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临危受命
服务生把账单拿给尚涛,他看也没看,直接推给吴非。吴非跳了起来…
“尚涛,请客不带钱,你个王八蛋。”尚涛嘿嘿笑道,“在坐的只有你是吃公家饭的,你不买单谁买单?”
大家又是一笑。
尚涛笑道,“吴非,别那么抠门儿好不好!你开个发票,回头公司给你报销。”
第二天一上班,尚涛告诉了李文静,“姐,我考虑了一晚上。你现在有困难,我不能袖手旁观了…”
李文静感激涕零的说,姐就知道,你一定会帮我。
尚涛说,“您先听我把话说完。我有两个请求,一是我怎么干?用什么人?社里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李文静说,那是自然的,只要不是违法的就行。
其二,我这个部门盈利了,一半上交报刊社。一半我要留下来,作为发展和奖励基金。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多吃草。
李文静想了想,说对的,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也不算过份,我可以接受。
孙明昨天一夜未眠,李文静让他抓创收,他觉得很棘手。体制内的人养尊处优惯了,哪知道如何创收?
孙明找到社长,陈述了他不能分管创收的理由。
“李社长,事到如今我也不瞒着您了。”原来,他是想调回BJ工作。
那时国家有个政策,凡是BJ的插队知青只要有接收单位,是允许调回BJ的。他已经联系好了《体育画报》社。对方也同意接收他。
“啊?孙明同志,你是深藏不露啊。”李文静听到这消息,就是大吃一惊。
那时大批的知青回BJ,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返京潮”。也是,人家把青春奉献给了广阔天地。现在好不容易有个与家人团圆的机会。
给谁,谁不动心?
于是下午的社领导办公会上,李文静自告奋勇亲自挂帅,主抓社里的创收。并且提出,成立一个贸易公司。
属于社里的三产。
下午的会议很顺利。很快就通过了由尚涛,来出任这个公司的经理。并且认可了,他提出的两个条件。
也是!在他们看来创收很难搞的。那就是一块烫手山芋,谁沾上谁受害。
挣钱,那么容易?
老赖办事效率很高,第三天就把营业执照拿回来了。公司的名称是“河西省体育信息咨询公司”,法人代表是李文静。营业范围很广泛。
包括出版发行,体育比赛演唱会的承办,信息咨询。
报刊社专门腾出一间套房,再放上三张办公桌和一部电话。公司就开张了。
尚涛看着门口挂的牌匾,心里面是沉甸甸的。
唉!我一个借调的美编,咋揽上这么桩事?世事难料,谁知道是福还是祸呢?
管他!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有搏一把了!
董小伟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正式来公司报到了。
尚涛,让他不要总在报刊社待着,省体委四处多走动,看看有什么商机。
既然要创收,啥生意来钱快,我们就做什么。
除了美编工作,尚涛心无旁鹭,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出版挂历上。做一本挂历,要经过选题,编辑,拿书号,印刷和发行。其中,最关键是选题和发行这两个环节。
尚涛,李文静和孙明开了碰头会,决定由孙明回BJ约稿。他问有何要求?尚涛说画面要美,要新。女排姑娘的玉照,必须是没发表过的。
其二,因为要做挂历,摄影作品的清晰度,色彩饱和度一定要符合要求。
孙明领命回京了,顺便回家探亲,算是公私兼顾。不过他此行并不轻松,因为约稿的质量,直接到影响挂历的成败。他的压力很大。
发行是出版社,杂志社,电影界的专用名词或者动词。说白了,就是卖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于社会底层,你可以用卖字。比如卖肉,卖鸡蛋甚至还有卖身的。但对于上层建筑的出版界,你不能用卖这个字。
而应该叫发行。
你不能说卖书,卖挂历,卖电影,卖国债…而要说发行,显得高端而又文艺。
发行是挂历最关键的环节。有了好的选题,你还得将挂历成功的推销出去。产品畅销了,你会一夜暴富。
反之,你则可能折戟成沙,赔个一屁股两胯。
过去的书刊发行,有两个渠道,邮局和新华书店。
行话叫主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又兴起一批个体户,那就是书贩子。江湖上称之“二渠道”。
书贩子们舍的下辛苦,信息灵通,经营手段活套。所以这几年来势汹猛,已经与国营的主渠道分庭抗礼了。
重庆有个做摩托,汽车的大佬,后来还养了一只中超足球队。最初他就是个书贩子,靠发行掘得第一桶金。
这天吴非带了一个人,他叫钱江,三十来岁。
是个书贩子。
钱江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耳朵还抖动了几下。从心里学角度上分析,他对尚涛的挂历选题,十分感兴趣。
可是他开出的条件,却让尚涛他们大跌眼镜。
钱江的条件是包销,也就是除去主渠道之外,只能和他一家打交道,而且还不放定金。他说,这是他们这一行约定俗成的贯例,潜规则。
卧槽,这纯粹是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嘛!
这个规定,只对尚涛有约束。而钱江却可以空手掏白狼,没有一点风险。
尚涛对钱江产生了一丝厌恶,但他不动声色,“那么,既然说到了包销,钱总能包销我们多少本挂历呢”
钱江以为有戏,忙给尚涛掏出一只烟。然后又伸出一只巴掌,“尚总,五万本”
卧槽,闹得这么凶,才包销五万本挂历,这远远低于了尚涛的预期。
而且这厮光给尚涛递烟,而忘记了一旁的吴非。
老话讲,吃水不忘挖井人。这还没咋的呢,就把吴非忘在了脑后。可见这厮不厚道,是个见利忘义之徒。
“呵呵钱总,闹的这么欢,才包销五万本。你再加个零,也许我会考虑的。”
说罢,尚涛不再搭理他,而是给吴非递了一只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