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五百年

143. 寺人夙沙卫使坏

    中行偃领大军渡过黄河,在鲁济与各诸侯的人马会合。之后晋,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国车马,一齐杀向齐国。

    齐灵公让上卿高厚辅佐世子牙守着临淄,自己率领崔杼,庆封,析归父,殖绰,郭最,寺人夙沙卫等人,统领大军在平阴城驻扎。平阴城南门有布防,析归父在城门外深挖沟濠,横着铺开有一里长,选精兵把守,希望能以此遏制住晋军攻势。

    寺人夙沙卫向齐灵公进言:“十二国人心不齐,不如乘他们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先出奇兵袭击。只要击败其中一国之军,则其余各军必会丧气。如果不想交战,不如择个险处据以防守,靠这么一条区区沟堑,怕是靠不住的!”

    “胡说!有这么一条深沟,还怕他们飞过来不成?”齐灵公丝毫不把他的话放心上。

    中行偃听说齐军挖沟自守,笑道:“齐人这是怕了咱们呢!他们必不敢战,应当以智计取之。”

    当即下令鲁卫的兵马,自须句行军;邾莒的军队则从城阳而行,两队都经行琅琊。而其余大军则直接攻打平阴,三路人马约好在临淄城下相会。这四国将军都领命而去。

    中行偃派司马张君臣,在平阴城外山泽险要之地,全都插满旗帜,又扎了无数个草人,蒙上衣甲,立在空车上。再砍些木头绑在车辕上,只要车一动,木头扫动尘土,真个是灰尘遮天,在山谷间来来往往,以作疑兵。

    荀偃,士匄率宋国与郑国的兵卒为中路;赵武,韩起的上军同滕国薛国的人马为右路;魏绛,栾盈的下军同曹,杞,小邾的人马为左路,分三路前行。再叫每辆兵车中满载木头石块,步兵每人带一袋土。到了平阴的防门,三路炮响,每辆车中将带的木石抛入沟堑,再填上土,须臾之间便把那沟壑填平。三路人马大刀阔斧,一马平川地杀入城中。

    守防门的士兵完全不能抵挡,死伤大半。析归父差点做了俘虏,孤身逃入平阴城中,对齐灵公说:“晋兵分三路填平沟堑,怕是难以抵挡。”

    到了这时节,不由得齐灵公不害怕了。他登上巫山远望,只见城外的山岗与水泽都有旗帜飘扬,车马扬尘,大惊失色说:“诸侯的兵马怎的这么多?只能暂避一避了。”转身问诸将:“谁敢殿后?”

    寺人夙沙卫站出来说:“小臣愿领一军断后,力保主公无虞。”

    灵公正要答应,忽有二将一齐站出来奏道:“我堂堂齐国,难道缺少勇士吗?如何让一个寺人殿后,没的被天下诸侯耻笑!我二人情愿让夙沙卫先走。”

    这两位将军正是殖绰与郭最,都有万夫不当之勇,灵公欣然应允道:“有将军殿后,寡人无后顾之忧了。”

    夙沙卫见齐侯不用他,自是羞惭不已,只好跟着灵公先走。出了平阴约二十里到了个叫石门山的地方,只见两边都是大岩石,只有中间一条小路能通过,的确是个险隘之处。夙沙卫怀恨殖绰与郭最二人当众拂了他的面子,等齐军过尽后,将随行的三十多匹马全杀了,尸体扔在小路上,以断其路。又丢下几辆大车,横过来系在一起,截堵山口。

    那殖绰与郭最领兵断后,好容易杀出平阴,缓缓后退。到了石门隘口处,只见死马纵横,又有大车拦截,此路不通啊!二人相顾,心中已明白大半:“这一定是那夙沙卫记恨咱们,而故意堵路呢!”

    没法子,只能叫随行军士们搬运死马,疏通道路。只因前头有大车拦着,只能将死马一个一个抬出来,再放在空处,这一闹腾,也不知花了多少功夫。军士虽多,但这路太窄了,无用力的空间。

    正着急呢,后头又有晋国的骁将州绰追到。殖绰还没来得及回头,就被州绰一箭射中左肩。殖绰不慌不忙,将箭从肩头拔出问道:“来将何人,竟能射中我殖绰的肩膀,也算好汉了!请留下姓名。”

    “吾乃晋国名将州绰是也。”

    “巧了,小将也不是别人,乃是齐国名将殖绰是也。将军没听说过吗?所谓‘莫相谑,怕二绰?’我与将军好汉惜好汉,何必要自相屠杀呢?”

    州绰也有些动心,说:“你说的很对,但是各为其主,不得不做。将军如果肯归顺,小将定可保将军不死。”

    “你不会骗我吧?”

    “若将军不信,我可立誓。若不能保全将军性命,愿与你同死。”

    殖绰点点头,说:“郭最的性命,也一并交付与将军了。”

    说罢,二人双双就缚。随行的士卒也全都投降了。

    州绰将二人押解至中军献功,在中行偃面前将这二人的本事夸得一朵花似的,称他们骁勇善战,实是可用之材。中行偃命将他们暂时囚于中军,等班师时再决定如何处置。

    诸侯联军从平阴进发,所过的城郭,一不攻伐二不抢掠,就这样一直抵至临淄外城。鲁,卫,邾,莒四国的人马也到了。

    范鞅负责先攻雍门,因此处有很多芦苇,便一把火烧了,趁乱夺门。州绰也依样画葫芦,将申池的竹林树木也烧了,各路人马一齐火攻,将四面城郭全都烧尽了。

    外城尽毁,各路人马齐聚淄淄城下,四面合围,杀声震天,密如雨点般的箭往城头上射去。城中百姓慌乱,齐灵公亦十分恐惧,悄悄命手下驾车,准备开东门出逃。高厚听说了,疾奔上前,抽出佩剑斩断马绳,流着泪劝谏道:“诸军虽强,但他们深入我境难道不怕有后患么?不久便会各自归去的。主公这一走,临淄城必守不住,只求主公再留十天,如实在打不过,再走不迟啊。”

    好说歹说,软硬兼施,总算把齐灵公留下了。高厚督促城中军民,协力守临淄。

    围城的第六天,忽有郑国飞书传到,原是大夫公孙舍之与公孙夏联名给郑简公送来的,简公只看一眼,便脸色大变。

    那么,信中所说何事?临淄城命运如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