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传说

第二百七十六章 将大唐带向未来

    “大唐很大,但大唐也很小!”

    袁淼轻缓的开口:“大唐的财富来源于土地,来源于无数子民的劳作!当权贵、官府、世家、皇室的规模不断扩大臃肿,对底层百姓的掠夺便会越来越多。一旦有天灾人祸出现,百姓便会失去依靠,再被有心人挑动,骤然间便会天下大乱!”

    这是以土地兼并切入主题。

    孙玉则微微点头,大唐立朝之前,随着一个朝代的发展,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艰难,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会被官府、权贵剥夺的越多。当灾年来临,饿殍千里便会常见于中原大地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王朝建立初时,会迅速的呈现出一片兴盛景象……当百姓数量因为战乱、灾害而锐减后,当一个统治阶层被消灭取代后。中原大地便会出现更多的土地空缺和权力空缺。这个时候,百姓拥有更多的良田耕种,统治阶层有更多的权利和财富去争夺。”

    土地兼并而引发的王朝动荡,这样的事情,无数次的在华夏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上演着。袁淼说到此处的时候,目光有些潸然,神色更是有些悠然。

    长出了一口气后,袁淼才继续说道:“在中原无法取代土地的产出,创造出另一种更具有财富价值的时候,土地的兼并便是一直在进行着。先生可能知晓,如今我大唐有民数千万。此时尚不能说人人有田耕种。而与我这样的朝廷权贵、大臣,却占有着庞大的财富。当百姓数量不断增多,权贵数量也是在增加的啊!到那个时候,这座天下,哪里还有更多的田地可以供养百姓和权贵?”

    孙玉则并非一个愚钝之人,听袁淼说到这里,已然是清楚了袁淼想要说的是什么了。

    “侯爷是想……让大唐的权贵世家,甚至于是皇家贵胄,都能够暂时的放下在中原的争夺,而走向外面?”

    “对!走到外面来!”

    袁淼坚定的说着。

    孙玉则长叹一声:“何其艰难亦……”

    此时大唐虽然年年在边境开战,就在陇右道上,大唐的军队已经远离长安数千里远。岭南道,在那瘴气弥漫的山林中,大唐的将士已经将皇帝的统治辐射到了南越、南诏等囯。

    但是,这里有一个最为核心和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在这看似不断开疆拓土的表象下,是因为大唐的边境并不安全。大唐如今的开拓,更多的可以说是反击,反击四方敌人的进攻。

    自秦真正统一中原后,到汉武时董仲舒独尊儒术。中原王朝便已经没有了开拓的精神,更多的是据守华夏居高自傲。

    华夏大地太大了,大到了所有人都认为,在华夏之外皆是蛮夷,华夏之外皆是苦寒贫瘠之地。

    这种自傲的思想,自然是好的。但却严重的,阻止了华夏子民不断开拓的精神。

    对于孙玉则所说的艰难,袁淼很明白。

    在基础设施缺乏,甚至可以说没有的情况下,帝国纵然有百万精锐大军,也不可能不断的在外征战。

    自秦就有官道、驰道,那也只能在平原或平坦地上建造。西南的山川河流、东南的水道山林、西北的荒漠戈壁,并不能建造这些设施。

    更不要说,大军出征,粮草先行,这样千古不变的道理。

    一支出征大军的背后,是数倍之辎重后勤的保障。所运输之粮草,更是过半是被消耗在沿途上的。

    对于这一点,袁淼也很无奈:“战争打的是后勤!控地万里,已经是我们如今最大的极限了!这一点,先生不说,我也明白。”

    孙玉则艰难苦笑,然后审慎道:“既然侯爷清楚明白,该知道……而现在,侯爷是不是已经准备上书陛下了?”

    袁淼无声的点点头。

    顿时,孙玉则双眼黯然,神情变得有些怆然。

    只听孙玉则嗓音低沉的说着:“侯爷该知道,您这一封拓土的奏疏放到朝堂上,必然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皇帝会质疑,群臣会非议,儒家会愤怒……”

    袁淼沉默。

    虽千万人吾往矣?

    心中自问,袁淼觉得自己还没有这样崇高的品格。

    但是自己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袁淼眼帘垂下,心中会议年余时光所做之事。

    “大抵是心有不甘?”

    一道悠长,似是充满了深意的话语吐出,袁淼两肩垂下。

    孙玉则不解:“侯爷如今可谓当朝显赫,前有房相结亲,后有程公等人相助,骊山如今更是一片生机勃勃,侯爷还有何不甘?”

    “你不懂!”

    袁淼只说了三个字,却是让孙玉则顿时一愣,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盛世之后便是衰败。如今大唐正在走向兴盛,这是所有人都能够看到的。但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又有多少人知道,大唐的衰败在什么地方,在何时到来?天下从未有过万年王朝,大唐必然是躲不过那样的结局!忧后人之忧,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袁淼开口发问,目光看向孙玉则。

    孙玉则哑然无语。

    袁淼继续开口道:“先生可能会嘲笑,会不解。ww.ukanshu.co某却是真真的厌倦了朝堂上的一切,厌倦了皇室的纷争。某更不愿看到那些百姓,做着做苦最重的事情,却只能勉勉强强糊口度日。我大唐子民,我炎黄后裔,就该是衣食无忧,就该是温饱不愁,就该是子孙绵延,就该是千秋万代。”

    这是多么大的愿景。

    这又是一副多么美好的景象。

    孙玉则不敢想象,更不敢期望,大唐的百姓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

    “我大唐的百姓,就该是想去往何处,就能去往何处。想吃肉就吃肉,想喝酒就喝酒。没有限制,没有束缚。更不会被官府压迫,被权贵世家剥削。”随着说的越多,袁淼逐渐激动起来,站起身:“先生,某想尝试,想乘着还年轻去做出些改变。某害怕,害怕等某到了朝堂上衮衮诸公那般年岁的时候,某是否还能保持现在的本心。某更害怕,到时候某会彻底的变成我们所厌恶的摸样!”

    直到此时,孙玉则也不禁动容起来。

    同样是站起身,孙玉则面对着袁淼,叉手弯腰,对着袁淼深深的施礼。

    “某不才,愿与侯爷一道!”

    孙玉则抬头看向袁淼,目光之中一片真诚。

    袁淼看到了这份真诚,带着欣喜点点头。

    “此次回长安,某会上书陛下,进献万国图舆。”

    “大唐不该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这座天下很大,大到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地步。”

    “这座天下,只能由我们掌控!”

    “大唐的未来,不应折损在内耗上。外面!外面才是我们应该去争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