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传说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上兵伐谋良才也

    然而周成却是没有立即开口。

    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不是出身骊山一系的将领们。

    顿时在场的范阳文、肖志义、吴城、苏世等人面露郁郁忐忑。

    由于袁淼食邑的原因,最早前身乃是天策府马军的骊山营,无疑是袁淼帐下的心腹。而出身骊山的先生和学生们,包括周成在内,都可谓是袁氏的家臣核心。

    这些人,对于袁淼来说,可谓是忠心不虞。

    但是对范阳文等人来说,成为袁淼麾下的时间,也就只寥寥数月。

    周成停下来的意思,很明显是在表示,接下来要说的话明显不适合公开的。

    孙玉则淡淡的笑着,看了眼周成,然后便将目光垂下,这件事还得要侯爷做主才是。

    而袁淼呢……

    潸然一笑,摆摆手对着周成道:“但说无妨!”

    只四个字,范阳文等人立即面露感激。

    周成微微一愣,目光闪烁间便也明白了侯爷的意思,于是清了清嗓子,便开口道:“君君臣臣,侯爷一身实则皆系于陛下!陛下信任,则所有构陷弹劾将毫无用处。为君者,最忌串联勾结,更忌私掌权柄。古往今来,从不少手握重权,领兵在外的权臣,却也能做到君臣相宜。”

    随着周成的话说出口,骊山一系的人都不觉有他。倒是范阳文等人不禁面面相觑,要知道周成此言,可谓是大不敬。凡是臣子,断然不可如周成这般,揣度圣意,更不敢直言君臣关系的。

    几人对视一眼,也难怪方才这骊山出身的学生,开口前有所顾忌。

    反倒是包括孙玉则在内的骊山众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在研究院中的时候,所有的先生、学生对于天下大势,君臣之道,牧民治国所谈就甚多。

    袁淼则是微微陷入沉思,对周成的一番话,竟然是有了些思绪。

    而周成则是继续开口道:“如今又有金河之乱的契机。其一,侯爷大可详尽书写我等出边以来所做之事,务必是要面面俱到,详细有加。以此向陛下表明,侯爷所做之事乃为国为民,从无私心。

    其二,更可借机,上呈一份弹劾,金河之乱显然不是突厥一族所能做到的,侯爷大可在弹劾上大加诉苦,甚至是状告朝廷有人私下接触勾结突厥!

    其三,侯爷麾下日渐兵多将广,侯爷该自请陛下,遣一监军来此,尽表忠心!

    其四,如今随着侯爷分化牧民之策一出,又有诸位将军镇压之功。草原方略必然会日渐完善,帝国攻略草原的基础也将会打造完善……另外,侯爷与房阁老家的亲事,大抵年后也到时间了……侯爷大可在上表,往后陛下可另遣一将领,来此执掌军政要务。”

    周成四策一出,在场众人无不侧目。

    表忠心、诉冤屈、遣监军、放权柄。

    一层接着一层,只会让李世民看到袁淼实打实是在忠心为君,更是不眷念权势。

    “你是要某做个孤臣!”

    袁淼注视着周成,静静的说着。

    周成看了眼袁淼,点点头。

    袁淼相信,按照周成所言,只要自己这份奏折传回长安,必然会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

    群臣会激愤,因为那弹劾没有点名道姓,但却将所有人都给圈了起来。而后,皇帝会怀疑,怀疑究竟是谁在背后插手。

    只要有人在此之前敢上奏弹劾袁淼的。

    皇帝便更会愤怒,一个忠心为国的臣子,会被人下阴招,弄得又是自请朝廷派遣监军,又想早早返回长安,不敢掌兵。

    皇帝只会越发相信袁淼是一心一意为国为君,而那些有异心的臣子就是乱臣贼子。

    一个直言不讳,毫不顾忌,不念权柄的臣子,在皇帝的眼中,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孤臣。

    “此四策一出,侯爷当可进退有度了!”

    就连孙玉则,此时也不得不赞佩一声,对周成更是多看了几眼。

    袁淼指尖轻敲桌面,对周成亦是目录赞许:“此事,便由你起草奏折上呈长安。”

    顿时,周成面露激动,脸上更是涨红。

    以往军中文书之事,都是由那些先生们负责的,诸多学生都只是打下手的存在。现在袁淼将上呈皇帝的交给周成来办,不可不畏不看重。

    就连孙玉则也稍感惊讶。

    而袁淼则是处之坦然,对这个年轻的学生越发的看重。

    人才,当然是要多多的给权力,多多的培养。

    而周成激动之余,渐渐冷静下来,有了前面的开口发言,现在心情倒是平复了不少,又对着范阳文等人开口道:“诸位将军,大可也上书一封,只需言明军中诸事即可……”

    这是要向皇帝表示,袁淼所言非是一家之言,军中诸将皆可明证。

    也是应有之意。

    范阳文等人这时不加思索的点点头:“全凭小先生做主!”

    连侯爷都将奏折的事交给这个学生了,范阳文等人自然不会有什么防备,w直说奏折一事也由周成主持。

    到此,帐内气氛不由舒缓起来。

    袁淼面对范阳文等人,更是淡淡的点点头,显然也是将这几人看做心腹了。

    上下一心,才能办好事,也是袁淼想要的局面。

    袁淼随即开口道:“上奏之时,将此战诸将士战功一同报上,无我右武卫上下一心,砥砺奋战,金河之乱断然不会这般快的平息,还需向陛下为诸将士请功!另,今日营中宰牛杀羊、犒赏全军!”

    有范阳文等人表露忠心,袁淼自然也不会不领情,说是为诸将士请功,实则也就是为这几位军中将领请功的。

    这时候,袁淼的功劳不说也可,只要袁淼是在这金河上,替皇帝统领全军,便是一件大功。而范阳文等人的功劳,不表便不会有人看到。

    听着袁淼的话,范阳文等人又是一阵感激。

    周成则是点点头,算是明白了意思。

    于是,金河之乱后的会议便也到此结束。

    一战之后,自然还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更不要说将牧民分化成一、二、三等民,更是繁琐,非一日之功。

    见诸事安排就绪,袁淼便也放了众人离去。

    只留了周成下来。

    上奏长安一事,毕竟还是宜早不宜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