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侠竟是反贼之郡主

第四十六章 百夷俊杰求援兵

    翌日清晨,众人在厅中等待,准备用早膳,却不见独孤世与安南公主前来。墨灵菲到他们居住的客房中一看,已人去房空,桌上留有一张字条。

    字条上面写的大致意思是,两人因身有要事,此地不便久留,已往南边而去。让墨灵菲勿要以仇恨自伤,应自强不息,对玉箫剑法勤加练习,他日必有所成。对于沐府这两日的款待,两人让墨灵菲向沐春代为致谢等云云。

    墨灵菲看罢书信,呆呆出神,心中似有些失落。寻思道:大哥哥与大姐姐两人携手天涯,看似神仙眷侣,逍遥天下,实则是身负着家仇国恨的痛楚。听说大姐姐的故国——安南国,便在滇南之南,他们这番往南边而去,难道是要去实现她师傅临终前的遗言,报那国仇家恨,完成复国大业吗?

    墨灵菲回到厅中,对众人说了独孤世二人已留书离去之事,众人皆喟然叹息。

    阿婻经过几日的静心调养和俄干的悉心照料之下,伤势大愈,这早便能来厅中与众人共用早膳。

    午时,众人正在演武厅谈论武艺,忽有差官来报,说沐大帅班师回昆,现大军已至东门外三十里之地。

    众人听了,欢喜叫好。当下,沐春差人准备马匹等物,和众人出了沐府,往东门外前去迎接。

    但见东门外道路两侧,人群浩浩荡荡,宛若闹市一般。是城中居民听得沐大帅平叛成功、凯旋而归,便不约而同自发出城迎接。见男女老幼,箪食壶浆,无不兴高采烈、欢欣鼓舞。敲锣打鼓的人群,从东门起,一直排到五里之外。

    沐英深得百姓如此爱戴,只因他留镇滇南之后,爱民如子,施政有方。在他治下,滇南百姓安居乐业,昆明城更是日渐繁华。

    沐春与韩江雪等人骑马迎出七八里外,便见道路尽头旌旗飘扬、盔甲反光,一支军马整齐严肃、迎面而来。

    见阵前中间一马上大将,坚盔亮甲、银光闪闪,双眼炯炯、目光坚定,背负银枪,手揽缰绳,威风凛凛。沐春与韩江雪等人忙翻身下马,立在道旁迎接。

    众人在道中相遇,互相行过迎师之礼,便带领大军往昆明城中而去。

    沐英回至府中,去兵卸甲,稍作歇息后,便来客厅中,与赖、俄、韩等人相见。

    沐春向父帅禀告,近来一切军政要务、府内府外诸事如常,并说明了赖镇等几人的来意。

    俄干向沐英拱手行礼,将父亲俄陶写给沐英的书信呈上。

    沐英看罢书信,哼了一声,起身斥责道:“麓川小小蛮夷,焉敢反叛泱泱大明,真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俄干又拱手行礼道:“大帅,麓川造反,已成定局,大明坐拥万里江山,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定能克复麓川。只是战火一起,万物遭殃,百夷儿女只盼天下太平、安居乐业。”

    沐英点头赞道:“你父亲,俄陶老兄身为景东府知府,为大明守护边疆,爱民忧国,实是忠心耿耿,如此尽职尽责,本帅定会上书朝廷,以表其功。”

    “多谢沐帅!”俄干谦逊道,“景东府深受大明洪武皇恩,管辖一方水土民众,历年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实则是大明天恩所致,百夷儿女无不感激涕零。”

    一番对话下来,沐英见俄干气质不凡,语言得体、对答如流,不觉心中大喜,寻思道:景东府古银生之地,果然人杰地灵,奇才辈出。

    沐英摇了摇手中的书信,道:“信上所说,俄陶老兄已调兵遣将,加固城防,在各处关卡添兵严守,已做好万全之策,等待麓川思伦发之兵。”顿了顿,欣喜道“俄陶老兄部署得当、未雨绸缪,我想,思伦发兵到之日,看见景东府如此严阵以待之势,定会知难而退的。”

    俄干道:“景东府守土有责,百夷儿女定当奋起抵抗,不让他思伦发蚕食一寸大明土地。”

    沐英当下无话,在客厅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派兵支援景东府。

    一会儿,沐英似已祥虑周全,对俄干道:“贤侄放心,一会儿,本将回书一封给俄陶老兄,让他安心防御,本将定会派遣兵将前往支援。”

    俄干听了,行礼致谢。

    “赖镇听令!”沐英发令道。

    “末将在!”赖镇上前一步,拱手答道。

    沐英继续道:“元朝余孽遁入滇北,至今尚未将其彻底覆灭。此次西方麓川造反,亦须防范其纠合元朝余孽趁机扰乱滇北,你洱海卫需操练兵将、严加防守。”顿了顿,继续道“另着洱海卫指挥同知副将胡常,为安西将军、景东府明军守将黄邦为副将,调大理白崖川屯田兵卒三千,支援景东府。”

    “赖镇接令!”赖镇朗声答道,“末将回营之后,即着手部署,严防死守,力保大明疆土。一切事物准备妥当,便让胡将军带兵开拔,支援景东府!”。

    沐英点了点头,面朝东方,若有所思,似乎在回忆着自己追随明皇朱元璋时,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的那些往事。

    第二日清晨,众人早膳之后。沐英将回书交给俄干,俄干等人再三拜谢告辞,出了沐府,踏上回程。

    沐英派了五百军士,随赖镇到洱海卫调防。军马行进,一路上相安无事,不似前番来时那样,有歹人阻道。要知那些山贼强人,看到如此军队,避之犹恐不及,又怎敢前来无事找事?

    到得大理白崖川辖地内,众人分别,赖镇领五百军士,朝北往洱海卫而去。

    韩、俄、墨、阿四人计议之下,觉着恐有不怀好意之人会再行阻道之举,目下之首要,是尽快赶回景东府,将已求得援兵之事,告予俄陶知晓,不想于回程途中再多生事端。当下,几人与赖镇等分别之后,便乔装改扮,往景东府而行。

    且说,那哀牢山茫茫原始森林,连绵起伏,自北朝南,绵亘千里。哀牢山深处,人迹罕至,大地在参天古木笼罩之下,遮天蔽日、终年看不见太阳。这处人类未及踏足之地,倒成了各种鸟兽安然栖息之所。

    山有多高,水便有多高。在哀牢山诸峰之顶,亦有清泉涌出,汨汨而流。在一座峰顶的低洼之处,泉水常年汇集,便自然形成一湾清澈透底、静影沉璧的湖泊。

    湖泊周围,百花异草争奇斗艳,芳香肆意,不时有布谷鸟、鸳鸯、猿猴、野猪等诸多鸟兽,来湖边饮水、觅食、嬉戏。

    如此人迹罕至,鸟兽天堂的茫茫原始森林之中,此时,在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木之上却有炊烟冉冉升起。沿着炊烟往下,在一处稍为开阔之地上,竟有数十间瓦房屹立其地,那炊烟便是从瓦房中升起。

    有房、有炊烟,必有人类于此居住。但这里位于哀牢山原始森林深处,可以说是与世隔绝之所,是何人因何故,而在此地与鸟兽为伴、造房而居呢?是远避红尘,修身求道之士吗?是为避祸仇家,迁徙至此之人吗?

    这些秘密,犹如斜阳艳照下的湖泊,那波光粼粼、平静的水面之下,吞没的不止枯枝败叶、鸟兽遗骸,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被吞没已久的秘密,等待风起云涌,等待天降陨石堕入湖中。那时,宁静的湖水必将腾空而起、巨浪滔天,与之而出的,必是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亦是此时,在景东城西的无量山。俄陶登上府宅后方景董山之颠的老君殿,与鸣晨道长一起耸立在北来的晚风之中。

    俄陶面北而望,见夕阳余晖下,滚滚川河自北朝南,大河水穿城而过,将景东城划为东西两岸。两岸竹楼屋舍、鳞次栉比,世代居住着众多百夷儿女,袅袅炊烟中,鸡鸣犬吠,一片祥和安宁之景。

    这日,俄陶心中烦闷,便登山来老君殿,找鸣晨道长相谈。

    此刻,俄陶眼望着北边的群山,心下寻思道,自己的儿子往昆明西平侯府求取援兵,已近半月,按理说早该返回景东府。但时至今日,却是杳无音信,也不知吉凶如何。

    “唉……”俄陶望着北边的川河,长叹道“风浪已起,川河不宁!”。

    他身旁的鸣晨道长挥了一下手中拂尘,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俄陶知府切莫心忧,这方百夷儿女定会与知府同仇敌忾、共御西方之敌。”

    俄陶点点头,不再说话。二人于夕阳晚风中,屹立在景董山之巅,眼望着山脚下夜色渐临的景东城,犹如上古天神一般,以其善良、宽厚、博爱的胸怀,守护着万物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