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看大海

六十二、水往低处流,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

    六十二、水往低处流,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

    水在不停地运动,从它诞生在那圣洁的雪山,化作一滴滴,一汪汪清泉,汇流成流,注入大河,大江,或低吟浅唱或高歌猛进,不止不歇绵绵不绝,奔腾到海不复回,基本规律,一心一意流向低处去,什么坎坷也不能挡住它们。抵达最低处,是它们的终极目标与归宿。

    溪水的清澈,湖泊的深邃,江河的长远,凝聚成气势非凡的海;溪流的轻柔,湖泊的宁静,江河的喧嚣,汇聚成宠辱不惊的海。无论风多大,浪多高,一片落叶都可在其怀中拥有一处宁静。无论海多广,海多深,赞叹它时不忘敬畏,你可与其融为一体,你亦可与其拼搏抗挣,它不因你而改变。

    海为什么能纳百川?自然界一个永恒而普遍的现象,低处空气密度大,低处植物茂盛……海最低,包容性也最强。海那么低,才会那么大,洼地,就是低洼之地!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一种何等的气势!其实海纳百川的大海,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海处于低洼之地,如果大海高高在上,它什么“川”也纳不了!不是这样吗?水往低处流”本身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坚韧不拔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峦山峻岭的阻碍,水总能找到它的弱点用自己“滴水穿石”独有的耐心而渗透、浸蚀、撕裂、掏空它而穿行,水也总能找到相临的低点而迂迴、包抄、溢漫、潜出、曲折地前行,从不言放弃。水的这柔中有钢、阿中之直、无形中的有形,悄无声息地打磨着这个粗糙的世界。

    大海何以辽阔?她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海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老博尔赫斯六十多年前提出的天问似的命题,常常在心头反复困扰着芸芸众生。

    不是吗?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们啊,你们仅仅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最终我必将先收纳你们,再一同消逝于无边的永恒。

    大海,博大无垠,海纳百川,江河溪流湖泊,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海没有拒绝,兼收并蓄,有容乃大,广阔深邃,无边无极,大海就这样的胸怀,吸纳江河,包容天地,海里的生物,既是硕大无比翻江倒海的鲸鲨,也可以畅游,海面上再大的船只也可以扬帆远航,它辽阔无边,而又谦卑平和,她容纳万物而又虚怀若谷,它滋养万物,而没有索求,心若如海,心有多宽,爱就有多宽,心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否则没有博大的胸怀,凡事斤斤计较,与人与物与事过不去,最后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就会让自己走入死胡同。心小容易发脾气,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有脾气没本事。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惆怅,是因为你不够阳光;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凡此种种烦恼的根都在自己这里,

    大海,从远古走来,日日奔腾,大浪淘沙,它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只有思想和精神才能流芳百世,才能像海一样成为地球的永恒。所以,千年后的我们仍然知道苏轼,而那些奸诈小人却了无踪迹。

    大海,让人淡薄,让人宽广,让人虚怀。

    李康《命运论》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嫉妒”似乎无可避免。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人往高处走,这是人间常理。

    任何人都想往好的环境去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也都想在好的单位从事轻松如意、待遇优厚的工作,也都想走上领导岗位得到更大的地位、更多的名利。想是正常的,是有追求有动力的表现。不想是不正常的,是无能、不自信的表现。但是,希望要现实,追求要实际。不切实际的追求,不择手段的钻营,是不能提倡的,是很危险的。这里面有个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问题。

    各种美德就是按照他们对社会的用途大小排序的,所以勇敢就高于谨慎,人们说那些拿自己性命做无谓牺牲的人是伟大的,其实他只不过是个莽撞的家伙,勇敢是慷慨大方,放纵是一个缺点,但是由于它并不明显地影响到公共利益,所以对他的态度就有些模糊。

    水往低处流,人要学会向“低处”走。《周易》上说,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可见不管是处在事业开端,还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要克制低调。委身低处,是中国人处世的一门千年绝学。“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守住人生的低处,是一种清净内敛,是人生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委身低处,是藏锋守拙的隐忍,古往今来,尽管通往名利高处的路上布满了陷阱,但还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有一句话叫:“退后一步天地宽”。

    看过一期《动物世界》,说的是海滩上的蓝甲蟹,一种很凶猛,生性好斗,跟谁都敢开战;一种很温驯,遇上敌人便不味装死,一动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彪悍凶猛的蓝甲蟹在残杀中越来越少,濒临灭绝;而甘于示弱的蓝甲蟹因为善于保护自己,反而繁衍昌盛,不断壮大。

    还看过一部科教片,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上,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东坡的雪总是比西坡的雪下得大,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树枝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其他的树因无此本领,便无法在东坡存活。

    守得住低处,温厚、宁静,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置于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博大;守得住低处,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深邃。

    高处有高处的风光,低处有低处的景致。而且,善于在低处经营的人,最后往往能到达人生高处。低调,是修身养性的境界。低调做人,还意味着你必须丢掉一些东西,比如身份感、优越感、尊贵感、荣耀感等等。低调,不是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是自然而然,修养品性,“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能为人着想,能顾全大局,能合作共赢。更进一步,让自己拥有超脱欲望、淡泊名利的胸襟。如此,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守得住低处的人从不讨巧,他们依靠的是自己诚实的劳动,他们明白恬淡从容方能走得更远,

    低调,又是一种境界。有内涵、有修养、有本事的人,才敢于向别人低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自信,从不在乎自己低一点而被别人瞧不起,因为他懂得丰满的谷穗总是低垂着头的道理。

    低调,更是一种心态。

    低调,是功成不居的莫测

    低调,是藏锋守拙的隐忍

    低调,是居高位者的原则

    低调,是韬光养晦的智慧

    低调,是修身养性的境界

    低调的人,不是消极的人,他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机敏;

    低调的人,不是孤僻的人,他有温润如玉,激情似火的心灵;

    低调的人,不会献媚于人,他知道拥有尊严,更是重要;

    低调的人,不会颐指气使,他知道尊重别人,路会更宽;

    低调的人,不会妄自菲薄,他知道拥有坚守,才有成功;

    低调的人,成功时不过度喜悦,他知道时间会带走一切;

    低调的人,失败时不过度忧伤,他知道风雨后,会霞光漫天;

    低调的人,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

    低调的人,是一种修养,是成就大事的一种方式。

    低调做人,才叫有内涵。

    低调做人,才算有修养。

    低调做人,才能有境界。

    低调做人,不显山露水。

    低调做人,不被人注目。

    低调做人,不招惹是非。

    低调做人,能积蓄势力。

    低调做人,能厚积薄发。

    低调做人,能成就事业。

    低调做人,还意味着你必须丢掉一些东西,比如身份感、优越感、尊贵感、荣耀感等等。

    曾几何时,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之间有多高?”他毫不含糊地说,“三尺。”又问,“人有五尺,天地之间怎么只有三尺,岂不把天捅个窟窿?”苏格拉底说,“所以,人要想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啊!”

    这是多么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啊。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个“低”字,却演绎出了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

    李嘉诚曾给自己的儿子开出了一条训词:“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古往今来多少成功者,都是从中领悟处世之道。

    “圣者无名,大者无形”,真正的强者总是莫测高深,不显山不露水,默默耕耘,苦心孤诣,直至成功。

    一个人大出风头,就会遭致打击;一个人过分追求完美,反而会遭到挑剔和批评。大多数的人能够同情弱者,却敌视比自己强的人;能够认同踏踏实实的做事的人,却讨厌那些张扬跋扈的人。

    而往往在现实中,人们都不愿意示弱,个个都想好强,谁也不想让别人“小看”,去争那口气,去发生无谓的争吵和打斗,制造了不良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然后又后悔。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就是人们不懂得示弱的好处。

    现在年轻人很提倡张扬个性,展示魅力,体现自我。这原本是积极的、向上的,但在许多场合,过度强调个人,过份张扬个性,有时会适得其反。

    我本人也有过深刻教训,曾几何时,年轻气盛,说话太冲,不分场合,不知觉中得罪了许多人,不仅被扣上“骄傲自满”的帽子,也在事业、前途上大受影响。

    有一个段子说的好:“适时的低头是一种智慧“。内容如下:

    谷子成熟了,就低下了头,向日葵成熟了,也低下了头,昂头是为了吸收正面的能量,低头是为了避让危险的冲撞。若不低头,就不会成熟,风会将之吹折,雨会将之腐朽,鸟儿也会将果实作为食物而果腹充饥,只有空空如也的秕子,才会昂着头招摇在风中。

    人生也如此,至刚易折,至柔则无损,上善若水,是最好的选择,便利万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顺利长远。

    所谓低头,是适时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成熟,也是辩证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变的态度。

    生活中,如果一味的昂着头生活,那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傲气,会不被认可,或遭人排挤。

    现实里,如果一味的低着头,那就会给人一种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感觉,别人也会趁机欺负打压,久而久之,会让人们看不起,而作为另类处理。

    适时的低头,不只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忍的境界;适时的低头,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深谋远虑。

    而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百炼成钢绕指柔的状态,知道什么时候昂头,知道什么时候低头,柔刚并济,进退有度,是一种谦逊的姿态。

    俗话说:“懂得低头才能出头。”有时候稍微低一下头,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从容,是一种竞争的避让,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留有一点存在的机会,才会有出头的可能。

    有的时候,低头才能看见自己的幸福,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仰望出来的幸福不是幸福,低头看看,身边最普通的生活才充满了真实的幸福;如果总是昂着头,不会看见自己的缺点,适时的低头想想,反省一下自己,发现不足,才能完善自己。

    有的人,不屑于低头,直来直去,硬撑强做,一直奉行“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到最后伤害了别人,也断送了自己。有的人,把低头看做是耻辱和退缩,总觉得刚、猛、直才是英雄所为,才是硬汉子的做法。

    做事横冲直撞,锋芒毕露,却不知,即使是最硬的弓,拉的太满也会折断,更不知道,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适时的低头,就是需要我们的人生要有弹性和韧性,低头的避让是为了更坚定的前进,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这些典故充分说明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低头智慧。

    人生在世,不都是称心如意,天有不测风云,保不齐会失意,保不齐会求人,保不齐会屈一下身,弯一下腰,低一下头。实际这都无伤大雅,只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是不失颜面和尊严的,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屈能伸才更坦然。

    适时的低头,是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取舍的智慧,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和忍耐,不是无条件的迁就,而是有意识的谦让和迂回,是一种巧妙的人情达练。

    适时低头,也是需要勇气的,这种低头是一种平和的执着,是为了胜利,而不惜做出一些牺牲的勇气,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谦卑,是一种走向成功的资格。

    适时的低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过一扇门,爬一座山,我们都需要低头,当一根棍子横扫过来,我们会自然的选择低头和放低身段,否则,受伤的一定是那个自以为是的硬汉。

    懂得低头,会看清自己脚下的路,懂得低头,路边的野花会是你的鼓励,懂得低头,才能忍辱负重,懂得低头,低头便见水中天,懂得低头,也是人生中的风度和休养。懂得低头,也就懂得了不低头,在金钱、命运、权贵、邪恶、困难、人格面前,我们是绝对不能屈服,绝对不能低头,否则,自己将沦陷其中,成为终生的奴隶。

    成熟的人,是不会让自己撞的头破血流,而懂得低头,成熟的人,是不会在绝望面前孤注一掷,而是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巧妙的低头,这即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人生路途,荆棘遍布,相信低调做人,信奉一句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也许,我们的人生会走的更顺利、更长远,我们的人生也会拥有宽容、大度的成熟和智慧。

    若人在低谷、檐下时,在无力回天时,不妨低低头,也许,低头就有一丝光亮,低头就为自己开了另一扇窗,如果,生活中懂得适时的低头,生命里就会多一份韧性、一份张力和一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