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
朱漆大门洞开,两侧高挂的红绸在风中轻舞,杨武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步入嬴阴嫚的府邸。
放眼望去,院落中一片喜庆的红色与金碧辉煌的装饰交织在一起,红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形成了一幅绚烂的画面。
然而,在这绚烂之下,杨武却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
宫里的人透露,始皇帝嬴政近日在朝会上宣布了嬴阴嫚与左丞相王绾之子的婚约。
这个消息如同阴云一般,笼罩在杨武的心头,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烦闷。
喜庆的红色,在他眼里仿佛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即将被牺牲的纯真与自由。
金碧辉煌的装饰,在他看来更像是权力的枷锁,冰冷而无情,将嬴阴嫚的命运牢牢锁住。
在权力的游戏面前,个人的情感和意愿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嬴阴嫚的命运,早已被安排好,她的个人情感和意愿,在这场权谋交易中显得微不足道。
嬴阴嫚与王绾长子的联姻,是两个家族力量的结合,是权势的扩张,是对未来的布局。
作为嬴政最宠爱的长女,嬴阴嫚在朝中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朝政的微妙平衡。
杨武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他从袖口中掏出一块洁白如玉的玉佩,双手呈上。
这块玉佩是昭皇后贴身之物,代表着昭皇后的旨意,见玉佩如见皇后。
他微微躬身,朗声说道:“吾等奉昭皇后之命,特来道谢,愿秦国公主与丞相长子琴瑟和鸣,相敬如宾。”
公主闻言,微微一怔,脸颊上飞起一抹红晕,眼眸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她轻轻咬了咬下唇,旋即恢复了端庄的笑容,微微颔首,回应道:“多谢昭皇后的厚爱,也感谢各位吉言。愿皇后娘娘福寿安康,愿吾大秦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他转头看向一旁侍奉的小青,状似不经意地问道:“听闻此次婚宴,大王特意请了咸阳城最有名的乐师和舞姬,也不知届时会是怎样一番盛况?”
小青掩嘴笑道:“那是自然,公子可是不知道,为了筹备公主的婚宴,宫里的人可是忙得脚不沾地呢!听说啊,就连御花园里的奇花异草,也都换上了最新鲜的品种,务求让公主的婚宴办得风光体面,羡煞旁人呢!”
杨武顺着小青的话头,状似感慨地说道:“公主身份尊贵,这婚宴自然马虎不得,想来定然是极尽奢华之能事。”
嬴阴嫚身旁的侍女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说道:“这次婚宴,王上特意从西域请来了一位胡人舞姬,舞姿极其动人,连后宫的娘娘们都赞叹不已。”
另一位侍从掩嘴笑道:“可不是嘛,我还听说,那位胡人舞姬还会一种神奇的幻术,能够在空中变幻出各种奇花异兽,到时候定能让公主和各位贵宾大开眼界!”
见侍女接过话茬,杨武与小青一唱一和,以一种看似随意却又精心设计的对话,将话题巧妙地引向了婚宴的事宜,试探她的看法。
在他们的对话中,杨武不时地提及一些关于婚宴的趣闻轶事,而小青则恰到好处地补充和延伸,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
他们的谈话内容虽然轻松,但实际上却是在试探嬴阴嫚对于即将到来的权谋联姻的态度和看法。
“公主以沉鱼之姿,想来年轻时也曾与人海誓山盟。他仿佛看到,在漫山遍野的红叶下,少年郎君将红叶折下,轻轻插入少女的发间,许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然而,公主即将步入了左丞相的府邸,命运的轨迹往往就是那么出人意料!”
这个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杨武的心跳也随着这个问题的抛出而微微加速。他会从公主脸上看到什么表情?是喜悦?是期待?还是隐藏在平静之下的无奈和落寞?
嬴阴嫚闻言,微微一笑,她的笑容中既有着少女的羞涩,又透露出成熟女性的从容。
“婚姻大事,岂能儿戏?吾身为大秦公主,自然以国事为重。”嬴阴嫚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自古以来,哪有帝王之家,能由着自己性子生活的?”
“吾贵为公主,生来有尊贵的身份,生来就有锦衣玉食,享受了该享受的,必然要付出该付出的,婚姻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项罢了!”
她的回答,如同她的气质一般,优雅而含蓄。
嬴阴嫚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试图掩盖内心的波澜。
命运的河流总是曲折蜿蜒,任何人无法预知它的流向。
这桩政治婚姻,对她来说,更像是一场无法逃避的洪流,裹挟着她奔向未知的远方。
昔日的誓言,如同那些红叶,虽然已经随风飘散,但美好瞬间依然留在她的心中。
那段青涩懵懂的初恋,如同春日里的暖阳,短暂却温暖,照亮了她生命中最纯真的时光。
如今,她即将嫁为人妇,肩负起家国重任,那些美好的回忆,只能深藏心底。
至于后悔,那是一种对过去的执着,而珍惜眼前的一切,更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杨武在听到嬴阴嫚的回答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震撼,眼前的公主的内心远比他想象的要深邃和宽广。
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杨武不禁吟诵出一句古老的诗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本是描述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深沉而无奈的爱情,杨武借用这句诗,感慨权谋婚姻的无奈。
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找到一个既能满足个人情感,又不辜负国家和家族责任的完美解决方案,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虽然嬴阴嫚并不知道“如来”这个词汇的确切含义,但她大致能够揣测出杨武想要传达的意思。
权谋联姻远远超出了个人感情的界限,它将众多个体的命运残酷地交织在一起,融入到权谋的宏伟蓝图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婚姻已不再仅仅是两颗心灵的自然交融,更多的则是两个家族势力的紧密联合。
这种联姻往往伴随着无尽的无奈与牺牲,因为个人的情感和渴望在国家利益的巨大压力下变得如此渺小而微不足道。
然而,面对这般无奈的现实,嬴阴嫚并未选择屈服或沉沦。
相反,她在这片黑暗中艰难地摸索着,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执着与勇气,并竭尽全力去守护那在权谋阴影笼罩下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芒。
她深知这条道路崎岖不平,但她坚信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够穿越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嬴阴嫚轻启朱唇,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她轻轻地挥了挥手,对着身旁的侍女吩咐道:“将武君方才吟诵的诗句刻录下来,收录进宫中秘文之中,妥善保管。”
几名侍从点头答应,提笔写下
几名侍从敛声屏气,恭敬地点头应是,随后其中一人从袖口中取出竹简和刀笔,轻轻摊开在案几上,静静地刻字。
然而,这欢快的气氛却在下一刻被一个尖锐的声音打断。
“这些怕不是汝担心被秦王知晓,故意说给吾等听的吧!”
小青站在雕刻着复杂花纹的窗棂旁,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
她神色自若地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缓缓展开,上面刻着的诗句与嬴阴嫚的笔迹如出一辙。
“其实是汝……”小青目光锐利如刀:现在还在与其联络,暗中发展关系!”
他上前一步,逼近嬴阴嫚,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她,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和挑衅。
不等嬴阴嫚回答,小青迅速拔出证明身份的长剑,剑光在阳光下闪烁着独有的光泽。
“公主殿下,这份笔记,您又作何解释呢?“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大殿内原本紧张的气氛,掀起了轩然大波。
嬴阴嫚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她迅速镇定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仿佛早有预料一般。
不等嬴阴嫚回答,小青猛地向前跨出一步,右手按住剑柄,拇指一顶,“铮”的一声,寒光乍现,一柄锋利的长剑便出鞘一半,黑冰台三字在阳光下闪烁着独有的光泽。
“公主殿下,”小青逼视着嬴阴嫚,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份笔记,您又作何解释呢?”
这句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嬴阴嫚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她迅速镇定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仿佛早有预料一般。
“吾何曾写下过这等话?这分明是有人刻意模仿吾的笔迹,企图混淆视听,陷害于吾!“
面对小青咄咄逼人的气势,嬴阴嫚缓缓地站起身来。她轻轻地抚平了衣裙上的褶皱,目光直视着小青,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慌乱。嬴阴嫚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在大殿内回荡,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她的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了沉默。
杨武的眼神如同燃烧的火炬一般,紧紧地盯着嬴阴嫚。
他紧紧地盯着嬴阴嫚,试图从她平静的面容下找出破绽。
难道是自己错怪她了?
他原本认定嬴阴嫚是动了真情,为了掩盖真相才痛下杀手。
可是,嬴阴嫚的眼神清澈坚定,没有丝毫的躲闪,这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这其中另有隐情?
他的目光落在那卷神秘的竹简上,心中疑窦丛生。
如果不是嬴阴嫚所写,那又是谁有如此高超的模仿技巧,能够以假乱真?
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
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杨武猛地站起身,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走到嬴阴嫚面前,目光如炬,紧锁在嬴阴嫚的脸上,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公主的心上:“公主殿下,今日可曾有物品遗失?”
嬴阴嫚的眼眸中掠过一丝迷茫,她迟疑了片刻,轻声说道:“并无。”
杨武的动作迅速而精准,迅速地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啪”地一声打开,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支银簪,银簪在昏暗的光线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
他拿起银簪,一步步逼近嬴阴嫚,锐利的目光仿佛要将嬴阴嫚看穿。
他停在嬴阴嫚面前,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公主殿下,请告知,这支银簪……难道不是您的吗?”
银簪冰冷的触感令嬴阴嫚如遭雷击,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长安君成蟜的身影,那年桃花树下,他将这枚银簪郑重地戴在自己头上,笑得天真烂漫。
嬴阴嫚心乱如麻,这支承载着她年少回忆的银簪,为何会落入杨武手中?
但她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任何人看出破绽,只是嘴唇微微颤抖,声音也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尖锐:“此银簪乃长安君成嬌在吾幼时所赠,他叛秦后吾便将其丢弃至上林苑御水堂,为何会出现在汝们手中?”
嬴阴嫚接过银簪时,她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她的脸色由平静转为苍白,紧握银簪的手指因太过用力而失去了血色。
整个房间的气氛在这一瞬间凝固,仿佛连时间都为之停滞。
杨武只感觉脊背一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这件事怎么会牵扯到长安君成嬌?
十余年前的那桩旧案,如同幽灵般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长安君成嬌,那个曾经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少年,最终却走上了背叛秦国的道路。
或许受到了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这些人散布谣言,声称嬴政并非庄襄王嬴异人的嫡子,而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他的背叛,不仅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皇室蒙上了一层阴影。
杨武还记得,当年成嬌叛逃的消息传回咸阳时,整个朝野都为之震惊。
始皇帝嬴政更是勃然大怒,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捉拿成嬌归案。
后来王翦将军身披重甲,亲自率领十万秦军浩浩荡荡地向叛军杀去。大军如黑色潮水般涌向敌阵,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成嬌的叛乱彻底平息。
杨武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猛地一拍桌子,惊堂木在桌案上跳动了几下。
成嬌已死,这件事,显然...有人精心策划,利用这根银簪来嫁祸于长公主!
这根银簪,原本是长安君成嬌赠予嬴阴嫚的珍贵礼物,如今却成为了一个阴谋的工具。
杨武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慌乱的思绪。
银簪、长安君、内务总管,这些线索在他脑海中盘旋,逐渐汇聚成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这一切,都与他有关?
一个可怕的念头涌上心头,让杨武不寒而栗。
他压低声音,喃喃自语道:“内务总管……”
这根银簪,明明是长安君成嬌多年前赠予嬴阴嫚的,为何内务总管会如此肯定地声称它是嬴阴嫚的?
当年成嬌叛乱,这等隐秘之事,他一个内务总管,又是如何得知?
说罢,他与小青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心中都浮现出了同一个人的影子。
杨武走到窗边,背对着嬴阴嫚,似是在平复情绪。
片刻后,他转过身,语气尽量平静地向嬴阴嫚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如何发现有人潜入、如何追捕、以及如何找到了这枚银簪。说到追捕的过程时,他有意无意地避开了与护卫有关的细节,只是用简单的几句话带过。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将手中的茶杯放下,茶水在杯中微微晃动,映照出他复杂的神色。
嬴阴嫚专注地听着,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茶杯,眼眸低垂,陷入沉思。
随着杨武的讲述,她原本舒展的眉头渐渐蹙起,樱唇紧抿。
显然,杨武的发现让她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谋杀,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随着杨武话语的结束,她的表情中出现了一丝紧张,声音中带着一丝细微的波动。
“公主殿下,关于这件事,吾会进行详细的调查。请您相信,吾会尽快查明真相,并及时向您汇报。”
杨武说着,向嬴阴嫚深深一揖。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嬴阴嫚,试图用自己的眼神传递给她信心和力量。
嬴阴嫚轻轻颔首,杨武再次行礼告退,转身离去。
走出府邸,杨武的步伐显得格外沉重,他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沉思。
这起案件错综复杂,远远超出了杨武的预料。
他原本以为只是一桩简单的刺杀案,却没想到牵扯如此之广,竟然还与多年前的叛乱之臣长安君成嬌扯上了关系。
王室的公子和公主,朝中的高官,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却因为这根银簪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让人难以看清背后的真相。
杨武不禁感到一阵头痛,他意识到自己似乎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漩涡之中。
长安君成嬌的死后复仇之说,在他看来,更是无稽之谈。
成嬌早已身首异处,又怎么可能死而复生,对长公主展开报复呢?
这更像是某些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将责任推卸给已故的长安君成嬌,进而嫁祸给嬴阴嫚。
可惜这个朝代并没有现代的指纹和DNA技术,他甚至无法直接判断暗器究竟出自谁之手。
杨武用力地揉了揉太阳穴,试图缓解心中的烦躁。
是谁在暗中操纵这一切?
是谁想要借着成嬌的名头掀起风波?
又是谁在背后策划,妄图将罪责推脱给长公主,以此在宫中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这些问题像重锤一样敲打着他的心,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所有的疑点恐怕只有內史总管知晓了。
望夷宫的主房位于宫殿的深处,周围是高耸的宫墙和森严的守卫。
朱红色的墙壁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暗沉,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息。
杨武和小青穿过回廊,每一步都走得谨慎小心。正当他们步入望夷宫主房,去询问內史总管时,一股沉重的气氛扑面而来。
高高的房梁上悬挂着一盏巨大的青铜灯,昏暗的烛光在房间里投下摇曳的阴影,更添几分阴森恐怖。
众人的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安,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正堂中央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上。
只见内务总管的身体悬挂在房梁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晃,仿佛一具失去灵魂的傀儡。
他身着官服,原本鲜亮的色彩如今显得格外暗淡,与他苍白的脸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的双眼紧闭,嘴角微微下垂,一根粗绳紧紧勒住了他的脖颈,绳索深深地嵌入皮肤,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紫红色印记。
杨武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他缓缓地走上前,开始仔细检查内务总管的尸体。
没有挣扎,没有痛苦,内务总管的面容平静得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这异常的死状,让杨武的心中疑云更甚。
为何内务总管会选择在此时此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是否承受了某种无法言说的压力?
或者,他是否知道了某些致命的真相,因而选择了沉默?
恐惧像毒蛇一样缠绕着小青的心脏,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她脸色苍白,声音颤抖,带着一丝绝望地望向杨武:“这案子……我们还要查下去吗?局势对我们越来越不利,如果我们办案失败,可能会遭受严重的惩罚,甚至危及生命,我们的家人也可能受到牵连。”
杨武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伸手轻轻抚摸小青的额头以示安慰。
随后,他缓缓蹲下身,仔细检查着内务总管的衣物和周围环境。
“如果吾等没有找到紫檀如意,可能早已命丧黄泉。”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道,“现在吾等得以生还,更应该珍惜这个机会,查明真相,告慰内务总管在天之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停留在内务总管那张毫无生气的脸上,“正如箭已上弦,不得不发。吾等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没有理由半途而废。”
“死者的木案上发现笔记!”
杨武的思绪被侍从的急促话语猛然打断,他的双眼从沉思中抬起,如同猎豹发现猎物般迅速聚焦于眼前的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