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

第四十九章:演讲嘛,就应该脱稿

    素市,徽省地级市,位于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鄂省,南邻赣省,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

    素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二十七太保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京剧鼻祖徽班成长的摇篮,也是龙腾古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们、“两弹元勋”邓稼先、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人的故乡。

    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看着开头的第一段话,云苏沉默了半天,最后还是默默的擦掉了。吹这么多有个屁用,还是写的香火气点好,这写的太刻板啦。

    “托着腮帮看着面前的A4草稿纸,我的思绪慢慢放飞,随着这漆黑的夜,跨过万水千山回到了长江之滨。

    那里七层的高塔依然矗立在长江岸边,寺庙前的古锚虽然已经锈迹斑斑却依然坚定的横卧马舌石上,斑斑锈迹的身躯承载着多少代的素城人的记忆,诉说着这座经历过无数风雨飘渺的江边小城的故事。

    随着思绪的不断起舞,我渐渐的想起从军前在故乡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的故乡啊,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没有觉得你有多么的不凡,每日与你一起,只是在平淡中度过。

    晨起时,习惯性的绕湖长跑,迎着初升的霞光披着薄薄的雾气,在微风的轻抚下穿过一片片的菊花丛,在梧桐树和樟树林间惬意的奔跑。

    耳边听着布谷鸟穿过天际时留下的问候,眼中满是郁郁葱葱的绿和波光粼粼的蓝。

    偌大的平湖,如巨型的镜子倒映着各个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的身影。

    明朝的马头墙,清末的洋教堂,民国的三段院,近代的筒子楼,还有高入云际的大厦,俯卧湖边的学堂。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淡淡的日子,仿佛每日的景色都是一成不变的平常。

    记忆中的我沿着湖边缓缓地前行,感受着时光的变幻。大观亭边的军械所内,龙腾古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静静的窝在邬内等待下水。

    突然一声炮响,景象瞬息变幻,远远望去,江上硝烟四起,无数炮弹从长江上飞来,越过我的头顶重重的落在湖面上,击碎了宁静和安详。

    记忆中的风景不断变换,我从内湖来到江边,举目望去,满江都是如蚁的长帆。硝烟笼罩的江面上,无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和艄公们一起驾着长帆破浪前行,为了能让人民彻底解放,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次一次的冲击着敌人的武装。

    当我还在感慨龙腾国多磨难的时候,江上的风景又一次变幻。一艘艘满载游客的游轮从我面前驶过,游轮上的人们挥舞着手中的长绢兴奋的呼喊着,像是在向我高呼着新龙腾古国已经建立,磨难一去不返。

    然而,当我听着游轮的汽笛声,看着那船上人们的兴奋的表情的时候,我感到脚下的鞋已经浸水。我猛然低头,江水已经超过了我的膝盖,水位还在不断上涨。

    长在江边的我,感受着江水的寒意,本能的转身向着江堤内的闸门跑去。哪里知道,来时的出口已经被闸板封堵。

    转身向着西边望去,远远的就看到滚滚的洪流裹挟着深色的泥沙向我冲来。我一下就慌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难道我的思绪就要终止在这涛涛的洪流当中吗?

    “把手给我!”一声震天的吼声,从我的头顶传来。

    我猛地抬头,一只大手正在我的头顶有力的伸着。本能的,我伸出自己的手握住那只大手,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我从水中拉起,很快就带着我上了闸门上的岸堤。

    我刚想向那名身着迷彩,头戴国徽的武警战士表达谢意。他已经转身加入到岸堤上抗洪的队伍当中。我怔怔的站在那里,望着眼前那一眼看不到边的橄榄绿组成的“长堤。”嘴中喃喃的念着:“谢谢!”

    谢谢你们,是你们保卫了我的故乡,让我们能够安享盛世的安宁。

    谢谢你们,是你们铸就了坚固的堤坝,让我们能够免受自然的磨难。

    谢谢你们,是你们教会了我做人的信条,让我能找到心中的向往。

    昨天我在你们的背后,看着你们为了人民,为了龙腾国奋勇向前,视死如归的与人斗,与天斗。

    今天我站在这里,离开了我深深的,热爱着的那片故乡,成为了你,

    坚定的继承了你的意志,你的勇气。

    同样的,为了脚下的这片,我深深的、热爱着的土地上的人们的安宁和幸福与天斗,与人斗。

    奋勇向前,至死不悔。

    昨天我还在素城的塔上观江景,今天我站在鹰山的脚下卫人民。

    生时素城为我家,死后龙城亦我冢。

    我的故乡在那里,也在这里,变的只是情怀,不变的是那保家卫国的初衷!”

    云苏举着演讲稿认真的读完,然后将演讲稿放在讲台上,认真的向着台下的战士们敬礼。回敬他的是一阵阵如浪般的鼓掌声。

    台下的新兵和老兵们都用力的鼓着掌,云苏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后脑勺。

    指导员站在门边面露微笑,等掌声停止后,他背着手走到讲台边问道:“自己写的?”

    云苏赶紧大声回答:“报告指导员我回答!自己写的,想了一夜!报告回答完毕!”

    指导员微笑着挥了挥手示意云苏可以下去了。然后他走到讲台后面坐下,扫视了下台下的战士们悠悠的说道:“很久没有听到这样有灵魂的文章了。写的不错,不拘泥于题目,敢于去写,挺好。不过也存在些问题,不仅仅是在云苏这篇文章里面,所有参赛的战士都有个共同的问题没有克服。”

    说到这,指导员端起讲台上的茶杯喝了口茶,然后拿起讲台上那叠演讲稿,收起笑容,正色说道:“演讲就是要脱稿,拿着稿子那不是在演讲,那是在照本宣科,就算稿件是你们写的,有的写的还不错。但是不能讲想说的说出来,而是读出来。这个就差了很多,差在哪里?在这里。”

    指导员指了指心口,继续说道:“你们只是用了脑子里的储备,却没有用心去感受。如果想用心去感受就必须了解自己要写的内容,用脑子去记,用心去说。

    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有所进步。进步什么?训练的时候不盲目,执勤的时候不散漫,当兵的时候不迷茫。就如云苏写的不变的是保家卫国的初衷。不但要写,更要能说。”

    云苏坐在下面,感觉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火辣辣的烧。听着指导员提到自己的文章,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却没有认真听清楚指导员说话的弦外之音。

    “行了,今天就到这吧。这次竞赛的头三名可以记中队嘉奖一次。明天通报。散会。”指导员放下手里的稿子,扫视了下台下的战士,最后落在云苏的脸上,眼神微微变化。他抬了抬手遮掩了下表情示意散会。

    回到休息室,大老王很罕见的露出笑容,笑着夸奖云苏:“文笔不错迈,以后班里的台账就交给你了,可要认真写哦。对了,你文章里提到的抗洪是编的,还是真的?”大老王随口问道。

    “真的!”云苏认真的点了点头说。

    “98年的时候,我们那里发大水,淹了很多地方,不但长江发大水,还因为连续暴雨,出现内涝,我记得当时新闻报道过,我们那里内涝水深的地方都有一米多。

    而且,长江水也突破了几十年的高位,那时候小,去江边的时候就看到很多的武警叔叔在江堤上扛沙包,搭人墙,用身体挡住缺口,结果一个大浪打过来,几个战士手挽手被冲走了,等找到的时候还是手挽着手,只是人……已经没了。”

    云苏感慨的说着那年发大水时候的见闻,本来他就擅长写作,现在用在嘴皮子上更有说服力。等他半真半假的说完,一干围在他身边的新老兵们不说话了。

    大老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想开点,过去了就过去了,向前看,啊~会有机会成为你的抗洪战士的,龙城这个地方也经常发大水,这个鸟环城的龙江经常发大水,而且一发就不可收拾。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抗洪。”

    “真的啊?”云苏傻了,“就是这么随口说说,这鸟地方还真发大水啊。想躲都躲不了,我这张乌鸦嘴哦,欠抽!欠抽!”云苏心里把自己骂了个一百遍。脸上却还是表现的很惊讶。“那我们都要去抗洪?”

    “那倒不是,如果龙江大水发的厉害,中队会根据支队的命令,调一部分人去抗洪。这次文章写的不错,给咱们三班争了脸,晚上歇歇。”大老王说着就回自己的床边去了。其他人也跟着散了。黄家坚和黄海波悄悄的朝云苏竖了竖大拇指。云苏傻呵呵的笑了笑,以示感谢。