是那么爱讲课,他退休后没课讲就给儿子孙子们长篇大论地讲,讲的儿孙们一见他就跑。厅里节前慰问,领导们去他家根本就不敢坐下,放下东西就走,一坐下不让他讲两个小时出不来。”潘红边讲边笑。

    安康也笑着说:“他儿子更有意思,几次来医院,看我认认真真听课高兴坏了。把我叫到外面说,只要你把老爷子哄开心了,我一天奖励你医院食堂的三个鸡腿,吃不完可以往家里带。那一阵,我家冰箱里全是鸡腿。那也是我来大爱公司之前挣钱最轻松,最快乐的两个月。唉,有时真想老爷子啊。”讲着讲着安康陷入对往事的回味中。

    实际上,有些话安康没讲。

    文峰这个老头最喜诲人不倦,好为人师成瘾。每天不给人讲点什么难受,更难受的是讲完如果对方没夸他讲的好懂的多,他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安康与他接触的头几天,觉得这老头太博学了,天底下的事就没有他不懂不明白不知道的。发自内心地说了些“原来是这样啊”“您要是不说,我还真不知道”等实话后,文峰听得老怀大慰。

    如同武侠小说中宗派大师发现了天赋异秉根骨清奇的武学苗子,一心要把自己的一身内力全部传下去。

    而安康当时是个初入护工圈的菜鸟,啥也不会,和现在的李秀清一样,见到病人和家属心里就发慌。遇到这样一个一心只想传道授业解惑,不管护理水平高低的病人,心里早乐开了花。

    护理技能我不行,要说听课,从小学到大学听了十多年,哄老师开心的窍门还是有独到的心得与体会的。

    听课挣钱,总比端屎端尿轻松愉快吧?

    就这样,一个愿意讲一个愿意听,各取所需,俩人合作的非常愉快。

    安康本来不多的护理知识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古文方面倒象是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