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传说

第三百三十章 舆论至上

    决策已经定了下来,李世民更是志气昂扬。

    “陛下!”

    身为宰相,看着思想跑偏了的皇帝,房玄龄沉声开口。

    已经在畅想将世家消灭的皇帝,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目光疑惑的看向自己的宰相。

    房玄龄作揖后,开口说:“陛下,先前涌入城中的百姓,此时还需安置。长安城,不可能再多容纳这么多的百姓……”

    手指在御案上轻轻的敲着,李世民不由沉思起来,少顷之后便是吩咐道:“百姓艰苦,如今灾情依旧,此时让他们回乡,无异于让他们送死……更不要说,那些没了田地的人家,即使返乡也没了依靠。世人常说皇帝容易,然而朕却倍感艰难……”

    一旁的袁淼听着皇帝的话,心中却是不大同意。

    皇帝这个位子,还得是看什么人来坐的。君不见千百年后,那位酷爱盖章的皇帝,当真可谓是享受了一辈子。当时所谓的盛世,其实又有几人真正了解当时百姓是怎样生活的?

    随即,袁淼将目光移向一旁的老丈人房玄龄。

    既然房玄龄能提出这个问题,必然是在三省已经有过讨论的。

    不然,那就是在无的放矢了。

    果然的,只听房玄龄这时候开口进谏道:“启奏陛下,臣等以为,那些尚未被侵占田地的百姓,大可遣返回乡。朝廷可给予口粮,发放返乡路钱。如今朝廷已经确定赈济百姓,各地粮草调动基本到位,只待这些人回乡只会,便能收到朝廷下拨的粮食。而灾情,亦是断然不可能再长期延续下去的,乘着这个时间,朝廷下发种子,百姓还能再补种一季。

    而那等田地被歹人借灾情盘剥了的百姓,臣以为新丰侯曾经说过的以工代酬之法,甚为可行!”

    “哦~”

    听到房玄龄提到袁淼,李世民不由的好奇起来,连带着看向一旁默不作声的袁淼。

    原本只想当个小透明的袁淼,哪里知道自己还能被老丈人给diss了。

    所谓的以工代酬,这才后世实在是太过常见了。

    方法很简单,但是在特殊时期,所产生的效果却往往是惊人的。

    当初,袁淼也只是和房玄龄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说到百姓常年经受灾害,然后便顺带着提到了以工代酬的办法。

    没想到,今天就被房玄龄给带出来了。

    袁淼眉头微微皱起,没有急着开口。毕竟所处的时代不同,一项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的东西却有很多。

    不过明显的,李世民并不着急,一旁的房玄龄也是处之坦然安静等待着。

    良久之后,袁淼将思路整理好后,才缓缓开口:“回禀陛下,以工代酬虽然可行,但所要考虑甚多。同时,一旦实施便需要朝廷长期的支持。而以工代酬的核心便是,依托朝廷的力量提供钱粮,聚集百姓共同做一件事情。可修路开山,亦可挖矿开垦。但是必须要让百姓们相信,相信朝廷不是在欺骗他们。”

    李世民露出笑容,这才是谋囯者该有的态度。任何一条政策,都不是光凭想法,便无所顾忌的施行。

    “新丰侯认为,如果朕要施行这所谓的以工代酬,该如何做?”

    李世民向袁淼抛出了问题。

    此时袁淼心中已有腹案,便是立马开口道:“其实陛下基本不需要用到以工代酬。如今不论是金河营地,还是陇右道等边地,都是人口缺乏。陛下只需下旨施恩,给予这次受灾百姓口粮、种子以及耕种农具,免除他们几年的赋税。臣以为,这些受灾百姓,定然会欣喜接受,前往边地充实汉民人口,开垦田地。

    实在有不愿去边地的百姓,可令其修建官道、开挖矿山等!甚至于,陛下可从其中招募兵员,挑选优秀者充实我朝军队!”

    袁淼一口气说完,便是恢复安静。

    其实,方才袁淼所说种种,朝廷历来就有做过。不过,袁淼却是汇总提出。而且,袁淼在这其中也是有着私心的。

    如今袁氏每旬从金河营地,都会有海量的收益送回。如果金河营地能够进一步扩大,能够为袁氏产生的利润也必然会增加。而后面的不论是充实边地、还是招募兵员,都是从军方出发的。

    李世民默默思考着,而后看向房玄龄:“三省商议个合适的法子,届时呈上来于朕。”

    “喏!”

    房玄龄自是应喏。

    而话匣子刚刚发开的袁淼,此时再次开口:“陛下,我朝疆土辽阔,百姓之间讯息流通不畅。而朝廷施行仁政,理应要让百姓广为知晓。臣建言,朝廷创办报纸,通传天下。昭令官府及文人,向所有的百姓宣传陛下之仁政。此外,这次所有返乡的百姓,长安更应提前多多宣传,陛下对子民怜爱之心。使其返乡后,能对所有乡民宣扬陛下仁义之心。

    如今陛下要对付世家,必然是要争夺民心。民心动摇,便需要我们操纵舆论,扭转百姓的观念。让百姓,成为朝廷对付世家的力量!”

    “施政者,民心为上!”李世民口中轻轻念道一句,然后肯定道:“此事乃是当务之急。那报纸,既然是你提出来的,便由你去办吧。一应需求,交由三省协办。”

    “陛下圣明!”

    袁淼默默的应了一句。

    从李世民的话里面,便能够知道皇帝是在乎民心的。但是对于报纸的影响力,显然是不了解的。

    不过,这也是袁淼想要的结果。

    君臣之间奏议结束。

    房玄龄和袁淼也不多留,便是联袂告退。

    丈人和女婿,两人缓缓走在宫中御道上。

    干台在宫中服侍皇帝,此时在两人前后,则是远远地坠着几名小内侍。

    袁淼此时的心情很不错,皇帝能决定搞世家,他就觉得很是满意了。顺带着,将报纸弄出来,更是意外之喜。

    这时候,袁淼已经在想着,怎么用报纸搞臭世家的名声。顺带着,再赚点小钱钱来。

    正在想着将要被万民唾骂的世家,袁淼的脸上下意识的露出一抹讥笑来。

    一旁,房玄龄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袁淼一愣,目光疑惑的看着自家老丈人:“房相?”

    “你为何突然这般急切?”

    房玄龄脸上满是不解,沉声询问着。

    袁淼收起脸上的笑容。他知道房玄龄为何会这样发问,也知道房玄龄心中在担心着什么。

    可以说,这一次对付世家,完全就是他在皇帝面前,借着灾情挑动起来的。

    尽管在如今人才济济的朝堂上,袁淼并不是位置最高的,但是他抓住了皇帝的心思。知道身为皇帝的李世民,是觉得不会容忍自己的治下,还存在着能够与皇室对抗的势力存在。

    李世民是一个高傲的人,更是一个聪明人。

    李唐这么多年来,从开始太原起兵,李世民便一直身处李唐的权利核心。甚至可以说,现今天下近百万大军,几乎都是经由李世民带起来的。而在朝堂上,更是有着一批满腹经纶、能领高强的臣子,是一心一意为他效忠的。

    但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唐境内,竟然会有那些一些势力和人家,能够凭借着祖上的积攒,联络无数朝臣和地方官员,甚至隐隐的能够与朝廷政令对抗。而在这些世家眼中,更是宁愿将家中女子嫁给穷苦书生,也不愿意与皇室联姻。

    这等轻视皇室的行为,放在一心想成为圣明帝王的李世民身上,断然是不可能接受的。

    袁淼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且借助了这一点,才最终让李世民下定了决心

    房玄龄的询问,实际上是在担心。

    朝堂之上是没有秘密存在的,世家必然会知道,袁淼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和作用。

    但是,袁淼却摇摇头,看着身前的房玄龄:“小子不才,能有如今,全赖一众叔伯与陛下信任。小子的志向也不大,您是知晓的。家中有些钱粮,安逸度日大概就是最大的愿望了。

    然而,那些百姓是怎样的?

    这几年,小子也看到了很多……

    百姓是真的苦啊!

    他们做着最辛苦的事情,一整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是到最后却只能勉强度日。但凡是有点小灾小难的,好好比这一次的旱情。百姓面对灾情,就没有任何可以抵抗的办法。

    而那些世家呢?他们在冷眼相看!甚至于,他们乘机低价购买百姓田地!

    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他们的先祖曾经也是如同如今的那些百姓一般。只不过是,他们的先祖为他们积攒下了家业。于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开始盘踞在这天下百姓的身上,贪婪的吸允着百姓的一切。

    小子始终认为,大唐想要真正的千秋万代。任何集中的力量,都不应该出现。

    曾经,世家门阀甚至于能决策天下动向,能够废立皇帝!

    现在,那些世家依旧在朝堂之上占据高位,他们不会为了百姓去施行政策,只会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去争斗。

    未来呢?即使世家真的没了,也会出现别的势力。

    所以小子现在反对世家,未来也会反对别的人。

    甚至于,小子认为,皇帝手中的权柄,也应当被限制!

    皇帝的权柄太重,并不是好事!”

    房玄龄心中震荡,一时间好似掀起千层浪。

    连忙的,房玄龄小心的看向四周,那些小内侍没有任何的反应,这才回头瞪了袁淼一眼。

    “放肆!这等言语怎可说出口!”

    袁淼笑了!

    脸上露出了一抹大有深意的笑容来。

    老丈人还是有点想法的呀!

    没有说这个想法不能用,只是说了不能说出口……

    袁淼露出一个我懂了的眼神。

    房玄龄没好气的又是一个瞪眼,素来沉稳的他更是直接抬手挥向袁淼的后脑勺:“如今都成了家,还这般口不遮拦!身为臣子,你要记住本分为何!”

    “丈人教训的是!”袁淼点头哈腰。

    两手伸出,一手搀扶着房玄龄的手臂,另一手轻轻安抚着房玄龄的后背。

    大抵是觉得这个女婿没啥可纠正的了,房玄龄摇摇头接着道:“今日入宫,你前后并未说多少话。骊山营组建,似乎也不用特意入宫禀告。你小子究竟是要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那个什么报纸?”

    袁淼嘿嘿一笑,点点头:“确实是为了这件事情……”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房玄龄也没有再说旁的,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说说,这个报纸究竟是怎么操办的,能做什么。”

    “大抵是与如今朝中的邸报相同。”首先的,袁淼就给报纸定了性,然后便解释道:“不过丈人知晓,邸报乃是通传给各地官府,好知晓近期朝中动向。而报纸,在小婿心中,不单单是要记载朝中政策。更要添加一些奇闻异谈。毕竟在小婿的设想中,报纸乃是通行天下,面对百姓宣读的。

    动用地方官吏、和识字的文人,面对百姓宣读朝中政令的同时,也挑选些各地的趣闻,调动百姓的兴趣。

    最为重要的是,就如方才所说,如今的百姓耳中能听到的,便是地方官吏、士绅的言语。世家对百姓的控制,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我们需要占据这一块,需要夺回民心。便是需要不断的向百姓宣传,传递朝廷的仁慈,以及皇帝对他们的关心。

    甚至于……可以通过报纸,揭露世家门阀的罪行和暗地中做的事情。

    一次两次,他们不会相信。但是长期以往下去,当百姓听得多了。潜意识里,他们就会认为,我们说的是对的。”

    一路交谈,两人已经是走出了东宫。

    站在东宫门前的御街上,房玄龄默默的思索着。

    “操纵人心……”房玄龄长叹一声,对于袁淼所言,经验老道的他此时也已经明白。

    “非是小婿要操纵人心,要是为了对付世家,才不得不这样做……”袁淼不得不解释。

    如果说服不了房玄龄,得不到三省的支持,就算是皇帝亲自下令,也会被驳回的。

    房玄龄无声之中转身,抬头看向高耸巍峨的皇宫城墙。

    此时夕阳西下,一轮残阳照在殿堂楼阁之上,甚是好看。

    房玄龄长叹一声:“你且去做吧!事有突变,老夫还能在后面给你看住!”

    袁淼目露感激,对着老丈人深深弯腰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