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第004回 王翦恃强逢劲敌 孙燕破剑闯重围

    燕丹公主嘱咐完家将,随即挑选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勇士,紧随孙燕前往朝廷,准备迎战外敌,而年长者则留在府中守护。孙燕又请求带上班豹一同前往,公主点头应允。随后,公主下令备马,与孙燕一同出征,策马奔向午门。

    此刻,燕昭王尚未退朝,黄门官前来奏报:“燕丹公主已在午门外等候陛下旨意。”昭王心中矛盾,既不想见公主以免她烦恼,又于心不忍不见。犹豫片刻后,无奈传旨召见。公主领旨,登上三层大殿,行过大礼,兄妹二人皆含泪相视。

    昭王叹道:“没想到老都尉和两位外甥都丧命于秦人之手,实乃国家之大不幸。如今秦人已渡过易水,兵临城下,朝中诸臣皆无能统兵督将与秦师为敌。寡人本欲亲自书写降表,向秦营纳贡称臣,以免百姓遭受刀兵之苦。御妹,寡人无嗣,你又无子,日后寡人驾崩,这燕国的江山,不知将交于谁手。”说到此处,昭王不禁泪流满面。燕丹公主亦是泪如雨下。

    昭王哭了一阵,忽然抬头见品级石旁跪着一个身着白袍的臣子,忙问燕丹公主:“御妹,此人是谁?”

    公主奏道:“此乃臣之孙,孙龙之子,名唤孙燕。”

    昭王又问:“他来此有何事?”

    公主含泪道:“臣妹世受国恩,虽捐躯难报。今秦师兵困皇城,无人抵挡,此子虽年幼,但武艺高强,尚可拒敌。臣妹已挑选五百家将,欲保此子出师,与秦兵决一雌雄。纵有差池,也可见我孙门幼子稚童皆尽忠报国。”说到此处,公主不禁哽咽。

    昭王闻言大惊道:“御妹,你何出此言。上阵冲锋之事,岂能儿戏?那秦将王翦勇冠三军,老都尉与御外甥尚且不是他的对手,今孙燕年纪尚幼,如何便能出阵迎战?岂不是白白送了性命。”

    公主含泪道:“臣妹亦曾劝他,但他一心要报祖父之仇,若不让他出阵,他便要寻死。臣妹曾看过他的武艺,倒也纯熟,乞求圣上再赐五百兵士,命他临敌,看看他究竟如何。”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殿前官急忙上殿禀报:“启禀陛下,秦将王翦已在城外挑战,屈丞相连续挂出免战牌,却都被他打碎。”

    跪在下方的孙燕闻言,连连磕头道:“陛下,小臣愿意出马迎战。若不能生擒王翦,甘愿领罪,万死不辞。”

    昭王眼中含泪,扶起孙燕道:“皇孙请起,速去披挂上阵。孤将点选精兵五百,随你一同出阵。孤与你祖母将上城观战,国家存亡,便在此一举了。”

    孙燕磕头谢恩,随即下殿披挂。家将已备好包裹相随,不一会儿,孙燕便披挂上殿,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与众人大不相同。虽年纪尚轻,却更显英气逼人。

    昭王见状,对燕丹公主道:“皇孙真乃天神下凡,此乃孤之社稷之幸。”

    公主回应道:“全靠主上洪福庇佑。”

    昭王又道:“皇孙身上重孝,孤不便赐酒以壮军威,惟愿你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待你凯旋,孤必加官进爵。”

    孙燕再次磕头谢恩,随后下殿,出午门而去。早有御营兵马司挑选的五百精兵与孙家的五百家将,已在午门外整齐列队等候。

    班豹一见孙燕出来,忙上前禀报:“小主人,战马已准备妥当,只等您一声令下。”

    孙燕果断下令:“起营!”

    众兵将得令,摇旗擂鼓,直奔易州城而去。不过十里之遥,便已抵达。探马速报屈产,屈产因恐秦兵攻城,不便远迎,遂派人接孙燕上城。至敌楼前,屈产迎接孙燕入内坐下。

    孙燕急问:“丞相,秦兵可曾回营?”

    屈产答道:“秦将王翦自早至今一直在城外挑战,已连碎五块免战牌,且百般辱骂。”

    孙燕闻言大怒:“速放炮出城迎战!”

    屈产忙劝道:“小将莫急,此时已近午时,暂且调养半日,明日再战不迟。”

    孙燕却道:“此贼杀我祖父,我恨不得立刻生擒他,碎尸万段,岂容缓战!”遂下令放炮,城上顿时炮声隆隆。

    王翦在城外听得炮响,知有敌将出城,遂将兵马一字排开。只见易州城门大开,两杆素罗旗飞出,一队燕兵越过吊桥,雁字儿排开。

    随后,一员少年将官纵马而出,好个英挺少年!只见其:两耳垂肩,鼻如悬胆,目似朗星,好一副英勇气概。

    众人皆想:“他年若得风云会,一统华夷赵国宁。”

    王翦见孙燕年少英勇,心中赞叹不已:“好一员小将,相貌堂堂,不知武艺如何。”遂高声喝道:“燕将,你家侯爷在此,速报上名来。”

    孙燕闻言,知是王翦,遂大喝道:“秦将王翦,你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你家小爷乃瑞陵君之孙,总戎孙龙之子,孙燕是也。你在燕州城连伤我祖、父,今日仇人相见,我若不擒你进城,誓不为人!”

    王翦闻言大怒:“乳臭未干的小子,竟敢口出狂言!”说罢,挺起丈八蛇矛,分心便刺。

    孙燕用银戟磕开,火速还马,两人战有十余个回合,难分高下。

    燕昭王与燕丹公主已至易州城头,俯瞰下方战场。孙燕与王翦的激战正酣,两人如猛虎下山,你来我往,大战已有六七十个回合。

    燕昭王不禁对身旁的燕丹公主赞叹道:“御妹,你看孙燕,果真是将门虎子。古语有云,强将手下无弱兵。那秦将枪法如此精湛,却仍不能占得孙燕一丝便宜。他们二人,真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燕丹公主点头附和:“此乃主上洪福齐天。但观眼下局势,王翦枪法犀利,马匹矫健,而孙燕毕竟年轻,虽然防守得当,但反击时略显迟缓。”

    燕昭王微微颔首:“朕看孙燕磕开矛杆时,两臂似乎并未用尽全力。难道他是在故意示弱?朕且助他一臂之力,看看情况如何。”

    说罢,传旨擂鼓助战,城头的战鼓顿时震天响,如同地动山摇。

    孙燕在战马上听得城头的鼓声,抬头望去,只见城头上一柄黄罗御伞飘扬,心知燕昭王与公主正在观战。他心中暗想:“王翦果然勇猛异常,与他交锋已有百余回合,我且再忍耐片刻,待他力竭之时,再展露我的真正实力。”

    此时,秦营中的章邯见王翦出战已久,未见归来,且营外金鼓震天,心中不禁疑惑。他询问旗牌官:“殿西侯与燕将战况如何?”

    旗牌官上前禀报:“殿西侯出营迎战,至午时才见燕国发兵。出来一员小将,与殿西侯激战至今,未见胜负。”

    章邯闻言,立刻传令备马披挂,带领众将出营观战。只见王翦与那小将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章邯见状,也传令擂鼓助威。王翦在阵上听得本营鼓声,精神更加抖擞,喊声如雷,攻势更猛。

    城头上的燕昭王与公主见王翦越战越勇,而秦营中又涌来无数人马助战,心中不禁大惊。

    燕昭王暗想:“我国并无一将可出城助战,皇孙此战凶多吉少。”

    然而他往下看去,却见孙燕坐在白龙驹上,神情自若,与王翦的枪法斗得不亦乐乎。每当王翦的蛇矛攻来,孙燕的银戟总能迅速格开。

    燕昭王见状,心中大喜,对燕丹公主道:“御妹,你看皇孙这回也紧起来了,他的枪法似乎有所保留。”

    燕丹公主点头称是:“但愿如此,这将是燕国之幸。”

    果然,孙燕见王翦攻势不减,便笑道:“王翦,你有多大本领,尽管使出来。我若惧你半毫,也不算豪杰。”说罢,他一串银戟舞动如风,将王翦的枪法一一化解。

    几十回合下来,王翦已累得气喘吁吁。他心中暗想:“不好了,这小将枪法果然厉害,单凭血气之勇,难以胜他。不如骗他下马,再用宝剑斩他。”于是,他虚点一枪,佯装败走。

    孙燕岂肯放过这个机会,大喝一声:“王翦,你往哪里逃?我定要追上你!”

    说着,他催动白龙驹,紧追不舍。此时,班豹在阵角上见小主人得胜追击,也大喊一声,舞起银装锏,催动青鬃马,紧随其后。

    燕昭王立于敌楼之上,目睹孙燕力挫王翦,心中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拍手叫好。公

    主亦是喜形于色,然而当孙燕紧追王翦而下时,她心中却涌起一股不安,急声道:“主上,速速鸣金收兵!”

    昭王有些不解,笑道:“御妹何出此言?皇孙此番若是能擒回王翦,岂不是大快人心?”

    公主却忧心忡忡:“主上不知,那王翦曾在云光洞海潮圣人处学得精深法术,若是追赶时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

    昭王闻言,顿觉有理,急令鸣金收兵。

    然而孙燕正全心追赶王翦,哪里听得见城上的鸣金之声。王翦见孙燕紧追不舍,心中一急,忙取出宝剑,掐诀念咒,祭起空中。

    公主在城上看得真切,心中大急,惊呼一声,竟栽倒在地。昭王大惊失色,忙命人抢救,然而公主却昏迷不醒,急得昭王手忙脚乱,也顾不得城外孙燕的安危,忙传旨意,用软床将公主抬下城去,安置在兵马司衙门大堂上。御驾也随后赶来探望,暂且不提。

    再说孙燕,见王翦大喝一声,祭起宝剑,便抬头望去,只见一朵彩云托着宝剑,如牛吼之声,飞奔而来。

    斑豹这小厮眼尖手快,喊道:“小主快走,这是如意宝剑!”说着便一圈马往回路飞跑。

    孙燕闻言,心中也生怯意,忙转马往回路奔去。

    王翦见状,笑道:“孙燕,你若想逃生,除非是认母投胎!”说着又念咒催动宝剑,那宝剑在空中飞追不舍。

    孙燕回头见宝剑离头顶不远,心中一急,大叫一声,泥丸宫迸开,现出一股毫光,将宝剑挡住。原来孙燕日后有数年皇帝之命,今日岂可丧于宝剑之下。自古生死皆由命,半点不由人。

    王翦见宝剑不能落下,只道孙燕有甚法术止住宝剑,忙念咒收回。这一来,豪气已收了大半。

    孙燕醒过神来,见头上不见宝剑,回头见王翦呆呆勒马立着,便回马大喝一声,一枪刺来。

    王翦措手不及,大叫不好,身躯往后一闪,那银戟杆却从左肋下穿过,带下半副甲来。王翦吓得面色大变,两马擦身而过。孙燕一伸虎手,抓住王翦丝条,用力往上一提,叫道:“过来罢!”

    王翦忙用两手箍住鞍轿,两膝一磕马腹,往前一纵。两下大力相抗,只听划的一声,丝条被扯成两段,王翦趁机逃脱。

    孙燕回马紧追不舍,王翦心中恨极,暗想:“好小子,若不给你点厉害瞧瞧,你也不知我的手段。”于是暗暗把百炼锤抓在手中,故意放慢脚步。

    孙燕贪功心切,哪里还防人的暗算。王翦看准时机,一撒手,百炼锤直打向孙燕。孙燕只觉眼前一花,护心镜已被打得粉碎。他在马上身躯往后一仰,忙稳住马势,心中怦怦乱跳。待他定下神来,王翦已远去无踪。

    孙燕大怒,喝道:“匹夫,你有本事上天,小爷也要赶上天拿回你!”说着催动白龙驹,又紧追下去。

    暂且不提其他,我们转至天台山的天台洞。孙膑老祖端坐于蒲团之上,闭目养神。突然,他心血来潮,急忙掐指一算,顿时面色大变。他惊呼一声:“苦也!”随即从蒲团上翻身跌落,把一旁侍奉的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吓得魂飞魄散。他们急忙上前搀扶,只见孙膑已自行坐起,眼中满是悲戚之色。

    清风、明月不明所以,此时却惊动了门徒李丛。这李丛是孙膑回天台时收下的弟子,他双臂力大无穷,比那袁达还要胜出一筹。

    见师父如此伤心,他急忙上前询问:“师父,您为何如此悲伤?”

    孙膑叹道:“李丛啊,你有所不知。你师祖与两位师伯,在易州城不幸同丧于王翦之手。虽然这是天意,但终究让我们出家人感到痛心。”

    李丛闻言,双眼圆睁,怒眉倒竖,大喝道:“竟有此等事!待弟子下山生擒王翦,为师祖报仇!”

    孙膑止住泪水,沉声道:“你休要胡说,先扶我回山洞去吧。”李丛忙扶住师父,二人离开了天台洞。

    孙膑的慧眼能观四方,四万八千里内的景象尽收眼底。他早已看见孙燕正追赶着王翦。只见王翦袍松甲散,狼狈逃向秦营。这时,秦营中飞出一员大将,红马红甲,手持大砍刀,放过王翦,迎上了孙燕。二人立刻激战起来。没过多久,孙燕便将那员大将刺于马下,随后冲杀向秦营。

    秦营中一声炮响,冲出八员大将,将孙燕团团围住,一齐动手厮杀。那使锏的小将也冲入围内,协助孙燕应战。秦营又派出无数将官,骑着战马乱冲乱撞,意图消灭燕兵。

    燕兵四散奔逃,但秦兵如蚁附膻,将燕兵与孙燕等人再次团团围住。

    只见孙燕手中的银戟杆如枪山一般,上护其身,下护其马。那使锏的小将本领也十分高强,两国人马纷纷落马。随着战斗的进行,燕兵越来越少,秦兵则越战越勇。但他们只是远远围住孙燕和那员小将,似乎有些喘息的机会。

    突然,孙燕一马当先冲向西南角,秦兵中枪落马者甚多。这时,一名秦将跃马提枪上前截杀,秦兵再次围了上来。不过十合,那秦将便被孙燕一戟杆打得抱鞍而逃。然而,就在这时,秦兵纷纷扳弓搭箭,准备射杀孙燕。

    孙膑看到此处,心中一紧,暗道:“不好了,此时若不出手相救,更待何时?”他忙拔出手中的杏黄旗,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旗指向两军阵中。顿时,狂风骤起,万马奔腾,两军人马都看不见了。随后,他扶着李丛回到洞中。

    战阵上的孙燕杀得两膀酸麻,浑身是汗。突然,一阵狂风刮起,飞沙走石,秦兵被吹得四散纷逃。孙燕趁机招呼残兵,一催战马闯出重围。

    此时,金子陵正在营门观战,突然见到怪风骤起,飞沙走石迎面打来,心中大惊。他忙念止风咒,将风止住。只见秦兵秦将多被飞石所伤,而孙燕已杀出重围。城中的丞相屈产也亲自带兵出城接应。

    金子陵见状,便道:“不必追赶,收兵回营。”

    这一战,秦军损失惨重。孙燕枪挑李杰,杆打赵高,丧兵五百有余,带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而燕国的二千人马,也死伤八九。

    燕昭王将燕丹公主抱回兵马司衙,经一个多时辰的照料,公主方从昏迷中苏醒。她一睁眼,便哽咽道:“孙儿你的阴魂且慢离去,祖母与你一同上路。”

    昭王见她醒来,心中大石落地,轻声安慰道:“御妹,且定定心神。”

    公主抬头,见昭王与众文武立于身旁,不禁悲从中来,泪如雨下:“圣上,我孙家接连遭遇大难,如今孙燕又丧于王翦邪术之手,这可如何是好?”

    昭王亦垂泪道:“御妹,吉人自有天相,你听,城外仍有金鼓之声。”

    公主闻言,侧耳倾听,果然金鼓之声震天响。她疑惑道:“难道是秦兵攻打城池?”

    昭王忙传旨,命人上城打探。

    不一会儿,回报:“小将军并未丧于王翦剑下,现正在阵中与秦兵厮杀,屈丞相已亲自带兵出城接应。”

    昭王与公主闻言,大喜过望,连连谢天。

    不过半时,孙燕已回,浑身血染,盔上热气蒸腾。公

    主忙问:“孙儿,你如何避得王翦的宝剑?”

    孙燕摇头道:“孙儿也不知是何缘故,莫非孙儿身上有重孝,宝剑怕污秽,不愿近身。”

    昭王笑道:“皇孙今日大战辛苦,且下去用饭歇息。”

    孙燕却跪奏道:“小臣愚见,秦师势大,难以匹敌。不如速修求救文书,待小臣杀出重围,前往齐国求援。再回天台山请三叔下山,方能抵挡王翦的法术。”

    昭王点头:“皇孙言之有理,只是你苦战一日,需再休养几日。”

    孙燕急道:“救兵如救火,宜速不宜迟。”

    公主含泪道:“孙燕所奏甚是,圣上速修文书。你且去歇息,祖母也修书一封与你三叔。”

    孙燕遵旨,叩头下厅,换过战袍,饱餐一顿。又吩咐将白龙驹牵出,撒欢草场,喂足草料,备好鞍辔。自己又怀揣干粮,与班豹一同上厅前候旨。只见公主手提书信,眼中含泪道:“孙儿,此行须听祖母一言。”

    究竟燕丹公主所言何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