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信仰

第一卷 第一章 004 青春的记忆1

    伟人在莫斯科对青年留学生们说的这么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对整整一代国人来说,都激起过强烈共鸣,产生过深远影响。激励那个时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奋斗、施展才华,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那时候,山村里出现最多的陌生人是上山下乡的知青。知青,用青春书写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去农村、去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一代人,把自己火热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无私奉献的种子,播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同时,父亲也通过这些城里人逐步逐步知道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五彩斑斓。

    清晨,天空刚刚有点蒙蒙亮,太阳从东方地平线冒出一丝红光,但能看到天边朵朵白云印照着一片片发白的蓝天。起早的鸟儿在枝头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声,跳着无忧无虑的舞蹈。村东头三小家的公鸡扯着它那大嗓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它那自己认为最好听的男高音。人们从睡梦中醒来,带着疲惫、带着酸痛又无可奈何的身躯翻身起床,生火做饭,炊烟袅袅飘荡在祖国各地的小小山村与村庄,做饭吃饭,安顿好老人和小孩抓紧时间,随时准备着昨天生产队长安排的今天下田的任务,那时农民是以挣工分养家的。

    昨天傍晚放学,喂了猪,生好火,煮着饭后,父亲别着柴刀,从肥料袋子上拆下了几根缝袋子的线,抓了小把稻谷子。去到距离村里不远处的坪山(山地名),利用柴刀、线、还有山上的小树做好一个个小陷阱,等待晚上野鸡、小鸟上钩,这也是山里人最常用的捕猎方法。为了从几个从县城而来的比父亲大几岁知青身上了解外面的世界,看看他们带来的书、玩玩小玩意,父亲答应给他们打打牙祭,等于互助互利。

    收获还是不错的,2只毛鸡(当地叫法,比成年人拳头略大),1只野鸡,数只其他小鸟,父亲哼着歌正往村里走。野鸡可以给那几个知青哥哥解解馋,毛鸡和小鸟拿回家去给弟弟(1968年奶奶生下了三叔)妹妹补补营养。那会,山里的人极少尝到肉腥味,所有的粮票、肉票都是有效控制,留到逢年过节或急需用,上学都是带咸菜、萝卜干、红薯等为主,那怕是家里养的鸡生的蛋也是极少拿到餐桌上,都是留着孵小鸡,(记得父亲跟我说过一段往事,有次爷爷带着父亲去朋友家做客,当时就蒸了盆鸡蛋羹,临走前,他们家的小朋友跟爷爷说,你能不能明天再来?如果你来了,我就有鸡蛋吃了”即便像父亲一样猎到野味也是偶尔留点解解馋,其他的都是拿到集市或镇里的饭店换钱。

    锅里正炖着野鸡,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将围坐在锅边的几个知青馋的馋涎欲滴,那正是“倘若人生如初见,一块鸡肉一口汤”。父亲放下手中的书本,揭开锅盖,放入纯天然生长,纯绿色的野菜,数分钟后看着他们大快朵颐吃着野鸡肉,喝着汤,满怀笑容,满足的摸着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