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大宋的科学家

第五十章,宗亲教育

    对于每一位合格的政客来说,任何事件都可能是被利用的政治条件。而对于一位政治家来说,怎么利用有限的政治条件来实现最大的政治效益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韩琦等政事堂的相公们显然都是能够称为政治家的人物,他们当然也不缺乏基本的谋略和决断。当他们察觉到御史台在利用这次水灾猛烈反击时,他们就意识到敌我的斗争已经到了阶段性的关键时刻。这起事件后势必会有人因此受到牵连,要么你方自断一臂,要么我方自断一腿。

    原本政事堂的计划是,劝导赵曙拿出新皇登基的威严,快刀斩乱麻般的进行御史制度改革,把朝堂上所有的焦点都重新聚集在御史制度上。诚然,这样会使朝廷陷入一时的混乱,但政事堂的相公们显然很有信心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住局面。

    但是,谁不想用最小的损失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呢。三位刚向赵曙加满信心点后,准备给官家吃个定心丸的时候,赵曙的“家事”让韩琦有了不同的想法。

    “韩相公,想到了什么?”赵曙有点迫不及待。

    “官家,敢问如今皇家子弟的教育如何?”韩琦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皇家子弟的教育?这个朕也没太多关注,不过现在看来还真是很有问题。”赵曙瞥了一眼陈忠和回答道。

    陈忠和有点羞愧的低下头,以后大王们的事情不能瞒着官家了。

    韩琦见赵曙并没有对宗室之教育有多少了解,便向前郑重的说道:“官家,我大宋开国已有百年,而宗室子弟中有率府副率以上头衔的已达八百余人,但宗室教官仅仅六人而已。不仅如此,按照我朝惯例,皇室成员,无论是五服以内和五服以外,都将他们录于皇族谱系,给予他们皇室成员待遇。可以预计的是,以后宗室子弟的教育问题乃是重中之重。”

    赵曙没想到这讨论着讨论着就谈到了宗室的问题。不过听韩琦这么一说,他也意识到了宗室问题的严重性。这以后大宋三冗问题没解决,不会又出现个冗宗(皇族子弟)的问题吧。

    赵曙思考了一会儿点点头认同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以后恐将成为大患,不过这和御史台改革有何关系?”

    韩琦笑着回答道:“官家不妨回想一下,我儒家中最令人敬仰的职务。”

    还没等赵曙反应过来,富弼倒是抢先回答道:“你是想让他们教书育人?”

    曾公亮也恍然道:“这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嘛,只是那帮人能愿意吗?”

    “对呀,他们有着好好的御史不当,而是去给宗亲子弟教书,他们肯定不愿意呀。”赵曙也有此疑问。

    韩琦喝了口茶润润嗓子道:“如果单单只是去教书的话那肯定没几人愿意,但他们这段时间给官家写的那些扎子的内容可是真真切切的拳拳报国之心呀,恨不得只为我大宋当一小吏也心甘情愿。当然,不能只是去教书。如今我大宋宗室子弟还不算太过庞大,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一些变革。”

    “会不会引起他们更大的反扑?”赵曙好奇道。

    “不会,他们不是不想对御史制度进行改革嘛。那我们就转移一下战场,先对宗室进行改革。在对待宗室的问题上,我们应该能达成一些共识。”韩琦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赵曙的表情,他怕赵曙误会他要打压宗亲来削弱君主的权力。

    然而赵曙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也觉得这宗亲子弟的问题早晚都要解决,所以很好奇韩琦能有什么办法。

    “韩相公对于宗亲有何变革的方法?”

    韩琦见赵曙并没有异样的表情便暂时放下心的解释道:“其实宗亲子弟的核心问题是子弟们的未来问题。”

    “未来问题?”

    “是的,按照大宋律法,对于宗室的限制主要有三条。第一,限制宗室子弟与外臣来往。首先是在五服以内的宗室必须居住在宫城,出入宫廷需要进行提前报备。其次在五服以外的宗室可以住在宫内,也可以住在宫外,但是不能随意进出都城,若是想要出京城,也要提前报备。第二,限制宗室子弟入朝任实职,而且还特意规定宗室子弟在年满7岁后,都会进行赐名和授官,但都是没有任何实权的官。第三,宗室子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能到地方担任任何官职,必须在京城提前过上养老生活!”

    “这不是为了大宋的稳定吗?这和宗室子弟的未来有何关系?”

    “官家,这样的规定确实是杜绝了宗室内部的野心家产生,但也让宗室的子弟越来越多的产生了一些碌碌无为之辈呀。而且随着宗室人口的增长,会给大宋朝堂带来越来越多的负担。”

    在场的人也都意识到了宗亲对大宋未来的负担会越来越严重。

    韩琦紧接着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所以臣认为想要解决宗亲的未来问题,在于怎么给宗亲一个未来。因此臣建议开放对宗亲子弟科举限制。”

    “不行,怎么能开这个口子。一旦开放对科举的限制,那我大宋还不乱了套了。”曾公亮第一个出来反驳道。

    “曾相,老夫只是先提一个建议而已,这不是让大家讨论讨论嘛。”韩琦就知道有人会出来拒绝。

    “讨论也不行,如果宗室子弟都能执政一方了,那我等的颜面何在?官家又如何自处?”曾公亮高声质问道。

    “曾相,莫要激动。韩相也只是提议而已,况且韩相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些的。”富弼赶紧出来打圆场道。

    “就是就是,曾相公维护朕的权威,朕是知道的。韩相公也一定不会辜负朕的期望的。”赵曙也跟着说道。

    赵曙倒是对宗室子弟能不能参加科举持开放态度,毕竟这朝堂上能有个自家人也算是一种助力。但对于曾公亮的担心,他还是有一些的。

    “多谢官家信任,臣确实对此有一些更详细的想法。”韩琦此时真想拿笏板敲曾公亮的脑袋,只是现在不是上朝的场合,不用拿笏板。老夫话还没说完呢,你就激动的出来反对。你当老夫傻吗,只开放没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