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传说

第二百七十九章 随春风入长安

    当有了第一次之后。

    公主殿下的车驾,便时常坠在队伍的最后面。

    直到骊山营进入关中,春色满大地后,这样的情形才有所收敛。

    至于公主殿下为何会总是落在最后面,又为何侯爷会总是进到公主的车架里。

    这样的事情,对于骊山营上下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或者是,并没有人会认为,侯爷就不能进到公主殿下的车驾里去。

    当长安城再一次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路上所发生的一些,都已经是烟消云散。

    离开长安半年有余,但当所有人站在长安城门下的时候,却发现这座晃晃帝都,却并没有发生多少的变化。

    相对于出发时,宰相并同群臣相送。

    回到长安的时候,城门下除了守卫的卫所兵丁,便只有那永远都络绎不绝的百姓、商人。

    骊山营在城门下交接了军务后,便转道暂时前往右武卫的驻地。

    袁淼久久的站在城门下,看着高高的城墙。

    “回来了!咱们总算是回来了!”

    不知什么时候,干台忽然变得有些多愁善感,陪着袁淼一道看着高耸的城墙,情感饱满的说着。

    “这就是我为什么这般喜爱长安的原因……”袁淼同样有些触动,缓缓的说了一句。

    干台有些不解,摇摇头定睛看向袁淼,目光流传。

    袁淼微微一笑:“有什么话,再不说等入了城进了宫可就不好说了。”

    听着袁淼说话,见对方还能笑出声来,干台便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最后才开口道:“殿下是老奴看着长大的。虽然殿下时常顽皮,但老奴却是知道,殿下有些事情非是情到深处是断然不会做的。殿下不是一个随意的人!”

    袁淼脸上微微的笑着,听着干台的话,静静的点着头。

    干台却不由的冷哼了一声,偏过头:“侯爷虽然年纪轻轻便已位高权重,但老奴也知晓,侯爷不像这长安城中的那些纨绔子弟……老奴是侯爷的监军,这一次回到宫中,老奴也只知道据实向陛下奏明侯爷的军务决断……”

    袁淼微微一愣,但是看着干台的双眼,流露出感激的神色。

    干台却是摆摆手,又是一声长叹:“但事已至此,究竟该怎样,侯爷还是要想明白的……皇家威严……侯爷慎重啊……”

    说着,干台便背起双手,摇头晃脑的走到后面李夏月的车架上。轻轻的一扬手中的长鞭,马车便缓缓的移动了起来。

    入到长安城中。

    骑在马背上的袁淼,深深的看着城中街道上的人群。

    远方,太极宫中的宫阙殿阁隐隐约约的藏在薄雾之中。

    “侯爷,陛下令侯爷立即入东宫面奏!”

    一队禁军从街前将袁淼横拦下来。

    袁淼不禁目光微微一缩,按照规制自己应该是要洗漱干净,待到明日在入宫面圣的。

    只是眼前这对禁军,那严肃的表情,让袁淼不得不肯定皇帝要现在就看到自己。

    在后面的马车上,因为队伍被拦下,李夏月也将脑袋钻出了车帘。

    “干台,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禁军的人在这里?”

    看着寻常不会外出的禁军,此时竟然拦在车队前面,李夏月不由的心中一紧,双手更是紧紧的握在一起。

    干台小心的看了一眼李夏月,眼中流露出一丝安慰,淡淡的笑着安慰:“殿下还请放心。侯爷半余年不在长安,此时返回,想来也是陛下急于知道草原上的动态,这才派了禁军的人来宣召侯爷的。”

    李夏月有些不放心,小声的开口:“阿耶……”

    “殿下!”干台立即沉声打断,开口道:“陛下定然是宣召侯爷,垂询军国大事的!”

    在干台坚定的目光中,李夏月迟疑的点点头,然后便小心的退进了车厢里。

    前面,袁淼见这队面无表情的禁军,心中虽然也有疑惑,但对方明显没有解释的意思,也只好领命,由对方在前面带路。

    队伍不多时,便到了东宫门外。

    早有宫中的人候在一旁,当干台驾着的马车到了,便不做停留的进到东宫里面。

    袁淼则是取下腰间的横刀、弩箭,放在宫门处。然后让孙玉则等人先带着袁府的护卫回去,只让赵小刀留在宫门外,袁淼便随着禁军士卒进了东宫。

    没有到东宫的几处主殿,随着禁军带路,袁淼便进到了东宫的内苑。

    此时,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在展现着蓬勃的生机。

    作为皇家宫院,东宫之中草木更是繁杂众多,郁郁葱葱之间,袁淼便已经被带到了一处水榭亭台前。

    还未进到水榭之中。

    在外面,袁淼便已经是见到了一位熟人。

    只见在通向水榭的阶梯下,长孙冲一身戎装,目光如炬的看着自己的老友。

    前进的步伐不由停下,袁淼静静的看向对面的长孙冲。

    连同周围的禁军士卒,皆是一副如同骊山营的打扮。袁淼便清楚了,如今长孙冲不仅仅是掌握了一支装备火药的军队,同时更成为了皇帝的亲军扈从。

    不禁,袁淼忽然觉得时间当真是过的好快。

    静静的点头示意,袁淼走到了台阶前。

    “陛下在里面……”

    耳边,长孙冲的声音轻轻的飘入耳中。

    袁淼点点头,将身上沾满尘土的衣袍抚平,昂首挺胸便走入了布帘垂然飘荡的水榭之中。

    入内,只见李世民正盘坐在地垫之上。

    在一旁竟然还有两人,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相对而坐。

    看到袁淼入内,三人都将视线投了过来。

    然后,房玄龄面色平静,重新将注意力转向面前的案几上。

    在案几上,正煮着一壶清茶。

    袁淼身形一顿,左脚前出,右手下探将衣摆抛到身后,便大马金刀、干脆利落的单膝着地,双手交叉低头沉声开口:“臣袁淼,参见陛下,陛下圣恭安!”

    眼前冰凉的地板上,有一只渺小的蚂蚁爬过。

    水榭之中,一片安静,只有沸腾的茶水声,从水壶之中传出。

    李世民看向拜倒在自己面前的年轻的帝国将军,目光缓缓的转向一旁的长孙无忌。

    见长孙无忌面色如常,李世民便缓缓垂下眼帘,静静的开口道:“你大抵是帝国最年轻的将军了!如今走了一遭草原,也越发的英武起来了,这份苦也不算白吃。抬起头吧,年轻人不要老是低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