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自行车

第五章 “两个同桌”

    高考过后,一切事物都让人感到新鲜,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它本来就该鲜艳的色彩。

    并且,再也不用再学习,不用去想学习相关的一丁点儿事情了。

    想起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高考过后,无论是自家还是别家的孩子,无论是考上的还是没考上的,所有高考学子的父母,都会真心的为他们祝贺,也会同样真心的为他们感到惋惜。”

    不得不说,我的母亲就是这样。

    我的高考成绩,让她在外面赚足的风头,一天要出门好几趟,忙得不得了。

    回到家后,母亲的第一件事,总是少不了要找我唠叨几句。刚刚又是那个谁谁谁在夸赞我了,那个谁谁考了多少分,又见到了我哪个同学的父母,一起聊着他们现在的感慨。

    但是母亲的激动,却让我愈发的不安,我怕会乐极生悲,功亏一篑。

    毕竟,最终的录取通知,才是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关。

    直到得知被录取的那一刻,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总算放了下来。

    也是特别惊险的,我的分数刚好踩着第一志愿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一切都尘埃落定。

    接下来,让我父母最先期待的,同时也是重头戏的,就是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当快递员打来电话通知,将要上门派送录取通知书时,我的父母激动的蹦跶起来。

    父亲赶忙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母亲则化好妆,焦急的在客厅里晃来晃去。

    母亲说这个夏天,是让她有史以来感到最高兴的一个夏天。

    也不可否认,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起,我们家仿佛就要准备过年了,天天在备年货。

    今天买个手机,明天买个衣服包包,后天又买些鲜花装饰家里,好吃好喝的就更不用说了。

    我也开始不厌其烦的看着母亲忙里忙外,嘴里还絮絮叨叨,一遍遍说着在我高考的那几天,她是如何度过的。

    当我走进高考考场的时候,她是有多么的紧张。

    当等到我从考场大门出来,看到我平静的表情时,她又是有多么的担忧,还要忍着展示出一副自然的笑容。

    当我在家吃过饭后,休息着准备下午的考试时,她又是有多么的焦虑。

    听到我打电话告诉她我的高考分数时,她又是多么的激动万分。

    我听出来了,这实际上是她的高考。

    除了办理关系转移,户籍档案这些事情以外,最头疼的就要数买火车票了。

    去一些热门大城市上学,火车票就显得更为紧张。

    所以,这段时间去参加同学的升学宴,见面说完恭喜后,紧接着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什么时间去报到?火车票有没有买好?

    当我得知了报到的时间后,火车票都还没有开售,我就老早的去售票窗口观察,打听去那个城市的车票紧张程度。

    如果发现很快售罄,那我就得提早出发。谁也不想在第一次踏进大学的校门时,就错过了报到时间。

    排到火车票开售的第一天,我一大早就赶去车站排队。

    售票窗口还没开,已经有比我来的更早的人排在前面。

    我手里抱着裹了两层信封的录取通知书,用来购买学生的半价车票,一边在祈祷能够顺利买到车票。

    还好,我买到了车票,看着上面写着“加车”,我也不得不佩服我的运气。

    在父母的陪同下,我们一家人去了我大学所在的城市。

    想想,当初我填报大学志愿,最先确定下来的就是去那个城市。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我很小的的时候,父亲就时常念叨着那个城市有多么的好,每次在他说起时,脸上就升起了无比的向往。

    所以,我直接选择了这个城市去上大学,既满足了他们的憧憬,又能借着送我上学的机会,实现去这个城市旅游的愿望。

    可谓是一举多得!

    因为没人问我,所以也就只有我知道答案。

    我告诉父母,让他们不用管我,好好享受这属于他们首次的出门旅游。

    然后,我一个人去了学校顺利完成了报到,准备接下来的新生开学典礼和大学军训。

    父母也就玩了两天半,两个人吵吵闹闹的,来学校看了我们的开学典礼后,下午回去了,他们说这次旅游很满足了。

    后来我才听母亲说起来,他们两个人,在我大学操场的椅子上过了三个夜晚。

    他们说是为了省钱,也更是为了圆他们自己的大学梦。

    我又难过又觉得好笑。

    他们也说,大学里的蚊子就是不一般!

    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便开始了。

    大学新生的军训,我参加了几天,无聊的踢着正步,正好在宿舍水房,对着水龙头冲脚时,不小心滑到了。

    虽然只是皮外伤,但我谎称拉伤了筋骨,就这样顺利和病号连的人,坐在操场旁边,一起发着呆,看着别人在踢正步。

    辅导员很关心我们,给我们打气,还特地关照让我能坚持参加,完成军训。

    我是被辅导员说服了,所以,我打算第二天就去重新参加军训。

    结果,第二天起床时,发现自己竟然又感冒了,喉咙肿的讲不出来话,只能打电话给辅导员,沙哑的告诉她这个“不幸”的消息。

    这下,我算是病号连里的正式一员了。

    等到军训结束后,我才大病初愈,走出宿舍楼,被明亮的太阳晃得晕乎乎的。我带着高数课本,开启了大学的第一堂课程。

    大学里的新鲜事物,让人应接不暇。或许,也只有像我种从小地方来的,没出过远门的人,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除了要在几栋教学楼之间奔波上课,还参加了一堆的课外活动,就比如新生辩论比赛、新生篮球比赛、老乡会什么的。

    每天也都会在网上发布些内容,配上图片,再看看其他人发布的大学生活,顺便加两个以前的同学为好友。

    大多数人也都加了社团,我毫不犹豫的,把自己送进了自行车协会。

    买了辆几百元的二手山地车,每个周末和车协的人,骑车去逛这个城市的旅游景点。

    我有一位舍友,他加入的是轮滑社,好奇心的促使下,我又向他借来了轮滑鞋来玩。

    我入门的很快,一个下午,就可以在校园里畅通无阻了。

    然后,当我穿着轮滑鞋,滑到了篮球场上时,一位体育老师看到我,走到我的面前,夸我滑的很不错。

    “谢谢啊!谢谢老师!我才刚开始学会呢!”我有点自豪。

    “啊……?!”听到我的回复,老师明显有些尴尬,笑而不语。

    “那你在这里慢慢滑吧。”说罢,他笑着转身走开了。

    我稍微滑了一会儿,便离开篮球场去了别的地方。

    直到我在路上继续滑着,我才突然意识到,我穿着轮滑鞋,招摇过市的,跑到了他们的篮球场上玩轮滑。

    “哎,丢人丢大发了!”我不禁嘲笑自己。

    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我又在学校找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

    就这样,每天满满当当,新鲜又充实的生活,让我很是嘚瑟,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是风生水起。

    贾明,是我在勤工俭学的时候,所认识的一位教工。

    他是留学归来的研究生,很喜欢摄影,所以就留在我们学校,哪里有活动,他就带着照相机或是摄像机去现场拍摄。

    平时有空,他就会去学校的边边角角,拍点建筑和风景,探索些不曾发现的素材。

    我们学校官网上的校园照片,大多都是贾明拍摄的。

    我和贾明熟悉了以后,才发现他有点老成的外表下,也是和我们学生一样的心境。

    就像是我的大学同学,没有一点儿的代沟。所以,我嘴上喊他贾老师,心里的意思是“假老师”。

    有的时候,贾老师会带着我去吃夜宵,喝点啤酒,谈天说地的。

    贾老师会问我骑车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想从我这里挖掘些素材。

    时不时的,我们就会聊到一些八卦,主角大多都是女的。

    但这些话题,一点也不让我觉得庸俗,因为贾老师说过,这才是男人该有的正常聊天。

    我们也会偶尔喝点白酒,我当然是不能丢了西北人的脸面。喝酒喝的起劲,喝完一瓶白酒后,我们又会加上几瓶啤酒,继续聊着那些话题。

    后来有的时候,我也会主动请客,邀请贾老师去吃夜宵。

    在平安夜那天,我带着贾老师去了留学生公寓。

    我们班有个外国留学生,叫埃里克,他邀请我和他一起过平安夜。

    临近傍晚,在勤工俭学的工作结束后,我也就正好带上了贾老师一起过去。

    刚走进留学生公寓的大厅,我们就正好见到了埃里克。他站在前台,一手端着盘子,另一只手直接抓拌着盘子里的食物。

    “hello,what’sup”

    埃里克跟我打招呼,然后又低下头继续爪拌,脸上露出了很是满意的笑容。

    我的目光不在盘子里的食物,而是盯着他黑乎乎的手指头。正在我一脸嫌弃的时候,埃里克就不由分说直接捏起一团食物,塞进我嘴里。

    “XX,XXX是生的虾,连壳都没去。”我飚着脏话。

    埃里克才没理会我,跟着大厅的音乐,拍着手,踢着腿蹦跶起来。

    这些留学生,一有机会,就会展现出对跳舞的极度喜爱。

    “你也是留过学的,来尝一口正不正宗。”我端起盘子要递给贾老师。

    贾老师赶忙躲到一边,像是埃里克的老熟人,跟着一起扭动起来。

    留学生们很会活跃气氛,吃着跳着,有说有笑。

    真的让人感觉到一种错觉,就是他们的思维都很单纯,满脑子的吃喝玩乐。

    虽然,我都没有听懂,他们说的是哪国语言。

    晚饭后,我和贾老师就直接被他们带去了酒吧。

    这些个留学生,连这个城市的景点还没去过,但对周边有几家酒吧,早已是了如指掌。

    已经是晚上十点,埃里克兴奋的告诉我,这首中文歌曲太棒了!说着,他就把他的耳机扣在我头上。

    我一听,是张宇的《用心良苦》。

    “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情灭了,爱熄了,剩下空心要不要”。

    埃里克嘟囔着两片厚嘴唇,大声唱着,配着酒吧里的DJ,极其自然的融入到舞池中去。

    第一次来到酒吧的我,有些不知所措,看到贾老师和一个女生,正坐在吧台边上说着话,我立刻走过去想加入他们。

    到了他们的身边,仔细一听,“X,又不知道是哪国家的语言。”我心里气愤道。

    我只能是假装来和贾老师打招呼,接着又去墙边,找了个沙发,一个人傻坐着。

    沙发皮垫也不老实,跟随酒吧的重低音剧烈震动,拍的我屁股发麻。

    除我之外,所有的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只剩下尽情的欢乐。

    我不禁感觉,这像是一场虚幻的表演,所有人在试图剥离出自己张狂的一面,用一种亢奋的情绪,极度的尖叫,和摇摆的肢体动作,去表达出来。

    整个酒吧的大厅里面,弥漫着五花八门的味道,我果断逃离到酒吧外面。

    我站在寒冷的夜晚里,晕乎乎的望着天空,城市的黑夜像是雪花屏一样,却是泛着红光。

    这样的黑夜是我所陌生的,在我离开家乡之前,我从来不会怀疑过,夜晚的天空是黑色的。

    黑夜很深,被一团厚重的雾气笼罩起来,让人无法抗拒。

    那一刻,我才突然察觉,自己像是失去了很多东西,又不知道是丢失了什么东西。

    大学期间里,新鲜的事物纷至沓来,恍惚间就做了很多的事,也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留下痕迹。

    回想起高中的过往,我似乎能清晰的记得,每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是如何度过了每一个夜晚的。

    但从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我就像是从走路或是骑车,换成坐上了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

    不知道列车将要去往何方,它只是飞快的向前奔驰着。

    飞快的远离着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

    看着列车窗外,一晃而过的风景,应接不暇。

    大一的寒假,我匆匆踏上返乡的旅途,当大巴车驶进我们的小镇,我激动的看着周围熟悉又亲切的景色。

    “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

    好像当初我的离开就是逃离,但此刻,我却如此期待的,想要踏上这片土地。

    回到家后,我拨通了顾欣的电话,因为答应要给她带点我大学所在城市的旅游纪念品。

    听到我说,她才想起这件事情,很抱歉的告诉我,她们一家都去了外地旅游,过年也不回来。

    我和顾欣就简单寒暄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不抱有太高的期待,就不会有太大的失落感吧”,我安慰自己。

    思考再三后,我还是决定去参加高中同学聚会。

    走进餐厅,看到同学们都是精心打扮收拾了一番,凑成好几堆,热热闹闹的在聊着天。

    虽然还是能感到,他们身上增添了一种特别的社会味道,但同时也保留着学生的气息。

    相比之下,还有几个在复读的同学,他们身上的书生气息就特别明显了。

    “年林学霸,来跟烟尝尝?”有个同学看到我站在那,主动走过来对我说。

    “哦,谢谢!”我接过了香烟。

    让他,也让刚才和他说话的那几个女生大吃一惊的是,我毫不犹豫就拿起香烟点着了。

    “演的还挺像,抽烟都不会过肺的。”

    那个男生回到了座位,对旁边的女孩子讲道,然后就引得她们哈哈大笑。

    我有些尴尬的微笑着,向他们回应。

    我相信大多数人,沾染上抽烟的恶习,都不是因为自己突然想去抽一支,然后主动去买的。

    只是像我一样,因为身边正好有一个抽烟的损友,然后毫不在意的接下他递过来的香烟后,尝试了一支,就这样,被动的沾染上了香烟的诱惑。

    可能也是我对于这些东西,这些会让人上瘾的东西,没有太强的抵抗力吧。

    哎,这些都无关紧要了。

    我没有去反驳他,笑呵呵的看着他们。

    那个同学抽着烟,像在讲脱口秀一样,谈笑风生,引得周边的女孩哈哈大笑,确实富有吸引力。

    他不像我一样擅长学习,但是他也有他擅长的领域,并且是胜过我的。

    这次聚会,吴天诚没有来参加,我有些失落,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吃着饭,看他们喝酒聊天。

    我想,下次聚会,不来应该也是没有关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