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唐再起

第六十五章:新旧人物

    阎烽终于到达山南,跟随他回的是五百名士兵,这些人有李严从前的旧部,也有泽州戍卒。其中领头的是从前李严就比较看好的范守斌,而他的副手则是一个李严从未见过的年轻校尉。

    这年轻人相貌周正,身上带着股书卷气,但站在一大队强悍士卒之中却显得一点也不突兀,这种感觉源自他的眼神,坚定而炽热。这双眼睛让李严想起了自己从学校退学参军之初的时候,简单想建功立业,想做一个杰出的将领……

    “你叫什么名字?”李严问这个让他感到亲切的年轻人。

    年轻人行了个山南的军礼,答道:“禀大帅,末将刘鄩。”

    李严一惊,神色不变,充满鼓励地拍了拍刘鄩的肩膀,转向了其他人,一些李严的旧部纷纷和李严打招呼,只是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地称李严为将军,甚至军使。

    一一勉励之后,李严终于有机会问阎烽:“老阎,你怎么找到刘鄩的?”

    阎烽还是老样子,一脸沉静之色,只是脸色更加苍白了,咳嗽了两声说道:“大帅曾给过一份名单,这刘鄩便名列其中,某曾随李克用路过平卢境,而恰好此子正要去青州投王敬武,便拉了过来……至于其他人,阎烽无能,却是一个都没能招揽到。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位置不高,但已经颇得器重,某担心太露痕迹,只是结好,却没有敢明白招揽。”

    “没事……我记得这个刘鄩家里好象是做官的吧?”李严兀自还有些不信,难道自己运气会好到这般田地,将日后朱氏后梁的顶梁柱之一给捡了回来。直到阎烽确认刘鄩为高干子弟之后才放下了担心。据李严所知,这个刘某人是典型的智将。恰好是现在山南军中所缺少的一个类型,虽然他现在还年轻,没有日后差点活捉李存勖的威风,不过李严觉大凡智将型的将领,决定成就的主要是头成长期间的头脑,刘鄩泯然众人的情况应该不至于发生。。

    其实李严却是不知道,若是按照他那个时空的历史,刘鄩几年后就已经生猛无比,偏师夺取兖州以后能死扛葛从周经年,甚至于现在李严麾下的凶猛的刘知俊在日后也被这个本家打得丢盔弃甲,而刚刚在十多天前来投奔哥哥的刘知浣更是直接折在刘鄩手中。

    “老阎,你先回去歇着,让高景行再给你开点药。”李严很快发现阎烽气色甚差,连忙关切地说道:“身体要紧。”

    阎烽一笑,忽然问道:“大帅,你对丁开、崔成谋的选择举动究竟作何感想?”

    李严呆了呆,丁开、崔成谋最终没有选择来山南,而是选择留在昭义做太平官。这个情况对于李严来说倒不是很意外。胖子丁开本来就是个平和的人,加上残废,不愿意再到李严这里继续劳心费力显然是情理之中;至于崔成谋,这个老资格的参军在离开李严部时因为那份不太符合其能力的自傲已经微有啧言——李严不可能因为资历老就给他更高的位置,故而最终推脱不来山南也并不让人觉得突然。

    半晌,李严答道:“人各有志。”

    阎烽点点头,又问道:“大帅心中是憾意多一些还是轻松多一些?”

    李严望着阎烽,后者的目光浑浊,但隐隐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期待。

    李严最终说了实话:“轻松多一些。”

    阎烽眼中的轻松之色迅速褪去,叹息一声:“大帅,末将原本希望你会骗我的。”

    李严无言,阎烽对他很了解。安排丁开还好说,而以崔成谋的资历和水准却已经不能见容于山南的文职体系之中,山南很难找到一个能让崔成谋满意的岗位。因此,他们没回来反而让李严略感觉轻松……直到阎烽提起,李严才想到资历才某种程度上就是交情,才想起丁、崔二人从丰州西岭驿开始和自己一道出生入死,自己从一个同散兵马使一直做到神策军将军,而他二人虽然在军中获得了一定地位,但直到在河南分别前他们的正式职衔也不过只是一个校尉一个参军而已。随着人才的不断加盟,李严对他们的印象几乎已经淡漠,甚至是刚刚到达的刘鄩在他心中都要比那两个老伙计的去留重要——只是他没注意而已。

    当年在西岭握手为盟的几个人,仆仙庆已经自杀,丁开留在泽州做闲官,张克行外放以后也许久不见,孟西来成天在制备所和各流民物资生产点奔波……李严猛然发现,自己兵寡人微时那个“老李”的称呼已经远去许久。

    李严望向阎烽,而阎烽也望着他。

    “大帅……”阎烽叫了一声,却最终说道:“我去找高景行瞧瞧身子骨。”

    李严点点头。

    …………

    山南节度府的头脑们很快接受了阎烽为还没正式编定的山南新军都押牙的任命。在节度府众将看来,阎烽作为李严旧日的副手,完全有资格接受这个职务,毕竟在这时代里,跟从主帅的资历是择人任用的重要所标准。像李严之前这样给新附将诸多要职已经是心怀非常广阔了。作为山南副大使的韩建更是知道李严对阎烽的看重,私下里还曾经找李严要求将副帅的位置让给阎烽,被李严臭骂了一顿,又拜访过阎烽之后韩建才放下心来。

    对阎烽的任命是全票通过,但对于刘鄩的任命众人却是看法不一。山南节度府凡事开会讨论的习惯让大家纷纷表达了对一个“年轻人”的质疑。这种自由的气氛让第一次列席山南高层会议的张承业都怀疑这是不是在他所见过的管制最为残酷的藩镇了。

    其实李严对刘鄩的安排在职务上并不高:山南新编节度牙卫“撼山营”的副将。算起来,在以原留后卫队三百人的基础上扩编的牙卫数量也不过一千五百,但这一千五百人在精锐程度上却是山南第一(很多人都是从上一批教导营中调过来的),何况这支军队是事实上的大帅亲军,副将地位之重要,丝毫不亚于主力部队的一军军使。

    对于这些异议,李严自然也不会告诉他们这是对刘鄩这样的名将的估值结果,最终只是叫刘鄩来让大家考上一考再作决定,并说了一句:“你们、还有老子,有几个四十岁了?”

    众人一呆,左右相看,猛然间发现这山南核心之中竟然都是二三十岁的的“年轻人”。

    刘鄩通知到节度府会议堂的时候正在看书,这书是李严特意交代给他和范守斌学习的。刘鄩官家子弟出身,生来就是骄傲之人,原本对这些封面上写着“战争论”、“后勤概要”的讲武堂教材不屑一顾,怀着嘲讽心态翻开来一看以后却是大吃一惊,在书中,一些他一直看法模糊的东西在书中尽有详细阐释,虽然有些地方不尽周全,但已经称得上是令人叹服的大作了。当下刘鄩门也不出,就成天窝在房中研究这些书,心中对署名作者李严更是万般佩服。甚至还在心中暗自庆幸没有跑到王敬武的青州去——否则就没机会在这个年少功成,才华卓绝的大帅的帐下效力了……

    当然,李严不知道刘鄩对自己的仰慕,相反的,他很看重刘鄩的气度和才华。

    一个区区小校,在一群将领、高官面前侃侃而谈,气定神闲……果然是个少年英才!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