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斗法兴秦传说

第025回 明出葬孙膑定计 暗劫丧王翦被擒

    孙膑向孙燕下达了进城预备送殡的命令。待一切安排妥当,他向毛遂和蒯文通道:“在下有个不情之请,想请二位在十月初三出殡之日,为我执掌引魂旛。这原是你们师徒的职责所在。”毛遂故作不悦:“三哥,我可是救了你一命,你怎么这么折腾我呢?”孙膑笑道:“贤弟误会了,我怎敢作贱你。只是这引魂旛的执掌,除了你们师徒,别人又怎能胜任?”

    毛遂继续调侃:“那你这还不是作贱我么?你家出殡,反倒让我师徒俩给你打幡,这叫什么道理?”孙膑哈哈大笑:“贤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可知我为何要诈死埋名?”毛遂道:“这还用说,你怕王翦的攒天箭再伤你,所以才诈死埋名。”孙膑摇摇头:“你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我还有一个计划,叫做‘哭丧计’。”

    毛遂好奇地问:“什么是‘哭丧计’?”孙膑解释道:“到了十月初三,我这里送葬埋殡,秦营知道了,一定会派人来劫丧。你们师徒打着幡,将他们引到即墨岭下,然后你们就可以大显神通了。你们将幡招展,风砂大作,扰乱秦营兵马。我就趁机拨动万韧车,杀他们个片甲不留。你们师徒再祭起风石乱打秦营,然后驱兵掩杀,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两面受敌。这‘哭丧计’的成功,全仗你们师徒的妙用,我又怎敢说是作贱你呢?”

    毛遂听罢,笑道:“原来还有这等妙计,那我便替你打这幡了。”孙膑又向展凯下达了命令:“你带领土工,即刻前往即墨岭上,找一块卧牛吉地,中间开一个主穴,安葬老太爷。再开两个金井,分别安葬大老爷和二老爷。然后在即墨岭下,将三百辆万韧车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开排列,每辆车上贴一道灵符,派一名军士把守。听到炮声为号,揭去灵符,各军士急速走开,自有妙用,切勿误事。”

    他又对吴能说道:“你带子母炮手,协助展凯行事。在万韧车上各自放置一位子母炮,当展凯揭去灵符时,你便放炮施行,不得有误。”三军领命而去。接着,他又将赵皇姑请至帐前听令。秀英上帐叩见后,孙膑开言道:“我燕人定下一个‘哭丧计’,旨在擒获王翦。十月初三出殡之日,你可提刀上马,保护燕丹贵人老少。听到炮声为号,你便杀回,赶杀秦兵,不得有误。”廉秀英得令后,回营准备不提。

    孙膑又命令全山大将带领一千人马,在营左右埋伏,听到炮声为号,便风石乱打秦营,然后拼刀杀入,不得有误。六将领命而去。接着,他又下令传点三千铁骑军,穿白挂素,护送燕国送殡文臣,其余兵将守护大营,不得擅动。一切安排妥当后,孙膑口中念念有词。只见焦面鬼王现身座前,拱手问道:“真人有何法旨?”孙膑道:“在下有一事相求,今即墨岭下有万韧车三百辆,烦请尊神调遣阴兵三百,驱车辆赶杀秦兵。若有违者,按天书处置。”焦面鬼王遵令而去。一切调度完毕,只待十月初三的到来,届时自有分晓。

    在秦国的秘密营地中,细作们已经探听到了确切的消息,他们迅速回到秦王的帐篷中,详细地将情报呈报给秦王。秦王听到报告后,转向身边的文武百官,问道:“如今孙家要出殡,各位有何看法?”

    子陵立刻奏道:“陛下,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我猜孙家出殡时,他们一家五口的棺木一定会由昭王亲自相送,全家上下,无论贵贱,都会随行。只要我们计划得当,领兵前去劫丧,定能捉拿燕国君主,进而平定燕国。”秦王听后大喜,连连点头。

    这时,蓝旗下的一位将领出列启奏:“殿下,请侯爷示下。”秦王传旨让他进帐。王翦行礼后,秦王关切地问:“先行官,你的身体如何了?”王翦叩头道:“回陛下,臣因义子王贲被廉秀英所害,心痛不已,曾一度病倒。但现在已在陛下的洪福之下痊愈,特来请旨出兵,为子报仇。”

    秦王安慰道:“先行官,不必心急。方才我们已议定,十月初三日孙膑出殡,在即墨岭安葬。国师已定下计策,要去劫丧,不知你意下如何?”王翦闻言心中大喜,立刻回应:“陛下,这正是臣心中所想。有国师妙计,此次行动定能成功。”

    这时,旁边的甘罗出列谏道:“陛下,劫丧之计,恐有不妥。”秦王疑惑地问:“爱卿有何高见?”甘罗奏道:“臣想,孙膑出殡时,满朝文武定会送丧,必有百万雄兵相随。此时劫丧,胜负难料。更何况,乘人之危,劫人之丧,并非圣明之君所为,请陛下三思。”

    秦王听后沉默不语,子陵却道:“丞相之言过于迂腐。用兵之道,在于诡计多端。如今燕国君臣出城送殡,正是我们趁机埋伏人马,一鼓作气擒拿他们的好时机。这比日日攻城交战,耗费钱粮,浪费时间,要高明得多。此乃天意,陛下应顺应天意。”

    秦王点头表示同意,随即传旨:“大小三军,任凭国师调遣。待此事成功后,孤必重赏。”子陵谢恩后,离开宝帐,回到自己的营地。他迅速召集将领们,下令道:“众位将军,今日燕国君臣送殡,正是我们捉拿燕王、平定易州的大好时机。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完成此任。”

    接着,他一一分派任务:“元帅领兵三千,在即墨岭西山口埋伏,听到炮响为号,便引兵杀出,擒拿燕国君臣。赵高领兵三千,在即墨岭南山口埋伏,炮响为号,引兵杀出,扶持章邯,杀散护送军士,共擒燕邦君臣。魏豹带兵三千,在即墨岭东山口埋伏,炮响为号,引兵杀出,擒拿孙门一家眷属。李实领本部人马三千,在即墨岭北山口埋伏,炮响为号,引兵杀出,帮扶捉拿孙门老小。其余将佐,各守营帐,保护陛下安全。”

    最后,他命令王翦领兵五千前去劫丧:“你追至即墨岭下时,放炮为号,左右救护。”众将领命后纷纷退出,各自准备去了。而子陵则再次进入秦王的帐篷,复命已毕。

    就这样,一场针对孙家出殡的劫丧行动悄然展开。秦国的将领们都在摩拳擦掌,期待着十月初三日的到来,期待着能够一举成功。而这一切的阴谋与诡计,都将在那天揭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已是十月初二的夜晚。孙膑向孙燕下令:“你去取一口空棺材来。”孙燕不敢怠慢,立刻命人取来一口空棺材,送到了青纱大帐之中。孙膑轻轻揭开棺材盖,将一个大炮安放在内,然后又将棺材盖盖好,用钉子钉紧。他提起笔来,在棺头上大字写道:“南郡王亚父孙膑之柩”。写完后,他对孙燕说:“明日你护送灵柩,若遇秦将劫丧,便留下我这口棺木,其余的催柩上山安葬。殡殓已毕,你即保护君臣,以及燕丹的祖母进城。这是你在路上的两大任务。一应战事,你不用参与,速速进城,明日午时之间,催柩出城,不得有误。”孙燕领命而去,催马入城。

    一夜无话。次日五更时分,一切准备就绪,送殡出城。场面排设得整齐划一,富丽堂皇。只见旗幡飘扬,鼓乐喧天。童男童女排列成队,道士在前面引路,燕昭王率领臣子拉着挽绳,老公主领着两个儿媳放声大哭。毛遂手持引魂幡在前面引路,孙燕护送棺木紧随其后。孙膑则暗暗跟随,暗中布置他的哭丧计。

    且说王翦得知消息后,率领五千人马追赶而来。他大声喝道:“还往哪里跑,快留下棺木,万事皆休,若有半个不字,让你们全都死无葬身之地。”小校飞报后队,说:“有秦将王翦领兵劫丧,追赶而来,相离不远,请令定夺。”

    燕昭王闻言,吓得面如土色,口中称道:“亚父,今遇王翦劫丧,这事怎处?”孙膑淡定道:“龙意万安。”他即吩咐三军:“保着丧车,只顾走路,不要理他。”大小三军领令,虽然心中惴惴不安,但还是按照命令保护着丧车往前走。王翦领兵追赶,离丧车有两箭之地,眼见丧车在前,殡柩不远,却是越赶越走,不赶反而停下。原来这是孙膑运用了遁甲法,阻住了王翦的去路。

    王翦见燕国人马到了即墨岭下,赶上丧车。只见燕国人马一哄而上山去,却丢下了一口棺木。王翦抬头一看,见棺头写着孙膑之柩,心中大喜道:“好好的把这刖夫的尸首丢了,他们虽然上山去,我只用大队人马,把这座山重重围住,任他们插翅也难飞。”遂吩咐将号炮放起。只听得一声响亮,惊天动地。

    此时,东山口魏豹、西山口章邯、南山口赵高、北山口李实,一齐引兵杀出四面山口,秦兵呐喊震天,将即墨岭围得水泄不通。燕昭王吓得手足无措,孙膑却从容道:“吾主放心,自有人马解围。”他回头吩咐孙燕道:“吉时已到,且料理安葬。”孙燕领令,即禀过众人,率领一家老少,开始安葬事宜。而孙膑的哭丧计,也即将上演。

    王翦等四位将领将山团团围住,心中不禁大喜。他们命令家将取来斧头,打算劈开这口棺材,效仿楚伍员的故事,将孙膑的尸首痛打三百下,以解心头之恨。家将领命后,迅速取来斧头,对准棺材头猛地劈去,只听咔嚓一声,棺材被劈开,露出了里面的尸首。

    王翦定睛一看,果然是孙膑的模样,顿时心头火起。他提起鞭子,对着孙膑的尸首大声喝骂道:“你这刖夫,拥有三卷天书和六甲灵文,却落得如此下场。你在天台修身养性倒也罢了,偏偏还要下山来报什么仇?仗着杏黄旗和天书,你一拐就把我打翻,还摆下火攻阵,烧得秦兵望风而逃。如今你人在哪里?难道我会怕你吗?”

    随着怒火中烧,王翦一鞭挥向孙膑的天灵盖,只见火星四溅,虎口都被震得麻木了。他惊讶地喊道:“这刖夫好生厉害,死了还是这么结实,简直像钢胎铁骨一般。”于是又举起长枪刺去,只听咔的一声,长枪竟然被刺崩了。

    王翦心中大怒,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命令军士将棺材抬走。军士们领命上前,四人合力尝试移动棺材,却无论如何也动不了分毫。于是又加上八个人,结果还是一样。最后再加上十六名粗壮的军士,依然如同蜻蜓撼铁柱一般无济于事。

    王翦心中焦躁不已,这刖夫的尸体竟然如此结实沉重。他传令拿干柴来,打算将孙膑的尸体付之一炬。然而,他哪里知道,这棺材里装的其实是一个百子信炮,被孙膑用法术压制住了。当王翦下令点火时,军士们迅速取来干柴,将棺材四面围住并点燃。瞬间,棺材被熊熊大火吞噬,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军人们吓得四散而逃。

    孙膑听到炮响后立刻下令全军出击。秦兵们立足不稳纷纷后退,只见东西南北四方涌来无数士兵推着轫车(注:轫车为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车),车上四面都是锋利的枪刀。众将将符咒化为力量后,顿时万辆轫车如同风卷残云般向秦兵冲去。

    王翦见状大惊失色道:“不好了,这次真的死到临头了。”章邯也感叹道:“就算死也不明白啊,我们连敌人都没看到就死在兵车下了。”话音未落,那万辆轫车便如同离弦之箭般飞驰而来,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秦兵们被冲得七零八落丢盔弃甲,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与此同时,毛遂师徒在空中施展金光法术,飞至秦营上空隐入云端之中。他们用手中的幡旗向下连展三次后大喝一声“疾”,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全山的六位将领见状立刻动手杀入秦营之中,将营寨冲得东倒西歪。他们手持兵器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逢人就杀遇鬼就砍杀得秦兵四处逃窜。

    始皇、子陵、甘罗、英布、彭越等人见势不妙急忙传令全军撤退保护始皇逃离战场。全山的众将在后紧追不舍。这里便不再赘述了。

    在即墨岭上,孙膑完成了父兄的安葬事宜。他随即下令,让孙燕、展凯、展力、吴能这四位将领,带领着三千精兵,护送昭王、燕丹公主以及两位嫂嫂和全体家眷进城。孙燕等人得令后,立刻率领将士们护送家眷进城。

    孙膑独自留在即墨岭上,望着那些可怜的秦兵。他们的数量已经减少到不到五十骑了。孙膑心中明白,这些秦兵在他的兵车阵下,已经接近全军覆没的边缘。他轻轻摘下杏黄旗,向西北方向一指,大喝一声“开”,只见万轫车突然分开,中间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路。

    王翦、章邯、赵高、魏豹、李实这五位将领,原本在阵中绝望地等待死亡。突然看到万轫车分开,形成了一条逃生的道路,他们立刻舍命往外冲。孙膑收回神术,焦面鬼王带领着阴兵回归原位,万轫车也恢复了静止。

    此时,廉秀英见秦兵逃出阵地,立刻催马提刀,带领着本部三百人马紧随其后。她高声大喊:“秦贼,你们往哪里逃?”秦将们看到燕兵追来,心中大惊。章邯说道:“算了,与其在兵车阵里像狼虎一样死去,不如和他们拼了,至少死得明白。”

    说话间,追兵已经离得很近了。赵高突然发现:“这不是个女将吗?”王翦定睛一看,顿时大怒:“这一定是廉秀英这贱婢!她杀了我的义子,我正要拿她给我儿子报仇!”

    廉秀英听到王翦的话,更加愤怒。她催马上前,大声喝道:“你们这些杀不尽的秦贼,还敢逃生?快下马受缚!”王翦勒马提枪,大骂道:“你这贱婢,是不是杀了我儿子的?”

    廉秀英更加愤怒:“秦贼,你怎敢骂我?你难道就是王翦?你在界牌关杀了我哥哥,若饶你,情理难容!”说完,她催马抡刀就砍。王翦提枪相迎,两人战了二十多个回合。

    廉秀英心中暗想:“我同这贼杀到何时尽了,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她决定使用九股红锦套这个宝贝。她拖刀败走,王翦不知是计,紧随其后追来。廉秀英趁机抛出九股红锦套,大喝道:“秦贼休赶,看我的宝贝取你!”

    王翦听到喊声,抬头一看,只见九股套索如撒网一般落下。他惊呼一声“不好了”,想要回马却已经来不及了,被套索牢牢罩住。廉秀英轻舒粉臂,将王翦活擒过来。章邯、赵高、李实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上前去救,慌忙逃生了。

    廉秀英也不追赶他们,掌起得胜鼓回营。这场战斗就此结束,孙膑的策略和廉秀英的英勇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话说那海潮圣人端坐于蒲团之上,忽然间心血来潮,掐指一算,便已知晓了来意。他心中大怒,随即对金莲子吩咐道:“我有七件法宝要交给你,你可速速下山,前往秦营,救你师兄于危难之中。务必见机行事,不可有误。”

    金莲子闻言,立刻叩头接过法宝,迅速收拾妥当,辞别师父,驾云而起,直奔秦营。他催动云朵前行,远远望见半空中一朵毫光闪烁,有两个道人也在空中驻足,手持幡旗摇晃。金莲子忙拨开云雾,往下一看,只见风砂滚滚,无数燕兵正在追杀秦兵。

    他心中大怒,立刻从怀中取出三件法宝,往上一抛,大喝道:“两个妖道,竟敢在此施展妖法,且看我的法宝!”毛遂、文通师徒二人正在云端施法,飞砂走石,打得秦兵大败,正自欢喜。却没想到空中万道金光落下,将他们二人牢牢缚住。金莲子念动咒语,往下一指,顿时风砂停止。

    再说那秦始皇,他慌忙逃窜,不知跑了多少路,见风砂已停,便传令扎寨。召集残兵败将,却只剩下二十余骑。他心中大怒,道:“我二三万人马,竟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劫数难逃。罢了,不如收拾人马,回国去吧。”

    金子陵见状,忙叩头奏道:“陛下息怒,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过于挂心。我想燕邦已危在旦夕,不妨回国再点兵马,与他们决一死战。”暂且不表。

    再说那金莲子,按落云头,来到秦营,高声喝道:“快去通报,就说金莲子要见。”蓝旗官闻言,忙来到大帐跪下,奏道:“营外有一位道人,自称金莲子,绑着两个矮子要求见。”

    金子陵闻奏,忙奏道:“陛下,如今下山的正是我师的门徒,他此来必有好意。他神通广大,法术无边。有他在此,何愁六国不平。还请陛下亲自带领文武出营迎接。”

    秦始皇闻言,想起魏天民、黄叔阳、朱惠珍等一班道人下山的情景,心中有些犹豫。但金子陵又说道:“想当初我们不得其人也,如今他奉祖师旨意下山,前来扶助,还望陛下传他进来,才知陛下是有道明君。”

    话犹未了,只见章邯等一班败将前来,奏报王翦被擒一事。秦始皇闻奏大惊,金子陵却奏道:“臣料王翦应无大碍,望陛下万安。”秦始皇虽然心中不悦,但无奈只好率领文武百官出去迎接金莲子入帐。

    至于毛遂、文通二人的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